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方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重要批示精神,落实国家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有关部署,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国办发2023)12号)精神,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我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的通知、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方案(试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我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的有关要求,切实做好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制定本方案。一、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一)总体目标通过组织开展区第一次全国
2、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摸清全区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当前全区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区政府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切实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为实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安全保障。一是摸清底数。全面获取全区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主要灾害致灾信息,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与环境等重要承灾体信息,历史灾害信息,掌握重点隐患情况,查明我区抗灾能力和减灾能力。二是把握规律。以调查为基础、评估为支撑,全面了解当前全区致灾风险水平、承灾体脆弱性水平、综合风险水平、综合防灾减灾救
3、灾能力和区域多灾并发群发、灾害链特征,并协助省级、市级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划、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等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三是形成技术支撑体系。通过实施普查,利用国家、省、市层面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分类型、分区域、分层级的全区自然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利用国家、省、市层面的多尺度隐患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制图、风险区划、灾害防治区划的技术方法和模型库,提高常态业务技术水平,形成适应我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与常态业务工作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二)主要任务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风险要素全面调查,突出洪水
4、、台风、地震、地质等灾害开展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查明区域抗灾能力,建立分类型、分区域的全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协助市级相关部门编制市区两级1:5万或1:10万自然灾害系列风险图,修订主要灾种区划,编制综合风险区划和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具体任务如下:全面获取风险要素信息。全面收集获取孕灾环境及其稳定性、致灾因子及其危险性、承灾体及其暴露度和脆弱性、历史灾害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已开展的各类普查、相关行业领域调查评估成果,根据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森林火灾等灾种实际情况和各类承灾体信息现状,统筹做好相关信息和数据的补充、更新和新增调查。针对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需求,重点对历史灾害
5、发生和损失情况,以及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与环境等重要承灾体的灾害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开展普查。实施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针对灾害易发频发、多灾并发群发、灾害链发,承灾体高敏感性、高脆弱性和设防不达标,区域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存在严重短板等重点隐患,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调查和识别,特别是针对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易发多发区的建筑物、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重要自然资源等进行分析评估。开展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针对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统筹政府职能、社会力量、市场机制三方面作用,开展全面调查,掌握各级政府、社会应急力量和企业、基层、家庭减灾备灾、
6、应急救援、转移安置和恢复重建能力的现状。二、实施原则普查工作按照“全区统一部署、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一)统一部署,部门协作区级成立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区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以下简称区普查办),负责普查组织实施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协调解决。普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充分整合已有资源,配强人员队伍,统筹利用第三方专业力量,共同做好普查工作。(二)分级负责,多方参与区政府是落实本地区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地区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解决重大事项。区、乡镇(街道、园区)两级按
7、照普查要求具体承担普查相关工作。各成员单位依据任务职责组织本系统普查工作。各级、各部门有序组织专家力量、企事业单位、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有关社会团体按照普查要求,参与普查工作。(三)因地制宜,注重创新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灾害类型、灾害损失特征、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制定各行业灾害风险普查实施方案、阶段性目标和工作进度,由区普查办汇总后报市级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在调查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机制,提高调查效率,提升成果质量,实现调查成果互联共享。(四)全面系统、突出综合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我区灾害基本区情和区力的
8、专项性普查,既要全面系统地调查灾害风险系统各个要素,又要突出多灾种综合、多要素综合、多方法综合,要合理划分普查对象,科学组织实施。要充分利用现有数据信息资源,共享普查成果。三、普查范围与内容(一)普查范围1、普查对象普查对象包括与自然灾害相关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行政村(社区)委员会、重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部分居民等。灾害种类。根据区地理位置以及实际情况,确定普查的主要灾害类型包括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其中,水旱灾害包括流域洪水、内涝、干旱,气象灾害包括暴雨、台风、高温、低温、风雹、雪灾、雷电等。普查
9、包括因自然灾害引发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调查,不包括独立的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承灾体调查对象。包括遭受灾害破坏和影响的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自然资源与环境和区域经济等。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对象。包括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行政村(社区)委员会、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居民,以及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防护工程、避难场所、森林防护等防灾减灾工程。2、普查时空范围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范围为区全域。具体按照“在地统计”的原则开展各项普查任务。根据调查内容分类确定普查时段(时点),致灾因子调查依据不同灾害类型
10、特点,调查收集30年以上长时间连续序列的数据资料,相关信息更新至2023年12月31日。承灾体和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年度时段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近三年时段为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时点为2023年12月31日。历史灾害调查时段主要为1978年至2023年,包括年度灾害调查和灾害事件调查,其中重大灾害事件调查时段为1949年至2023年。(二)普查内容1、主要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地震灾害。在重点区域开展断层活动性鉴定、隐伏区活动断层及沉积层结构探测等工作,获得全区主要活动断层的空间展布和活动性定量参数和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场地
11、类别基本参数。建立分区分类的建筑结构、生命线工程(公路、铁路)及生命地震易损性数据库。评定不同地震动参数的场地影响,编制宏观场地类别分区图。地质灾害。主要开展地质灾害中、高易发区1:5万比例尺的地质灾害调查工作。获得地质灾害点空间分布、基本灾害特征信息、稳定性现状、孕灾地质背景条件属性等信息,建设区级动态更新的地质灾害数据库。配合市级相关部门编制市区两级1:5万或1:10万地质灾害危险性图。气象灾害。以区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与市普查办及市气象部门对接,开展气象灾害的特征调查和致灾孕灾要素分析,针对主要气象灾害引发的人口死亡、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坏等影响,全面获取全区主
12、要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信息、孕灾环境信息和特定承灾体致灾阈值,评估主要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等级,建立主要气象灾害区级危险性基础数据库。配合市级相关部门编制市区两级1:5万或1:10万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区划等专业图件。水旱灾害。开展全区暴雨洪水特征调查、暴雨洪水致灾孕灾要素分析,完成全区暴雨洪水易发区调查分析、全区水文(位)站特征值计算复核、流域产汇流查算图表;统一水文测站高程基准;开展暴雨、洪水频率分析,配合上级部门做好更新全区暴雨频率图、大江大河主要控制断面洪水特征值图表,编制中小流域洪水频率图等相关工作。以重点生态保护区为基本统计单元,收集整理旱情资料,历次旱灾资料,蓄、弓1、提、调等抗
13、旱水源工程能力,监测、预警、预报、预案、服务保障等非工程措施能力等相关基础资料,建立全区干旱灾害危险性调查数据库。配合市级相关部门编制市区两级1:5万或1:10万水旱灾害危险性区划等专业图件。森林火灾。开展全区森林可燃物调查、野外火源调查和气象条件调查(2000年以来),建设森林火灾危险性调查数据库。配合市级相关部门编制市区两级1:5万比例尺森林火灾危险性分级分布图。2、承灾体调查与评估在全区范围内统筹利用各类承灾体已有基础数据,开展承灾体单体信息和区域性特征调查,重点对区域经济社会重要统计数据、人口数据,以及房屋、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设施、通信设施、能源设施、市政设施、水利设施)、公共服务系统
14、、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重要承灾体的空间位置信息和灾害属性信息进行调查。人口与经济调查。充分利用最新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等各类资料,以乡镇(街道、园区)为单元获取人口统计数据,结合房屋建筑调查开展人口空间分布信息调查;以区为单元获取区域经济社会统计数据,主要包括三次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等。房屋建筑调查。内业提取城镇和农村住宅、非住宅房屋建筑单栋轮廓,掌握房屋建筑的地理位置、占地面积信息;在房屋建筑单体轮廓底图基础上,外业实地调查并使用APP终端录入单栋房屋建筑的建筑面积、结构、建设年代、用途、层数、经济价值、使用状况、设防水平等信息。基础设施调查。针对
15、交通、能源、通信、市政、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共享整合各类基础设施分布和部分属性数据库,通过外业补充性调查设施的空间分布和属性数据。设施基础和灾害属性信息主要包括设施类型、数量、价值、服务能力和设防水平等内容。公共服务系统调查。针对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等重点公共服务系统,结合房屋建筑调查,详查学校、医院和福利院等公共服务机构的人员情况、功能与服务情况、应急保障能力等信息。三次产业要素调查。共享利用农业普查、经济普查、地理国情普查等相关成果,掌握主要农作物、设施农业等的地理分布、产量等信息,第二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危化品企业空间位置和设防水平等信息,第三产业中大型城市综合体、大型商场和超市等对象的空
16、间位置、人员流动、服务能力等信息。资源与环境要素调查。共享整理第三次国土调查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形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分布资料;共享整理最新森林、湿地等资源清查、调查等形成的地理信息系统信息成果。3、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全面调查、整理、汇总1978年以来区年度自然灾害、历史自然灾害事件以及1949年以来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建立要素完整、内容详实、数据规范的长时间序列历史灾害数据集。年度历史灾害调查。调查1978-2023年逐年各类自然灾害的年度灾害信息,主要包括灾害基本信息、灾害损失信息、救灾工作信息、社会经济信息等。历史一般灾害事件调查。调查1978-2023年逐次一般灾害事件的灾害信息,主要包括灾害基本信息、灾害损失信息、救灾工作信息、社会经济信息等。重大灾害事件调查。在中央、省重大灾害事件清单的基础上,首先确定影响的行政单位,再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