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调研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调研报告随着全球经济秩序的深度调整和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愈加凸显,为*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带来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态,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对于提升国家和区域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这需要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对于*而言,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是融入新发展格局,畅通产业循环的内在要求;是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2、,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应有之义。一、*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优势1 .先进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基础日益增强。作为全省先进制造业大市,*规上制造业增加值稳居全省第*位、中西部地区第*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先进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市*个县(市、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为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单位赛迪研究院赛迪顾问发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县(*),*共有*、*、*、*四个城市上榜。*已经形成装备制造、食品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和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链,并逐步形成新一代信息
3、技术、智能装备、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信息技术服务、*下一代信息网络、平顶山新型功能材料、*节能环保*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日益增强。2 .供应链枢纽地位突出,产业链接效率优势明显。*“居天下之中“,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也是链接全球市场和资源的关键枢纽。随着*至济南高铁*至*段正式开通,*在全省率先形成“米”字形高铁网,实现全市县县通高铁。*入选全省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其市场化程度和综合运营能力保持全省领先地位,中欧班列(中*号)线路通达欧盟、中亚、俄罗斯及亚太地区,已成为保障中欧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
4、交通运输大动脉。*机场已形成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国际货运航线网络,货邮年吞吐量突破*万吨,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连续*年居全省第*位,*机场北货运区、*航空口岸等项目将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市航空货运枢纽优势。此外,*积极推进*港、*港等内河港口以及*河、*河、*河等航道建设,加强与青岛、连云港等港口合作,加快形成“空铁公水”一体化多式联运新优势。根据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入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进入全省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名单,交通枢纽优势已由*单个城市向市内多个城市全面扩展,“多中心、网络化”综合优势加快形成。依靠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
5、积极培育和引进基地航空公司、物流集成商、供应链服务商,加快建设中转仓、海外仓等,在国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链接中的作用更加凸显。3 .经济腹地作用凸显,产业发展空间广阔。第一,本地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截至*年年底,*常住人口*万人,在全省*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位,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在全省*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位,人口和市场规模优势能够通过需求牵引作用带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仅次于*、*、*、*,在全省*个县(市、区)中位居第*位。第二,国家大力支持中部地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出于产业链安全、要素成本、共同富裕等多方面考量,国家对中部地区加快发展先进
6、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提出中部地区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年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提出引导有意愿的优质企业带动关联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有序转移、中部地区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等。以上政策文件为*加强与发达地区产业合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产业链延伸空间广阔。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国内部分发达地区和城市面临产业用地紧张、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甚至出现一些企业向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转移等现象。*市域面积*
7、.*万平方公里,且“市一县一乡”多层次空间发展格局日益完善,为产业链延伸提供了广阔空间。二、*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面临的主要问题1发展规划尚不完善,统筹推进力度有待加大。近年来,国内外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作,国内多个地方均已制定出台相关规划方案。*年,*市政府也制定出台了*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一*年),但现有规划方案仍不完善,市内各地区特色集群培育重点有待进一步细化、地区间产业联系方向有待进一步明确等。目前,*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全市制造业发展工作,并且已经建立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产业链“双长制”,但在招商引资、产业对接、项目建设等实际工作中存在跨部门、跨地区、跨
8、层级统筹协调力度不足等问题,导致盲目招商、重复建设、公共服务职能缺位等现象出现。2 .制造业整体层次不高,产业链延伸能力不强。第一,*制造业整体层次依然偏低,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的先进制造业发展不足。部分企业表面上看属于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实际上主要从事生产加工等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而设计、研发等则在市外地区进行,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也高度依赖外部采购,产业链条不完整、产业配套不完善。第二,*制造业产业链延伸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上下游纵向延伸和地区间横向延伸两个方面。纵向来看,*龙头型企业缺乏,对产业链上下游带动力不强。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强榜
9、单,*共有*家企业入选,远低于*的*家、*的*家、*的*家和*的*家。横向来看,*、*等重点城市产业能级有待提高,难以通过产业溢出等途径促进产业链地区间横向延伸,带动周边地区联合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能力不强。3 .集群载体建设运营水平不高,空间布局仍需优化调整。第一,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运营水平有待提高。开发区、小微企业园等已经成为*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平台。在各类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不善于对产业园区进行市场化运营,一些产业园区硬件设施“高大上”,但与运营服务相关的软件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一些产业园区无法及时进行产业和项目导入,存在土地和厂房
10、闲置现象,不仅单位土地面积产出低于苏州工业园区、合肥高新区等国内先进产业园区,也缺乏类似武汉东湖高新区的标杆性产业园区。第二,全市先进制造业集群空间布局仍需进一步优化调整。从市级和县级层面来看,各地先进制造业集群特色不突出。部分县(市、区)、县(市、区)存在产业同构等问题,地域性特色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偏少。从市级层面来看,地区间产业分工协作有待进一步深化。对于一些产业规模大、产业链条长、细分领域多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其发展空间范围往往会突破单个产业园区乃至单一城市的边界。例如,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中,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
11、苏州无锡南通高端纺织集群等均为多个城市间寐合打造的区域性先进制造业集群。对比来看,*各县(市、区)之间、中心城区与县乡之间、各产业园区之间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产业关联性因素重视程度不够,尚未形成区域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合力。4 .现代智慧供应链发展不足,数字化集群建设滞后。在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但长期以来,设备接口、信息网络端口、数据标准不统一等原因,导致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不同生产环节以及上下游企业之间缺乏数据联通,数据采集、加工和应用水平不高。此外,人才和资金缺乏,加上难以找到合适的数字化转型方案等因素制约,许多制造业企业存在不愿、不能、不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问题,导致物流、信息
12、流、资金流高度集成的现代智慧供应链发展不足,数字化集群建设滞后,不能形成数字化技术驱动集群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5 .高端生产要素相对短缺且分布不均衡,资源共享水平亟待提高。第一,高端生产要素相对短缺。*优质科教资源先天不足,仅有*大学、*大学两所“双一流”大学,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急需紧缺人才的本地培养能力不强。国家实脸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层级科创平台数量较少,甚至有些仍为空白,基础研究能力不强。由于本地金融机构思想保守、新兴业态发展滞后等原因,难以满足先进制造业企业大金额、长周期、高风险的融资需求。第二,高端生产要素分
13、布不均衡。从空间角度来看,市内人才、技术、资金等高端生产要素主要集中分布在*、*、*等重点城市,*高新区、*经开区等区域,但*、*等县(市、区)的高端生产要素长期不足。各县(市、区)在要素资源投入和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相对独立,加之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转接不畅等多重障碍,导致资源难以共享共用。从创新主体角度来看,人才、技术、资金等高端生产要素主要集聚在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龙头企业内部,大量中小企业缺乏高端生产要素的支持。又因为信息不对称、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各主体开展联合创新的意愿不高,资源就无法实现共享共用。6 .协同发展机制不健全,不利于形成“向心力”。目前,各地区政府、园区和企业之间围绕GD
14、P、税收、营收等目标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由此导致各主体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奉行本位主义,难以从集群“一盘棋的视角进行项目谋划和合作。有限的产业分工协作多以上下游企业间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的形式完成,“总部+基地”“总装+配套”“技术研发+中试转化+生产制造”等分工协作新模式尚未成熟普及。因此,能否科学进行GDP和税收调节、合理开展招商引资项目统筹布局、建立企业间联合研发收益分配等协同发展机制,成为影响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深层次问题。三、*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对策1进一步细化完善规划方案,加大统筹推进力度。第一,进一步细化完善规划方案。由*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牵头,联合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
15、息化局等相关职能部门通过统计分析、走访调研等方式,充分掌握*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现状,了解各县(市、区)的产业合作基础,进一步细化完善规划方案。基于产业间分工,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比如智能传感器集群、尼龙新材料集群等;基于产业内分工,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比如装备制造集群、电子信息集群等;基于产品内分工,加快培育品牌产品先进制造业集群,比如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集群等。针对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市域性优势先进制造业集群制定培育专案,进一步明确各地产业布局和联系方向。支持各县(市、区)制定当地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方案,在注重培育本地特色产业集
16、群的同时,加强与其他地区产业分工协作和集群联合培育。第二,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应加强与各县(市、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联系,充分发挥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产业链群链长和盟会长作用,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临时根据需要组织专题会议等方式,加强沟通协调,打破区划和部门限制,统筹安排集群重大项目、平台建设,协调解决资金、用地、用能、环保等问题。此外,借鉴*、*等兄弟市经脸,支持各先进制造业集群设立第三方促进机构,推动集群内上下游企业、政产学研各方主体、人才和资金各类要素加强联动、融通发展,充分发挥集群“织网人”作用。以*长沙工程机械集群为例,三一重工、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企业共同组建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作为集群促进机构,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