《芙蓉楼送辛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芙蓉楼送辛渐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芙蓉楼送辛渐教案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一):芙蓉楼送辛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2、透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这天,我们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颂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2、板题。强调:“芙蓉”的写法、意思。3、齐读题目。4、用一句话说说诗题的意思。二、介绍诗人。三、品读重点,深入感悟1、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畅。结合文中注释,四人一小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写了些什么。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2、回报交流。(1)指名读诗。随机学习
2、“壶”字。再齐读。(2)从诗的前两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想一想:诗中的哪两个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什么样的雨称为“寒雨”呢?“寒雨”怎样样呢?“秋风秋雨秋煞人”,“寒雨”不仅仅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暗淡气氛。谁“孤”呢?仅仅是“楚山孤”吗?还有谁是孤零零的?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指名读。(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写了些什么?“冰心”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诗人想说明什么?“玉壶”又是什么样貌呢?诗人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壶里的冰一样清正廉洁。在与好友分别的时刻,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自己呢?
3、出示写作背景。阴霾的天气,远离的朋友,再加上众口的毁谤,朝廷的贬谪,诗人没有退却,而是勇敢的应对一切。所以,临别之时,王昌龄坚强地对辛渐说一切的一切,王昌龄没有失望,而是乐观地对辛渐说让我们像王昌龄一样,坚强而乐观地说(4)同学们已经会从前两句诗中读出孤独、凄凉,从后两句诗中读出乐观坚强。你们会读诗了,你们会吟诗吗?吟诗,就要入情入境的吟诵,抑扬顿挫慢慢的吟出诗的韵味。试读。指名读。3、拓展延伸。人生自古重离别。你们还明白哪些送别诗?4、小结:人生自古伤离别。但是,这天的离别不正预示着明天的重逢吗?只要我们心中有彼此,只要我们学会珍惜,离别将不再是忧伤。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二):教学目标:正确、
4、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孤独、苦闷的情绪。感悟诗人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离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与友人分别时或是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或是表白自己的心志,这种种的离情别绪都凝聚在这字字凝练的古诗中。同学们,你们都明白哪些送别诗?2、这天我们在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板书课题,齐读。3、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明白了什么?总结:辛渐既是王昌龄的同乡又是他的好友,辛渐即将回到家乡,王昌龄在芙蓉楼为他送行,让我们一齐走进这首诗。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三遍,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2、指名读,齐读。3、读诗不仅仅读准确,读通
5、顺,还要读出节奏,把诗读好是有必须的技巧的,每行有几个字?这叫七言绝句,王昌龄最擅长写七绝诗,他被称为“七绝圣手”这首诗是他的七绝名作之一。一般状况下,我们能够这样读:(出示划好节奏的古诗)泛读,自读,指名读,齐读。三、理解感悟学习前两句1、理解后我们会读得更好。请大家默读前两行,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雨:什么时候下起了什么样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样的?诗中还暗含着两个人物)2、请大家结合注释,发挥你的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把诗意说完整)3、把你的想象带入诗中读前两句。4、前两行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这
6、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出示第一首诗)指名读师: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这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师: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字中?(孤)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行。师: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蔚,之后因事被贬滴岭南,在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诋毁,再次被贬为龙标县蔚,兆标镇在十分偏僻,曾有许多的官员被贬于此地。他一生生壮志未酬,与好友分别,心中怎能不孤单,苦闷呢?再读前两行。学习后两句1、好友辛渐要走了,即将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
7、年迈的双亲,结发妻子,兄弟姐妹,友人)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他为什么不会来?是否吃饱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屡遭被贬?)2、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语,那就是“一片冰心在玉壶”3、引读:当友人问起时,王昌龄会豪迈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当结发的妻子问起时,王昌龄还会深情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当年迈的双亲问起时,王昌龄依旧坚定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4、冰、玉有什么特点?(纯洁,透明,洁白无暇)5、王昌龄一遍又一遍的在心底里呐喊,是想表白自己什么?(不因两次被贬而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6、王昌龄在被贬期间,他的许多好友都纷纷作诗来表达对他的同
8、情和安慰,如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出示这首诗)指名读。但王昌龄依然是:“一片冰心在玉壶”7、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诗,走进王昌龄,齐读整首诗。三、拓展延伸。王昌龄还擅长写边塞诗,其中最著名的是出塞课下搜集他的诗读读背背。板书设计: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孤冰玉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三):教材简析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感强调了个人经验,
9、个人感悟,个人语言修养。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因为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透过学生自主诵读,教师范读,材料补充,教师引导补白等多种手段,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个性化理解。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2 .过程与方法感悟诗歌的资料,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教学重点能透过不同方式的读,理解体会诗意,感悟诗歌所描
10、述的意境。教学难点能在不断的补白及小练笔的过程中感悟作者内心,理解人物品质。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1谈话:相见时难别亦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就是最永恒、最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齐来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请同学们自读课题,并说说透过诗题你明白了什么?(设计意图:课堂伊始,播放此曲,一方面是对送别诗的一个课外积累,同时是为整堂课渲染一种气氛,使学生初步感受那种离愁别绪,为感悟作者的情感奠定基础,以到达“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目的。)2.学生谈感
11、受。资料补充:辛渐是王昌龄的同乡,这次是要送好友辛渐回他们的故乡去,这一送就是一百多里啊!(设计意图:在此处做资料的补充,能够帮忙学生走进作者内心,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及那种难舍难分。)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 .打开课本,请同学们自由读诗。(点拨:注意读诗要强调字与字之间的停顿,读出它的节奏来。)2 .指名朗读,教师点评,并进行范读。指导读法:我们读古诗文,光有节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读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来。(再次练习朗读)3 .借助注释,结合你自己的感受,谈谈你的脑海中留下了什么影响和感受。(设计意图:透过反复诵读,加之注释及课前的相关资料的补充,使学生脑海中构成必须的画面,拉近与文本之
12、间的距离,初步感悟诗歌的空灵之美。)三、精读古诗,重点品悟(学习前两句)师:同学们对诗的理解和感受谈的都字斟句酌,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借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总结。)1 .学习体会“寒”感悟“孤”O(课件出示古诗的前两句)(1)自然的“寒”与楚山的“孤”。师:“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场趁着夜色潜入吴地的雨的确带点寒意,就连那楚山看起来都是那样孤零零的,让我们一齐读出这场雨的寒意与楚山的孤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民送客楚山孤。(齐读)(2)离别的“寒”内心的“孤”。(点拨:除秋雨自然的寒意之外,还有什么是令作者感到寒意与孤独的?)学生谈体会。师:是啊,那寒意不仅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中,也沁透在两个离人的
13、心头啊,这场雨使作者平添了几份孤独!该怎样读出那种寒意呢?(指导激情诵读前两句。)总结:除此之外,你明白作者还会为什么感到寒心吗?那里还暗含着同学们所不了解的一些历史背景。(课件出示补充资料:王昌龄曾在朝廷为官,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却屡遭奸佞小人诋毁诬陷,两次贬官,开元二十七年,被贬为江宁丞,开元二十九年,又被贬到十分偏僻的龙标作县尉,但始终不肯向恶势力屈服,顽强斗争,直到最后“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终年不到六十岁,他一生壮志未酬,这首诗是他第二次遭贬时所作。)随机提问:你认为这个寒,我们还能怎样理解?(学生谈体会)(3)对世态心寒,更觉孤立无援。引导谈话:世态的炎凉,朝廷的不
14、公,仕途的坎坷,使他更觉寒心啊,朋友的离去更让他觉得孤立无援,让我们一齐读读这两句,一齐去感受作者那种复杂的内心。(齐读)(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透过找含义深刻的字切入,品读感悟,从最初的含糊的印象到对作者复杂的内心的深入理解,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梯度的引导过程,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可谓水到渠成。)四、走进作者内心,感悟人物品质(学习后两句)。2 .小练笔,走进作者内心。(1)(播放雨声的音效及古诗后两句,创设情境,补白)过渡:应对这苍茫的烟雨,孤峙的楚山,聆听着窗外传来的这淅淅沥沥的夜雨声,诗人思绪万千,辗转反侧,无法入眠,那个无眠之夜,他在想:(设计意图:此环节是透过一
15、个情境的创设,再次拉近学生与当时环境、文本、作者之间的距离,以小练笔的形式,引导学生切身体会作者内心,能与作者对话,同时也为感悟人物品质奠定基础。)(2)指名发言。(3)情境创设,引导激情朗诵古诗后两句。师:于是,在那长亭外,瑟瑟秋风中,我们听到了这样一句话(生):“(师)那是他对家人如冰心玉壶般一览无余的爱啊!师:在那古道边,萋萋芳草地上,我们听到了同样一句话(生):”。”(师)那是他对朋友如冰心玉壶般纯真的情啊!师:在那一叶小舟上,茫茫沧海边,我们也听到了那句话(生):”(师)那是他对朝廷如冰心玉壶般清澈见底的忠心啊!(设计意图:此环节仍然采用教师创设情境激情引导的方式,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想象与朗读的欲望,而且这一个个脑海中不断变换的场景,和朗读后老师及时的补充,也会使学生明白,作者那种对家人,对朋友,对朝廷矢志不渝的爱无论何时何地都未曾改变。与此同时对“冰心”、“玉壶”这两个抽象的词语也已经形象化,学生对此已经有了个性化的理解。因此,此时的朗读,已经化为了学生情到深处的一种自然、真实的流露。)3 .感悟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