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十三五合作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十三五合作规划纲要.docx(2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浙江卷对11支援三峡库区“卜二”,合作规划纲要三峡工程百万移民问题是三峡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为破解三峡百万移民这一世界难题,实现三峡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的重大决策。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以来,三峡库区百万移民顺利完成搬迁安置,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库区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三峡库区自然生态环境现状与国家对三峡库区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还有差距,库区人多地少、环境承载压力大的基础性矛盾没有改变,贫困面广、城乡居民收入低、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公共服务能力低的现状亟待改善,实现全
2、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繁重而艰巨。当前,三峡工程建设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三峡后续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为促进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全面提升三峡库区群众生活水平,确保到2023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决定:继续深入推进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工作,抓紧编制新一轮对口支援规划,不断增强库区自我发展能力。201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合作规划(20142023年)出台实施,开启了全国新一轮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工作。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既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省的光荣的政治任务,也是浙江服务全国大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为切实做好浙江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后续工作,按照省委
3、、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浙江省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总结20多年支援三峡工作的基础上,组织有关单位多次赴三峡库区开展调研,全面梳理后续支援工作思路,组织编制了浙江省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十三五”合作规划纲要,作为我省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后续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和依据。规划范围为我省承担对口支援三峡库区任务的杭州、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台州7个设区市以及4()个县(市、区),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受援方包括涪陵区的新城区、江东街道、崇义街道、敦仁街道、荔枝街道、龙桥街道、白涛街道、李渡街道、江北街道等9个街道和新妙镇、义和镇、百胜镇、马武镇、清溪镇、南沱镇、珍溪镇、蔺市镇、石沱镇、武陵山乡等
4、10个乡镇(详见附表1)。规划依据为国务院关于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批复(国函(2011)69号)、国务院关于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合作规划(20142023年)的批复(国函(2014)96号)、国务院关于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优化完善意见(国函(2014)161号)等。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23年。一、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一)基本概况涪陵区位于重庆市中部,东邻丰都县,南接武隆县、南川市,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垫江县。涪陵区国土面积2941.46平方公里,处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和山地过渡地带,地势以丘陵为主,纵跨长江南北、横贯乌江东西,是乌江与长江汇合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川东南水上交通枢纽和乌江流
5、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涪陵全区辖26个乡镇、街道,总人口117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城镇化率分别为63.7%和41.5%o(二)发展基础1资源优势明显,发展空间后劲巨大。涪陵区资源富集,开发前景广阔。一是水、电资源丰富。全区水资源理论蕴藏量大,达到14.8万千瓦,极具开发潜力;目前地方电网自成体系,涪陵电网属全国三大地方小电网之一。二是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最具优势的是石灰石资源,表内储量4亿吨以上,含氧化钙52%以上,适宜建设大型水泥厂生产高标号水泥。三是农产品独具特色。除水稻、玉米、小麦、红苕、柑桔、蚕茧、生猪等大宗农产品外,涪陵榨菜和红心萝卜等时鲜蔬菜,已逐渐形成特色和规模。特别是涪
6、陵榨菜,享有“世界三大名腌菜之一”盛誉。四是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涪陵白鹤梁,古代巴王故里小田溪、理学圣地点易洞、唐长孙无忌墓等一大批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2 .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一是经济发展步入快速增长阶段。2015年,涪陵区地区生产总值830亿元,同比增长12%;规上工业产值1380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5亿元,同比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亿元,同比增长14.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5亿元,同比增长12%。二是发展框架拉开。2015年11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重庆大都市区规划,将城市发展新区纳入重庆大都市区组成部分。围绕
7、新要求、新使命,涪陵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建设“三区一城、幸福涪陵”总体发展思路,即努力建成重庆综合产业集聚区、城市发展新区引领区、区域性公共服务辐射区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最终实现“幸福涪陵”目标。三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目前,新城区建设加快推进,江南老城改造提质,两江四岸滨江环湖风光带形象初显。总投资15亿元的国盛基业渝东国际商贸城正式开工,钢龙渝东国际工贸城近期投运。启动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强力推进武陵山大裂谷景区5A创建工作。沿江高速公路支线白涛隧道工程、高山湾综合换乘枢纽项目加快建设,龙头港建设加速推进。3 .优惠政策叠加,支柱产业不断壮大。涪陵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地、长江经济带、
8、乌江干流开发区、武陵山扶贫开发区和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同时享有西部开发普惠、直辖市优惠、三峡移民特惠以及长江经济带战略、扶贫开发等诸多政策优势,涉及范围广,针对性强,优势明显,为涪陵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一是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榨菜、畜牧、蚕桑、蔬菜四大特色农业基地初具规模,其中榨菜产量全国第一,蔬菜、蚕茧产量全市第一,先后被命名为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国农产品深加工十强县(区)、中国果菜十强县(区)、全国榨菜加工示范基地、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和重庆市确定的首批市级农产品出口基地。二是工业多业支撑格局全面形成。涪陵工业园区、白涛化工园区、清溪有色金属园区为主的“三园四地”特色工业园区体
9、系全面成型;汽车、电子信息、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化工化纤、医药食品和新材料等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三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现代物流加快发展,确立“1+4”现代物流枢纽战略布局;金融创新加快推进,西部区县首个林权交易所成立运行;商贸服务业稳定发展;文化旅游、乡村旅游进入新阶段。4 .互补优势明显,浙涪合作势头良好。浙江和涪陵在资源和产业发展空间上有较强的互补性,开展对口支援工作20多年来,双方在经济、教育、科技、人文等领域交流频繁,成果丰硕,为下一步双方开展三峡后续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浙江省累计实施对口支援项目863个,到位资金60.3亿元。其中经济合作项
10、目93个,到位资金57.7亿元;公益项目77()个,无偿捐资2.6亿元,资助学校141所、卫生院和福利院58个,以及场镇建设、饮水工程、道路交通等大批基础设施;接受涪陵区干部挂职锻炼519名,培训移民干部、致富带头人、教师1240人,移民劳务输出27073人次;安置农村外迁移民350户、1419人。其中,2015年共无偿捐赠资金2157万元,完成移民致富带头人、电子商务人才、移民干部培训74人,接受涪陵区干部挂职锻炼30人。通过对口支援,促进了涪陵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全面完成,促进了涪陵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了涪陵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促进了涪陵干部群众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为涪陵的移民和发展作
11、出了较大贡献。(三)面临的困难和机遇涪陵区是重庆中部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年来,随着三峡后续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出台后,涪陵已成为重庆未来城市发展新区的主战场。要把涪陵建设成重庆综合产业集聚区、城市发展新区引领区、区域性公共服务辐射区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化大城市,努力实现后续工作总体规划目标,涪陵在夯实产业基础、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强化生态环保、提升城镇安全等方面尚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1 .经济发展转型压力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难。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整体竞争力弱。农业产业集中度低,特色优质农产品偏少,抗风险能力不强;多数
12、工业企业规模偏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缺乏市场竞争力;商贸流通企业组织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经济效益不高。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2013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6:62.5:30.9,工业传统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经济发展面临较大的转型压力。三是要素保障较难。土地供给趋紧,人才资源短缺,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涪陵江南主城人口密度急剧增大,区内道路、给水、客运等基础设施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李渡新区和涪陵工业园作为涪陵城市的副中心和工业化主战场,也是生态屏障区人口转移就业的主要承接区,区内
13、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依然薄弱,道路路网密度仅为0.9公里/平方公里,对外通达能力不强,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近乎空白,新区和工业园区集聚人口和自我“造血”能力不强。加之江南主城区与李渡新区无便捷、快速通道相连,严重制约了涪陵工业园和新区的发展。3 .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生态保护任务艰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重庆的“四件大事”之一。目前,随着涪陵区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持续加快,水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形势日趋严峻。涪陵现有的污水处理厂设计能力不足、污水管网特别是二三级管网覆盖率较低、垃圾收运系统不完善等现象较为突出,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控任务依然较重。同时,涪陵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仅为43
14、.05%,仍未达到国家45%以上的目标,部分库周生态保护带存在“天窗”和“断档”,生态屏障区保土保水能力和隔离功能急需进一步修复完善,以巩固拦污治污“最后一道防线”,确保长江水质安全。4 .库岸安全隐患突出,城镇安全亟待提升。随着江南防护大堤、江东堤防、江北护岸工程的建成投用,涪陵主城区安全隐患得到基本消除,但主城区“西大门”长江一桥至长江二桥段库岸以及珍溪镇、石沱镇、清溪镇等重点集镇的库岸尚未得到整治,消落区环境脏、舌1、差的现象尚未得到彻底改观,对库周环境、城镇景观和三峡水库水质造成影响。5 .移民小区困难集中,稳定压力较大。涪陵移民工作最显著的特点是城(集)镇移民所占比重较大,占全区移民
15、人数的65%o城(集)镇移民安置小区均是按上世纪九十年代城(集)镇居住区规范标准进行规划设计的,部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人居环境较差,移民小区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商气人气不旺,移民困难群众相对集中、稳定压力较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差距较大。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新部署新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全国新一轮对口支援规划的
16、新要求,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完善合作机制,以提升库区发展能力为核心,实现对口支援逐步由单方面受益为主向双方共赢转变,由“输血型”支援向“造血型”合作转变,由资金支援为主向资金、智力等全方位支援转变,大力推进涪陵区特色产业发展、移民小区帮扶和农村移民安稳致富示范点建设、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就业培训和服务、生态环境建设等,开创全省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合作工作新局面。(-)基本原则1 .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把使库区群众基本生活有着落、劳动就业有保障、脱贫致富有盼头,帮助库区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人民安居乐业,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对口支援三峡库区总目标,综合考虑涪陵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发展定位等各方面因素,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做好与国家、涪陵有关规划的衔接协调,科学编制规划,有序推进援建项目实施和援涪各项工作。2 .突出重点,民生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对口支援的出发点,资金和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