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施工技术方案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降水施工技术方案6.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降水施工技术方案一、降水施工说明由于XX市地下水位较高,基坑施工开挖过程中基本都会遇地下水。根据本工程地质报告情况,本工程拟对各个降水区域采用轻型井点降水,井点降水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各个结构物施工的进度、质量及安全性,因此,井点施工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原则上不间断作业,确保干槽施工。对在降水影响范围内高层建筑、古建筑、重要工程设施等进行降水引起附加应力而产生的沉降计算,倾斜计算。必须控制由降水引起的附加沉降不能对周边建筑物产生危害性影响及影响其正常使用,否则需采取必要的措施或改变地下水控制方案。二、井点初步设计降水井初步选为直径800的井管,井管钻孔深度为将要开挖的基坑底部8m以下,井
2、管内设置273过滤钢管,壁厚4mm,插入到距井管底部Im的位置,并在钢管最下部2m范围内外包两层60目尼龙滤网作为过滤层。在过滤钢管与井管的空隙内满填粗砂或干净的砾石。钢管内设置50的钢管作为出水管。.8001T050出水管井点构造示意图排水管线施工时,在排水管线基坑两侧布置单排井点,井间距根据地质和水量情况计算确定。井点位置如图所示:O降水井管线施工降水平面示意图降水工程作为结构施工的辅助工程,施工前必须将降水设计图与结构施工图进行对照。施工前必须详细调查核实场区地下管线、构筑物分布情况,井位施放后应采取人工探孔等方法进一步确定,当确认地下没有各种管线、构筑物后方可施工。降水施工与结构施工应
3、密切协调,详细了解结构的施工方法、作业区划分、临时设施与井位的关系、工期进度等施工部署,发生矛盾及时协调解决。四、成井施工为避开各种障碍物,降水井间距可作局部调整,但最大井间距不应大于20m,且降水总量不应减少。采用反循环成井工艺,并选择合适的洗井方法以满足降水要求。降水井施工前应制定相应详细的施工工艺技术措施,确保成井质量。含水层段滤料应具有一定的磨圆度,滤料含泥量(含石粉)3%o对含水层以上部分的滤料,在磨圆度和粒径方面可适当降低要求,但严禁使用片状、针状的石屑。各方位填料应均匀、速度不得过快,避免造成滤管偏移及滤料在孔内架桥现象。洗井后滤料下沉应及时补充滤料,实际填料量不小于理论计算量的
4、95%。五、洗井施工下管、填料完成后应立即进行洗井;因降水井都上路施工,成井洗井间隔时间不应超过8小时。洗井要求达到“水清砂净”。采用隔离塞分段洗井,如果泥浆中含泥砂量较大,可先进行捞渣后再进行洗井。当常规洗井效果不好时,需采用洗井剂洗井,必要时可在滤料中添加适量洗井剂,洗井剂使用参照洗井剂使用说明,并须在现场做洗井剂使用实验。六、抽水施工基坑开挖前地下水位的超前降水时间应不少于7天。根据观测井中水位,控制基坑出水量。抽水含砂量控制:为防止因抽地下水带出地层细颗粒物质造成地面沉降,抽出的水含砂量必须保证:粗含砂量V1/50000;中砂含量V1/20000;细砂含量V1/10000。首次(洗井后
5、抽水前)含砂量检测合格后,在抽水期间间隔时间不超过3个月定期进行含砂量检测,异常情况下应根据情况加密检测次数。七、降水工程的辅助措施和补救措施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由于降水期较长,降水使场区地下水均衡关系发生较大变化,必然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为了较准确地掌握场区地下水动态变化,及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在降水工程实施的同时,应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监测点的布设应掌握以下原则:抽水影响半径以内的高大建筑物、危改类建筑与抽水系统之间布设观测孔;不同含水层位布分层观测孔。在已施工的降水井中按照一定比例选取一定数量降水井作为动水位观测井。地下水动态监测网提供的资料为: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地下水质监测数据、排
6、水量数据、排水含砂量数据等。建立沉降监测网监测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专业对伍对全线降水影响范围内典型建筑进行系统的沉降监测,为建设单位提供及时、详实的监测数据。并且,可以据此补充、核实施工方的自测资料,共同形成完整、准确的系统监测数据,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在降水工程实施之前,要根据降水设计中计算的抽水影响范围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一定范围内的典型建筑布设沉降监测点,在抽水期间要进行连续沉降监测,若累计沉降量接近预警值(根据不同类型建筑确定的不同预警值)时,及时上报有关单位采取必要措施。局部异常水处理措施由于大气降水和管线渗漏问题,降水区域内可能存在上层滞水,这些水体没有稳定补给源,但由于水量大小不明,往往造成基坑壁失稳,基础底地层扰动,给工程带来巨大损失。为了有效预防这种局部异常水给工程带来的损失,应采取如下处理措施:当基坑开挖时,遇到上层滞水残留水,应及时停止开挖,在基坑槽边开挖盲沟,将坑底积水汇集到盲沟内明排抽走。备用电源措施为了保证降水期间抽水持续作业,防止长时间停电造成水位回升,影响地下结构施工,在原有供电系统上再布置作为第二路供电系统的应急备用电源,并配有自动切换装置。如因现场无法实施第二路供电系统,则必须配备发电机作为应急备用电源,并配有自动切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