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医大中医儿科学讲义02各论8杂病.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75388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明中医大中医儿科学讲义02各论8杂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光明中医大中医儿科学讲义02各论8杂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光明中医大中医儿科学讲义02各论8杂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光明中医大中医儿科学讲义02各论8杂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光明中医大中医儿科学讲义02各论8杂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光明中医大中医儿科学讲义02各论8杂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明中医大中医儿科学讲义02各论8杂病.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自学时数)5学时(面授时数)1学时(目的要求)1 .掌握五硬、五软、五迟的概念及其病因病机、常见证治。2 ,熟悉解颅的临床特征及证治。3,了解鸡胸龟背的临床特征及其内治法与灸法。本章所述,为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特有的疾病,所以统称之为“小儿杂病”。小儿或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后天哺养失调,则营养不良而气虚血少,终致生长发育障碍。故小儿杂病多责之在脾、在肾及在肝。学习本章内容,应从理解病因病机入手,掌握各病的基本概念、临床特征,从而掌握其论治要点和常见证治,同时:应熟悉常用方的加减变化及外治法。解颅解颅是小儿头颅增大、颅缝开解的一种疾病。临床以头颅及前卤明显增大,颅缝开解、头皮青筋暴露,叩之呈

2、破壶音,目珠下垂犹如落日状为主要特征。多见于6个月至7岁的小儿。主要由先天禀赋不足所致。(病因病机)本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损及脾虚水泛所致。(一)肾气亏损父母精血虚衰,胎禀不足,致使小儿先天肾元大亏,肾主骨,脑为髓海,肾气亏虚,不能养骨生髓,则头颅开解,囱门不能如期闭A口O(二)肾虚肝亢肾为水脏,若病后肾虚,水不胜火,火气蒸腾,其髓则热,髓热则颅解而分开。(三)脾虚水泛脾主运化,若脾阳虚水湿不运,久积生痰,乘虚上泛于脑,脑络阻塞,则头颅开解。(辨证论治)(一)辨证要领1.本病以出生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为多见。2,头颅增大,颅缝裂开,叩之呈破壶音,目珠下垂如落日状。3.头倾

3、不立,颈细身瘦,神情呆滞,食少便澹者,为虚寒;烦躁不安,手足心热,时或痪疲者,为虚热。本病应与卤陷、卤填相鉴别:1囱陷,卤门应充实而不充实,反而显著下陷,甚至如坑状,但颅缝未开解。2.卤填:囱门肿突,毛发短黄,但头颊不增大。(二)论治要点本病依发病原因可分为肾气亏损、肾虚肝亢、脾虚水泛三类,应分别施以补肾益髓、益肾平肝、扶脾利水之法。临床以肾气亏损最为常见,但有时也夹风、夹水、夹痰、夹火,因此不能一概责之于虚而妄补,在补虚的同时,还应根据临床不同表现,分别辅以熄风、消水、祛痰、清火之法,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此外,应适当配合外治之法。(三)常见证治1 .肾气亏损:证候:颅缝及卤门逾期不合,头颅增

4、大,额上青筋暴露,头倾眼垂,白多黑少,颈细身瘦,语迟行迟,舌淡,指纹淡青。治法:补肾益髓方例:补肾地黄丸。2 ,肾虚肝亢:证候:颅缝裂开,前卤宽大,头皮光急,眼楞紧小,目无神采,烦躁不安,手足心热,时或痍疯,口干舌红。治法:益肾平肝。方例:河车大造丸加鳖甲、牡蛎。3 .脾虚水泛:证候:颅缝开解,面色胱白,神情呆滞,白睛多而目无神采,肢体瘦弱,腹大如肿,大便稀滤,小便少,舌质胖嫩,指纹色淡。治法:扶脾利水。方例:理中汤合五苓散。(四)临证权变根据前人经验,有审察父母体质而立方者。若父精不足,用钱氏地黄丸加鹿茸;母体气血俱虚者用八珍汤加黄黄、龟板。此外,若颅缝合而复开,头皮青筋暴露怒张,发热气促,

5、则为热毒壅结,宜用犀角清络饮清热通络。(调护)1 .婴儿宜母乳喂养,多吃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2 .注意保护患儿头部,抱病儿时,必须托着头部,因头部重,颈项难以支持。(应用例案)一小儿14岁,解卤,自觉头大,视物昏花,畏日羞明。此禀赋肾气怯弱,用六味丸加鹿茸,及补中益气汤加山药、山茱萸,半载愈;二载而卤合。既婚之后,仍觉卤门开解,足心如炙。喜其断色欲,薄滋味,日服前药二剂,三载而愈。后入房两腿痿软,又教以服前丸,守前戒而愈。按:本病虽多见于6个月至7岁的小儿,但本例14岁始解颅;本病预后不良,往往抱残终身,但本例治疗得法,“二载而卤合”。可见疾病有常亦有变。病愈之后,最怕食复劳复,故本例“既

6、婚之后,仍觉卤门开解”,若非早“断色欲,薄滋味”,则必成痼疾。”(简便验方)1 .封囱法:治头缝不合,名曰解颅。天南星不拘多少,以姜汁炒枯,研细末,醋调涂于绢帛上,烘热贴因门上,以合为度。(幼幼集成头项囱证治)2 .用蛇蜕炒焦为末,用猪颊车中髓调敷顶上,日三四度。曾有人作头巾裹,遮护之,久而自合。(三因方解颅治法)(文献摘录)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解颅者,其状小儿年大囱应合而不合,头缝开解是也。由肾气不足故也。肾主骨髓,而脑为髓海,肾气不足,则髓脑不足,不能结合,故头颅开解也”。幼幼集成头项卤证治:“解颅者,谓头缝开解而颅不合也。是由禀气不足,先天肾元大亏,肾主骨髓,肾亏则脑髓不足,故颅为

7、之开解,然人无脑髓,犹树无根,不过千日,则成废人。其候多愁少喜,目白晴多,面胱白色,若成于病后者尤凶”。1硬五硬是指婴幼儿头项、口、手、足、肌肉等部位板硬不灵的疾病。临床以头项、胸背和腰腹等处肌肤紧张强硬不柔、难以屈伸仰俯、伴以手足冰凉、身体不温为主要特征。多发于冬季,以早产体弱之新生儿为多见。主耍由阳虚寒凝所致。(病因病机)临床多由阳气虚衰,寒凝血涩所致。(一)阳气虚衰新生儿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虚弱,气血未充,元阳不振,以致阳气不能温煦肌肤,达于四末,故见手足冰冷,身体不温,头项乏气血濡养,则板硬不灵活,难以屈伸俯仰。(二)寒凝血涩因气候寒冷,加之保暖较差,寒邪袭人,血得寒则凝,寒凝血涩,故肌

8、肤肿硬发凉,皮色发紫。(辨证论治)(一)辨证要领1 .本病常发生于寒冷季节,尤以早产、难产、产伤、体弱出生一周左右的新生儿为多见;2 .其证全身发凉,局部皮肤僵硬苍白肿亮,难于用手捏起,头项难以屈伸。肌肤不温、皮肤板硬、身冷肢厥,心腹硬急而痛,哭声低怯乏力,面色苍白为内寒,乃正气不足;面色苍白或紫绢,肢端发凉,形寒蹬缩,皮肤板硬而凉,关节强直不利,肌肉肿胀,为外寒,乃邪气有余。本病应与胎寒、新生儿水肿、硬肿症相鉴别:1 .胎寒:胎儿生下后,即昏昏欲睡,面色胱白,口气清冷,腹痛便清,四肢厥逆,间有手足挛急现象但无板硬如木、强直不能转动之症。2 .新生儿水肿:皮肤苍白肿亮,但皮肤不板硬、且多发于全

9、身,波及眼睑、阴囊等部位。3 .硬肿症:各论第一章。(二)论治要点阳气虚衰者宜益气温阳,寒凝血涩者宜温经通络。关键在于及时治疗,并注意保暖,因本病病情严重,若治不及时,调护失宜,往往危及生命。止匕外,适当配合外治法,亦可促使病情缓解。(三)常见证治1 .阳气虚衰:证候:体质虚弱,全身清冷,僵卧少动,哭声低怯,不能吮乳,关节不利,局部皮肤板硬如木,苍白肿亮,唇舌淡白,指纹淡红或沉滞。治法:益气温阳。方例:六味回阳饮。2 .寒凝血涩:证候:全身欠温,四肢发凉,肌肤僵硬不能捏起,肿硬多见于小腿、臀、臂、面颊等处,患处皮肤色暗发紫,面色晦暗,唇舌暗红,指纹红滞或不显。治法:温经通络。方例:当归四逆汤。

10、(四)临证权变本病阳气虚甚者,加黄黄桂枝,并配合温灸局部;若有风寒表证者,宜用小续命汤;若肚大青筋隐现者,乃肝木乘脾,宜六君子汤加干姜、肉桂、白芍、柴胡。(调护)1 ,分娩时注意保暖,以免受凉。2 .不要把新生儿胎脂拭得太净,因胎脂有保暖作用。(简便验方)1 ,针刺关元、气海、足三里,针后加灸。2 .韭菜150克,切,煮熟,加白酒适量,候温,用纱布蘸擦硬肿处,每日二次。(文献摘录)幼幼集成五软五硬证治:“五硬者,手硬、脚硬、腰硬、肉硬、颈硬也。仰头取气,难以动摇,气壅疼痛,连于胸膈,手心脚心,清冷而硬,此阳气不荣四末也”。保婴撮要五硬:“此证从肝脾二脏受病,当补脾平肝,仍参痉证急慢惊风门治之”

11、。五软五软又名“软瘫”、“胎怯”,是因发育障碍,成长不足而致头项、口、手、足、肌肉痿软为主症的疾病。临床以头项软弱倾斜不举,口软唇弛,咀嚼困难而易流涎,皮、肤松弛,肌肉虚软,手软下垂,难以握举,足软不能站立为主要特征。诸证既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互见。多发生于3岁以下小儿。主要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哺养失调所致。(病因病机)本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哺养失调,筋骨肌肉失养所致。(一)脾肾两亏父精不足,母血素衰,先天之禀赋则亏。先天之本在肾,肾主骨,生髓,故肾亏则骨弱,髓不充;后天之本在脾,脾主肌肉、四肢、口唇,后天失养则脾虚,脾虚则肌肉、四肢、口唇软弱无力。(二)气血虚弱小儿出生后哺

12、养不当,或平素乳食不足,或大病后失于调养则脾胃亏损而致气血虚弱。肌肉筋骨失其气血之滋养则痿软乏力;甚则血不养神,引起神情呆滞,反应迟钝,有如白痴。(辨证论治)(一)辨证要领1.本病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2无实证,多有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的病史。3 .临床表现为头项软而不举,口唇软而难咀,手软而不握,足软而不立,肌肤软而松弛。4 .诸证并见者难疗,独见者易治。本病应与五迟及软脚瘟的后期症状相鉴别:1五迟:以发育迟缓为特征,到既定年龄仍不能讲话、不生牙齿,头发稀少,不能站立与行步。2.软脚瘟:其后期虽亦有肢体痿软、肌肉松弛,但以下肢多见,且无头项软、口唇软、肌肤软的症状。易发于夏秋季,光有发热、咳嗽、

13、咽红、全身肌肉疼痛的前驱症状,且具有传染性。(二)论治要点脾肾两亏者治宜健脾补肾,气血虚弱者治宜益气养血。临床虽以脾肾两亏为多见,但二证又往往交络互织,因此,必须脾肾气血兼治,然后再根据临床表现,在治疗上有所侧重。需要强调的是,治疗痿弱重症,治法必以脾胃为主,即使见肾亏之证,也不宜过用滋腻之品。此外,本病多为虚弱重证,非短期治疗所能奏效,而须守方缓图,方可见功。(三)常见证治1 .脾肾两亏:证候:头项软弱倾斜,不能抬举,口软唇弱,咀嚼困难,常有流涎,手软下垂,不能握举,足软驰缓,不能站立,肌肉松弛,活动受限,舌淡苔少。治法:健脾补肾。方例:补肾地黄丸合补中益气汤。2 .气血虚弱:证候:面色苍白

14、,食少不化,肢体软弱,四肢关节软,口开难合,甚则神情呆滞,智力迟钝,舌伸口外。唇白、舌淡、苔光。治法:益气养血。方例:八珍汤。(四)临证权变手软甚者,加桂枝、姜黄,足软甚者,加独活、续断,使药力直达病所。病程久,痿废驰纵,酌加鸡血藤、川山甲活血通络。五软日久兼见面色就白而肢冷澹泻者,可酌加附子。(调护)1 ,体弱孕妇应加强营养。2 .宜用母乳哺育,饮食定时定量,渐增牛奶、鸡蛋、排骨、瘦肉、水果等食品。3 .常抱于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应用例案)吴江史万湖子七岁患呕泻,卤目顿陷,天柱骨倒,兼无面色。先用补中益气汤加附子,一剂吐泻止而诸证愈,又用钱氏地黄丸料煎服顿安。(幼科准绳五软)按:“天柱骨倒

15、”,乃五软中之头项软,吐泻后“囱目顿陷”,“兼无面色”,脾肾阳虚,故用补中益气汤加附子升脾温肾。又虑阳虚及阴,故服钱氏地黄丸滋补肾阴,辨证准确,方药对证,故诸证自愈。五软虽为虚羸痼疾,若疾病早期使用对证之药,亦可渐复全形。(简便验方)1 .金灵散:用白僵蚕不拘多少,直者,去丝炒为末,每服2克,3克薄荷、酒调下。(幼科准绳五软)2 .针灸:大椎、安眠、哑门、陶道、百会、印堂、内关、合谷、足三里。每日一次。(江育仁中医儿科学)(文献摘录)古今医统五软五硬:“五软证名胎怯,良由父精不足,母血气衰而得,有因母血气弱而孕者,有受胎而母多疾者,或其父母贪色,体气虚弱,或年纪已迈而复见子;有日月不足而生者,或服堕胎之剂不去而竟成胎者,耗伤真气,及其降生之后,精气不充,筋骨痿弱,肌肉虚瘦,神色昏漫,致使头、项、手、足、身体软弱,名为五软”。保婴摄要五软:“因禀五脏之气虚弱,不能滋养充达,故骨脉不强,肢体痿弱,源其要,总归于胃。盖胃为水谷之海,为五脏之本,六腑之大源也。治法必先以脾胃为主,宜用异功散合黄黄建中汤,以滋化源,头项、手、足三软,兼服地黄丸。凡此证必须多用二药,仍令壮年乳母饮之,兼慎风寒,调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