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公益林监测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65617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0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级公益林监测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国家级公益林监测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国家级公益林监测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国家级公益林监测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国家级公益林监测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家级公益林监测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级公益林监测技术规范.docx(2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国家级公益林监测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国家级公益林监测原则、监测总体、监测期、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监测成果。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级公益林监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口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rr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3监测原则以国家级公益林界限为监测总体边界,以监测布点图和数据库为调查依据,辅以现地调查及内业数据处理,综合分析评价监测结果。4监测总体和监测期以县为总体;监测期5年。5监测内容5.1 森林资源包括:地类、森林、林木、林地、起源、权属、龄组

2、、林种、树种等。5.2 森林生态功能包括:森林健康状况与功能、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等生态因子;气象、水文等环境因子;野生动植物种类及野生植物资源数量。5.3 社会经济效益包括:劳动力安置、社会就业等方面;农、林、牧业生产量及生产总值情况;能源、交通等其它因子。6监测方法1.1 资料收集收集地形图、卫星遥感图像、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界定图、林相图、林地保护利用与规划图、立木材积表、森林立地分类、森林分类经营实施方案、林权证等。1.2 物资准备GPS、罗盘仪、数据采集仪器、测高仪、测尺、刀斧、羊角锤、钳子、树号牌、中心标志牌、红油漆等。1.3 样地布设按系统抽样方法,将样地按一定的点间距布设在各监测总体

3、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界定图上。坐标系沿用上期坐标系,同时现地采集CGCS2000坐标值。1.4 样地设置样地面积为0.06hm2;形状为圆形,半径为1382cm;样地中心标志为中心坑,中心坑规格为长30CmX宽3cmx深30cm,坑的四壁整齐并垂直于地面;中心标志牌为三角铁,规格长5cm,两直角面宽为3cm,厚为0.2cm,一面书写“生态”字样,一面书写样地号,用红铅油书写,在中心坑中间下挖15Cm埋入标志。1.5 样地调查6. 5.1样木编号及定位新(增)设样地样木编号:以样地中心点为轴,从磁北0开始按顺时针方向每30分为一区。以区为单位,从中心点开始由近及远蛇行逐样木编号,编号应连续,一区编完

4、并检查应编号样木无漏号后再编下一区。复测样地样木编号:延用上期编号;进界木、漏测木等新增检尺木,在样地样木最后的正常编号后,开始编号。样木定位:样地内所有检尺样木均应实测记载其与样地中心的磁方位角和水平距离。7. 5.2样木标志样木树牌为即时穿孔式铝质树牌,长35mm、宽22mm、厚0.5mm,牌面书有“生态”字样;沿胸径位置用红油漆画宽1oCm左右环状线。8. 5.3精度要求抽样精度可靠性指标95%(t=1.96);监测总体面积精度295%;有林地面积精度290%;活立木蓄积精度280%;总消耗量精度75%。9. 5.4允许误差(1)中心定位:采用GPS定位,位置误差W5.0m;(2)检尺株

5、数:胸径N8cm的应检尺株数不允许有误差;胸径V8.cm的应检尺株数,允许误差为检尺总株数的5%,且W3株;(3)胸径测量:胸径20.0cm的树木,测量误差VO.3cm;胸径220.0Cm的树木,测量误差1.5%;(4)树高测量:当树高V1OOm时,测量误差3%;当树高2100m时,测量误差5%;(5)样木定位:磁方位角允许误差0.5,水平距离允许误差0.05m。(6)地类、起源、林种、优势树种等因子误差为零。10. 5.5样木检尺(1)每木检尺对象:胸径N5.0cm的乔木树种(包括亚乔木树种),灌木树种不检尺;(2)每木检尺应用围尺,读数记到0.1cm,检尺位置为树干距上坡根颈1.3m高度(

6、长度)处,并应长期固定;(3)对于附着在树干上的藤本、苔葬等附着物,检尺前予以清除;(4)凡树干基部中心线落在边界上的树木,应按等概原则取舍(即271到90北半圆弧上的压线树检尺,91到270南半圆弧上的压线树舍弃);(5)检尺样木应按样木号逐一进行胸径复测。11. 5.6样地因子调查样地内进行实测调查,共调查79项内容。具体内容见表1。调查方法按照GBZT26424的规定执行。表1样地调查因子明细表1样地号29机被类型57森林健康等级2样地类别30湿地类型58森林生态功能等3地形图图幅号31湿地保护等级59森林生态指数4纵坐标32沙化类型60四旁树株数5横坐标33沙化程度61天然更新等级6G

7、PS纵坐标34土地权属62地类面积等级7GPS横坐标35林木权属63地类变化原因8监测总体代码36林种64有无特殊对待9流域37起源65样地总株数H气候带39平均年龄67林木蓄积12地貌40龄组68散生木蓄积13海拔41平均胸径69四旁树蓄积14坡向42平均树高70枯损木蓄积15坡位43佛闭度71采伐木蓄积16坡度44森林群落结构72造林年度17壤名称45林层结构73保存(成活率)18层厚度46树种结构74造林前地类表1(续)19腐殖层厚度47自然度75调查日期20枯枝落叶厚度48可及度76地类面积变化21十壤质地49工程类别77样地总体外面积22砾石含量50森林类别78样地照片23灌木覆盖度

8、51公益林事权等级79备注24灌木平均高52生态区位25草本覆盖度53公益林保护等级26草本平均高54商品林经营等级27植被总覆盖度55森林灾害类型28地类56森林灾害等级6.6植被调查在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样地内设置植物样方进行植被调查。调查内容为下木、灌木和草本的种类、平均高度和覆盖度。样方设置标准如下:6.6.1样方形状从监测样地中心点沿磁北方向(0)量测15.0m处,设置为植被调查样方1号角,17.0m处设置为样方的2号角,并完成如图1(植被调查样方设置示意图)所示植被调查样方。样方数量为1个。样方形状为大样方内套设小样方,大小样方均为正方形,大样方规格2mx2m,小样方规格ImX

9、1m。小样方可以在大样方内四个角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角进行设置(即草本种类最丰富的象限)。圆为样地,大正方形为下木调查样方,深色的小正方形为草本调查样方。图1植被调查样方设置示意图6.6.2样方标志大小样方四角标埋设标桩,标桩埋入地下,地上露出部分210cm。标桩直径22cm,材质为硬塑料或铁质等。6.6.3调查内容大样方(2mx2m)调查下木:记载幼树、幼苗的树种名称、平均高、平均地径、株数,分树种记载。调查灌木:记载名称、平均高、平均地径、盖度、丛(株)数,分灌木种类记我。小样方(Imx1m)草本调查:分草本种类记载名称、平均高、盖度。植被调查按表2项目记载填写。表2植被调查记录表植被类型

10、名称平均高(m)平均地径(Cm)盖度(丛(株)数)灌木草本地被物6.7生态状况监测6.7.1多样性评价指标采用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进行评价。按式(1)(2)计算。Sn=k=PtiogptSp=1-f=1f(2)式中:SnShannOn指数;SPSimPSOn指数;S类型数量;pi第i种类型的面积占全部类型面积的比例。物种多样性指标同样采用以上两个指数计算,此时S为物种(如乔木树种)数量,Pi为第i个物种的数量占全部物种数量的比例。6.7.2森林生态功能森林生态功能包括水源涵养功能、水土保持功能、气候调节功能、环境净化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等。利用反映森林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和

11、森林结构的有关特征因子,按相对重要性来综合评定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各项评价因子及分类标准见表3。表3森林生态功能评价因子及类型划分标准表评价因子类型划分标准民HIIIIII1、森林蓄积量(m3hm2)1505014915.05.114.95.0().058、植被总覆盖度70%50%69%0.81().40.800.400.05评定森林生态功能时,按式(3)计算:y=121WiXi(3)式中:y森林生态功能综合得分;Xi第i项评价因子的类型得分值(类型I、II、In分别取1、2、3);此一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根据综合得分值评定生态功能等级,见表4。表4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评定标准表功能等级综合得分值代码

12、好2.53将综合得分值的倒数定义为森林生态功能指数K,按式(4)计算。I(4)森林生态功能指数K作为评定森林生态功能定量指标,K值W1K值越大,表明森林生态功能越好。6.8 气象因子调查包括:降水、温度、风、霜、湿度、蒸发、XX、生长期因子等。内容按表5填写。表5气象因子调查表年度降水量温度风霜相对湿度年蒸发量年XX时数生长期最大降雨量年降暴雨日数年总降水量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100积温主风方向平均风速大风日数沙尘日数无霜期初终霜(mm)(1)(Cm)(C)CC)(匕)CC)(NESW)m/s(I)(t)(t)(日/月)(日/月)%(mm)(h)(I)年均6.9 水文情况调查调查年径流量、年平均输沙量、县级范围内水域面积、宽度IOm以上的河流长度(km)、地下水存在方式、地下水排泄方式、地下水补给等。内容按表6填写。表6水文情况调查表地表水年度年径流量(m3s)最大日降水量(mm)年平均输沙量(104t)县级范围内水域面积(hm2)宽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