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5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浙江省水利发展,十1规划浙江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依据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体系中的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指导全省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依据。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十二五”以来,在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和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战略决策的引领下,全省掀起了全民治水新高潮,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领域管理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五年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圆满完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1.“防洪
2、水”工程深入实施,保障平安浙江建设。重点实施“强库、固堤、扩排”工程,主要江河流域“上蓄、中防、下排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逐步建成。新建平阳顺溪、诸暨永宁等防洪控制性水库,加固病险水库856座,进一步增强了洪水调控能力;加固主要江河堤防606公里、海塘436公里,治理中小河流1434公里,提升了沿江滨海地区防洪御潮能力;建成杭州市三堡排涝泵站、萧山区钱江枢纽等一批防洪排涝骨干工程,为城市“排涝水”创造了有利条件;完成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并初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完成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和钱塘江、瓯江、苕溪等重要江河洪水调度(防御)方案编制,应对洪涝灾害风险的能力不断提升。有效防御了2011年钱塘
3、江、2014年瓯江流域性洪水和“海葵”、“菲特”、“灿鸿”等强台风引发的洪水袭击。“十二五”期间防洪减灾效益累计达1390亿元。2“保供水”网络基本形成,支撑经济快速发展。大力推进“开源、引调、提升“工程建设,多源供给、联网联调的水资源保障格局基本形成。合溪水库、浙东引水萧山枢纽、舟山大陆引水二期等工程相继建成,新增工程年供水能力13亿立方米;杭州市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钦寸水库等工程有序推进;闲林水库等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基本建成,66%的县级以上城市建立了应急备用水源体系。改善了45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条件,农村自来水覆盖率提高到99%o完成30个国家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92县次中央
4、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新增固定式喷微灌面积143万亩,整治杭嘉湖低洼坪区227万亩,提升了兴农惠农水平。新增水电装机44.4万千瓦,全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试点任务圆满完成。重点滩涂围垦工程稳步推进,完成圈围面积53.2万亩。3 .“治污水”、“抓节水”工作协同推进,助推生态浙江建设。大力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提高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稳步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项目,开展珊溪水库等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陆续启动9个国家级和省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21个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61平方公里,城乡水环境面
5、貌持续改善。建立覆盖全省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和考核制度,用水总量控制在185亿立方米以下,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0年下降超过3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82,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4.1%。4 .依法治水管水得到加强,行业管理能力持续提升。深化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厅本级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减少到11项。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浙江省水文管理条例、浙江省水土保持条例等水法规陆续颁布实施。钱塘江、瓯江、杭嘉湖三大流域(区域)综合规划和省水土保持规划等获省政府批复。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两项全国水利改革试点成效
6、初显。圆满完成第一次全省水利普查,基本形成实时水雨情信息采集网络,水利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省级水利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水利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水利职业教育和专业培训成效显著。表1“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类别序号水利发展指标“十二五”规划目标“十二五”期末完成约束性指标1用水总量(亿立方米)230184.772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7845.0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0.580.5825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座)4158566主要江河堤防加固(公里)4506067中小河流治理(公里)100014348杭嘉湖低洼坪区整治(万亩)2002279改善(
7、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人口(万人)395455预期性指标10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5574.111水库年病险率()390%90%17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公里)100001667718新增水电装机(万千瓦)6044.419新增年供水能力(亿立方米)151320完成滩涂圈围(万亩)6053.221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平方公里)3000356122完成投资(亿元)19802038注: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采用2010年可比价。指标为COD、氨氮两项指标。口为期末达到数,其余为5年累计数。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评估口径为纳入国家考核的372个重点水功能区,评价(二)面临形势“十三五”
8、时期是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夺取“五水共治”全面胜利的关键期,是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水利稳步迈向现代化进程的攻坚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将水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省委、省政府要求“狠抓水利”、大干快上”,广大群众和全社会衷心拥护并投入治水。全省水利改革发展面临新形势和新要求:贯彻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履行“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塑造以四大都市区为主体、海洋经济区和生态功能区为两翼的区域发展新格局,高水平建设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小镇,水利要有新作为;贯彻“五水共治”重大战略决策,水利在补齐基础设施
9、短板、支撑新型城市化方面要有新成果;贯彻以人为本理念,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水利的新期盼,提供更加优质均衡的水利公共服务,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水利要有新保障;适应经济新常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发挥对经济稳增长的投资拉动作用,水利要有新手段;浙江是“两山”重要思想的发源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之路,加快“两美”浙江建设,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利要有新举措;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探索机制体制创新,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水利要有新突破;全面依法治水,标准强水,推进具有浙江特色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利要有新局面。对照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水利
10、仍然存在明显“短板”:一是沿海平原排涝问题突出。主要沿海平原排涝能力仅51()年一遇,受排涝能力限制和高潮位顶托,沿海平原易成为洪涝重灾区。二是主要江河防洪体系仍需完善。钱塘江、瓯江主要支流马金溪、楠溪江、好溪等仍缺乏防洪控制性工程,部分城市发展新区和重要农防保护区防洪能力不能满足要求。三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欠账多。农田灌排设施配套不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完好率不到65%,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不足10%。四是城乡供水保障可靠性有待提高。仍有30%人口依靠单一河道型水源供水,34%县级以上城市尚未落实应急备用水源,部分江河源头区和丘陵盆地区应对长历时干旱能力有限。五是河湖水生态环境承载
11、负担过重。部分山区河流生态环境用水保障程度不高,平原水系连通性下降,河湖库塘淤积严重。六是水利依法依标管理有待加强。水法规体系等依法行政基础需进一步夯实,信息化和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尚显不足,水利重建轻管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为新使命,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深入实施“五水共治”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
12、网络,不断深化重点领域管理改革,着重提高防洪排涝能力,持续提升水资源保障水平,大力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坚定不移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奠定坚实的水利保障。(二)基本原则坚持问题导向、补好短板。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事关全局、保障性强的重大水利工程,补好发展短板,增强发展后劲,加快完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安全生态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在水利发展中的获得感。坚持节水优先、强化约束。按照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理念,更加深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水
13、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着力提升水利协调发展水平。坚持系统治理、注重生态。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以流域区域为单元,统筹谋划水旱灾害防治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更加注重河湖水域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打造绿色、生态的水利工程,着力提升河湖生态服务功能。坚持两手发力、改革驱动。坚持政府市场协同发力,在水利资源配置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在水利公共服务领域扩大公众参与,提升开放型水利发展水平;推进水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着力提高水利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坚持依法治水、依标管理。加快完善水法规体系,强化水行政监督依法执行、水资源水环境依法管控、江河湖库和水利设施依法保护;更加注重科技
14、创新对水利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强人才培养,全面依标管理,着力提升水利行业管理效能。(三)发展目标“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至2023年,基本实现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利现代化,建成布局合理、功能综合、保障可靠、适度超前的水利工程体系和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管控有力、运行高效的水利管理体系。具体发展目标如下:重点地区防洪排涝突出问题全面解决。在现有江河治理总体格局基础上,着力补短板、成体系,增加“上蓄”、完善“中防”、扩大“外排”。至2023年,沿海主要平原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强排成网”,区域排涝能力提高到1020年一遇;90%县级以上城市中心区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及以上,主要江
15、河干流防洪能力基本达到20年一遇;沿海重点区域防潮能力达到50-10()年一遇。城乡水资源保障水平全面提升。突出“量质并重、多源供给“,实施以重点水源和骨干引调水工程为主体的更广范围水资源网络化配置,进一步增加蓄量、盘活存量、提升质量。至2023年,县级以上城市湖库型水源地供水人口覆盖率达到9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4%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城乡饮水安全量质水平得到巩固提升。90%县级以上城市建立“一源一备”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应对突发性供水安全事件的能力显著提高。河湖水域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大力实施河湖库塘清污(淤),系统整治江河流域,连通江河湖库水系,持续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至2023年,江河源头区、重点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力度继续加强,水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逐步提升,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