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社区村空间建设指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友好社区村空间建设指引.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儿童友好社区(村)空间建设指引社区(村)作为儿童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儿童友好城市重要基本单位。儿童友好社区(村)建设坚持儿童优先和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尊重儿童需求,维护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权利,提升儿童福祉,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一、社区(村)户外公共空间(一)社区(村)户外儿童游戏空间社区(村)户外公共空间的规划和建设应符合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规划和设计应遵循儿童友好型社区(村)基本理念。1 .户外游戏空间类型户外儿童游戏空间主要由铺装游戏空间、绿地、儿童游戏设施、遮阳避雨构筑物、配套服务设施等构成。社区(村)户外儿童游戏空间可分为三类,包括位于社区(村)公园内的儿童游
2、戏空间;位于社区(村)零散分布、小规模绿地内的口袋公园儿童游戏空间;位于居住小区、商业区、新型产业区内部公共开放空间中的儿童游戏空间。2 .户外游戏空间布局布局设计总体要求:要求不同年龄段儿童在社区(村)里都应有适合其生理发育规律的户外游戏空间,除混龄活动区域外,应针对0-6周岁,7T2周岁,13-18周岁儿童的游戏需求,布局划分独立片区的游戏空间。其它类型儿童游戏空间可根据服务片区的儿童年龄分布情况,混合布局相应年龄段儿童的游戏空间。布局时要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利用水、风、沙等自然元素作为基础,为儿童提供更大的自由发挥和创造空间。游戏空间位置布局原则:户外儿童游戏空间的布局应以交通安全为基本原
3、则,应布局在社区(村)卫生条件良好且在社区(村)儿童主要出行活动线路和节点附近的人车分流的步行公共空间内。不应毗邻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点、变电站、公共厕所等区域。不应布局在毗邻机动车流量较大的主干道、次干道、城市支路、公交首末站、的士停靠点、社区(村)人流稀少、存在治安隐患的地区。配套设施:户外儿童游戏空间附近应提供家长休息区、母婴室、儿童洗手台、无障碍设计等配套设施。3 .游戏设施户外儿童游戏设施的选择应符合儿童天性和各年龄段需求,宜选用近自然或高于国家环保标准的材料,以及激发儿童创造力的游戏设施。户外儿童游戏设施应安全耐用,定期检查维护,保证儿童的游戏安全。社区(村)公园内户外儿童游戏空间
4、及较大规模的户外儿童游戏空间内宜设置沙池,沙池宜应设置儿童游戏取水、冲洗装置,水源应为自来水或直饮水,有条件的游戏空间内宜设置戏水浅水池。4 .场地建设建设材料:户外儿童游戏空间内铺地应采用碎软木、沙等自然化材质或柔软安全的复合材料,铺地材料应环保安全,符合深圳质检标准,不应采用含有甲醛等有害化学物质的材料。配套设施:根据场地特征设置遮阳、避雨的顶棚、成人休息区、成人休息座椅;社区(村)公园儿童游戏空间和较大规模的住区或其它功能区儿童游戏空间外围,应设置专属服务于儿童公共空间的儿童公共卫生间和母婴室;合理布局灯光照明设施,保障夜间游戏的正常开展,同时应避免灯光亮度过高,避免灯光直射儿童眼睛,不
5、应使用照度较大的地灯;应安装全天候、无死角监控设备。此外,户外儿童游戏空间内可结合儿童游戏设施和主要功能布置草坪,但单纯、无设施的草坪不能列为儿童游戏空间范畴。5 .植物配置户外儿童游戏空间周边应配置无毒、无刺、防蚊虫的植物。可种植高大树冠的乔木,利用树冠提供遮阳功能;可根据场地特征布置高度不超过0.8米的灌木,用以隔离内外功能,保障安全。6 .出入口与通道户外儿童游戏空间出入口可设计儿童主题的趣味空间。出入口应设置在儿童主要人流方向,不应设置在社区(村)非人车分流的主要机动车道路上。如果出入口必须设置在车行道路上,则需在出入口与游戏空间之间通过围栏或植物隔离墙设置回型通道,入口宽度应考虑交通
6、量与用户量的实际需求。7 .垂直界面鼓励利用户外儿童游戏空间周边建筑立面或围墙等垂直界面营造场地空间氛围。可组织社区(村)儿童绘制彩绘涂鸦装饰垂直界面;在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且周边社区(村)居民同意的情况下,可通过垂直绿化的方式,增强游戏空间的自然氛围。(二)儿童友好步行路径1 .路径类型儿童友好步行路径是指连接社区(村)内学校、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与儿童游戏空间,满足儿童步行出行需求的路径。分为依托于机动车道路的交通型路径和依托于社区(村)步行公共空间的休闲型路径。交通型路径是指儿童在社区(村)中的日常出行路径,一般为串联社区(村)内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市政道路。休闲型路径是指串联广场、绿地、宅间
7、绿地等社区(村)公共空间,满足儿童步行需求的路径。2 .路径线路应以儿童参与为基础,选择儿童日常出行活动分布最主要的线路,通过改造和建设,成为儿童友好步行路径,并通过连接社区(村)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和儿童游戏空间,形成系统。交通型路径应选择人行道较宽、建筑退界空间较大的道路,不宜设置在主干道、次干道及交通流量较大的城市支路。3 .交通型路径街道断面:交通型路径必须明确独立路权,儿童友好步行道与非机动车道或机动车道相邻时,应采用隔离桩、绿化带、地面高差等方式进行清晰的路权划分,以保证儿童出行安全。新建项目的儿童友好步行路径的宽度宜不小于3米;当宽度小于3米时,非机动车道不应与儿童友好步行路径共板。
8、交叉口:应考虑儿童步行过街安全,包括交叉口过街斑马线与非机动车道的分隔设计、交叉口信号灯设计、过街斑马线的连续性设计,以及可以采用彩绘的方式提高过街斑马线的趣味性设计。标志标识:包括警告、禁令、指示和指路四类。图示语言应考虑儿童认知度,以图案为主,清晰易懂。在儿童上学路段两端,应设置注意儿童标志以及机动车限速标志;在儿童横向过街入口,应设置儿童友好型的减速慢行标识,并在距过街入口30米的位置设置减速设施;在未设置信号灯的道路交叉口,应设置减速慢行标识,并在距交叉口30米的位置设置减速设施;在儿童步行道的两端,应设置禁止非机动车停放的标识;在儿童步行道的入口,应设置儿童友好街道标识;在距公共服务
9、设施30米的位置,可通过地面涂鸦或标识牌的方式标识公共服务设施的方向及距离。植物配置:交通型路径绿化带不应种植有毒、易引起儿童过敏、带有尖锐枝干以及叶子的植物。应以树冠高大的乔木为主,灌木不宜高于0.8米,以保障儿童出行安全。4 ,休闲型路径游戏空间:结合周边环境特征,为不同年龄特征的儿童设置不同主题的儿童游戏场景,在空间开敞、视线开阔的路径,宜结合小型场地设置集体性儿童游戏空间。空间内的所有设施要定期进行安全评估,保证儿童使用安全。场地建设材料:路面应平整、防滑、排水性良好,宜选用橡胶、沙子或者其他具有缓冲作用的安全环保材料,不应采用含有甲醛等有害化学物质的材料。配套设施:应设置遮阳、避雨的
10、顶棚;应在路径两侧每隔15米设置一处休闲座椅。应合理布局灯光照明设施,保障夜间出行的安全,同时应避免灯光亮度过高,避免灯光直射儿童眼睛,不应使用照度较大的地灯。标志标识:包括指示、指路、警告和禁令四类,图示语言应考虑低龄儿童认知度,以图案为主,清晰易懂;应设置各类空间的使用说明指示牌;边缘区域宜与其他区域有明显的界限,免受车辆的打扰,或设置车限速标识;在距公共服务设施30米的位置,可通过地面涂鸦或标识牌的方式标识公共服务设施的方向和距离。植物配置:宜种植具有防蚊驱虫功效的灌木,如驱蚊草、七里香等植物;宜配置多种色彩的植物,形成四季变化的空间环境;宜通过高低不同的植物搭配,塑造多样的围合空间,并
11、与周边空间环境相融合;可设置植物树种知识讲解牌。二、社区(村)室内儿童公共空间室内儿童公共空间是指满足全龄段儿童参与社区(村)公共事务、游戏、学习等社区(村)活动需求的室内场所,可结合社区(村)内文化活动中心或文化活动室建设。(一)空间类型室内儿童公共空间类型分为儿童观察团空间、幼儿游戏空间、共享空间三类。儿童观察团空间是指儿童参与社区(村)公共事务,举行会议、开展活动的相对固定的场所;幼儿游戏空间是指提供配套服务设施,满足0-6周岁儿童认知需求、参与游戏活动的室内空间,原则上0-3周岁、3-6周岁应分区设置;共享空间是指满足6周岁以上儿童学习、兴趣拓展的室内空间,包括四点半学校、儿童图书室、
12、儿童综合活动室等。(二)基本要求安全要求:室内儿童公共空间设计应符合现行相关法规和规范,定期对儿童使用的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保证儿童室内活动安全。防灾要求:空间内配备灭火器材、急救包,并定期检查和维护;制定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紧急事件的发生给儿童带来的危险;加强儿童、家长及社区(村)工作人员安全培训,定期开展社区(村)安全演练,确保所有使用空间的成人和儿童均了解应急预案,并能及时作出应急反应。环境要求:应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室内空气PM2.5、甲醛、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均在国家相关标准明确要求的安全数值范围内。定期检测室内空气质量,并予以公告。设施要求:应符合儿童安全的尺
13、度。幼儿游戏空间应根据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中相关规定,遵循不同年龄段儿童身高特征,配备相应尺寸的儿童桌椅、卫生间设施和游戏设施。风格要求:应以明亮温馨为主,不宜大面积采用饱和度较高的色彩。(三)儿童观察团空间社区(村)儿童观察团应有相对固定的空间并配备相应设施。社区(村)应为儿童提供举行会议、培训、开展活动等功能的议事场所,面积应在3060平方米。场所的选择应方便儿童独立到达,可根据社区(村)公共空间配套,设在党群服务中心公共空间内,便于成人支助和日常管理。(四)幼儿游戏空间幼儿游戏空间环境、设施设计应符合现行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中相关规定。应分年龄段配建幼儿游戏空间,0-3岁幼儿
14、游戏空间为儿童提供游戏、亲子聚会等功能,原则上不小于80平方米;3-6周岁幼儿游戏空间为儿童提供游戏、学前兴趣培养等功能,原则上不小于100平方米。幼儿游戏空间应位于建筑低层,可结合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进行布局,高层游戏空间应加强儿童安全保护措施,服务半径应不大于200米。幼儿游戏空间应提供家长休息区、母婴室、儿童洗手台和儿童马桶等配套设施,同时要进行无障碍设计,保证儿童和儿童车能便利到达。(五)共享空间新建社区应配建共享空间,在15分钟步行圈内合理配置四点半学校,为6-14周岁儿童提供学习、活动聚会等空间;社区图书室可为儿童提供阅读空间;配置社区综合活动室,可为儿童提供游戏、小型球类运动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