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中医大中医儿科学讲义02儿童保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中医大中医儿科学讲义02儿童保健.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二章儿童保健第一节胎儿期保健男女媾精,阴阳相合,一个新的生命就开始了。先天之本,一生之基,胎儿保健,对于后天体质强弱、智力高下、疾病寿天,有着深远的影响,儿童保健,应当从受孕怀胎开始。我国古代大戴礼记保傅关于“文王胎教”的记载,表明早在商周时期已有做好胎养胎教能使小儿健康聪慧长寿的实例;素问奇病论对“胎病”的记载,说明当时已认识到不注意胎儿护养可造成小儿先天性疾病。所以,胎儿的强弱,禀受于父母,特别是胎儿在腹,与其母相互依存,孕母的体质、精神、营养、起居、疾病、环境等,均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胎儿保健,首先要从择偶婚配开始。近亲之间,血缘相近,不可通婚,否则会使后代体弱而且患遗传性疾病的机会
2、增多。男女双方应在适当的年龄结婚生育,男子三八,女子三七,肾气平均,发育完全成熟,所以,男子2432岁,女子21-26岁,才是婚育的最佳年龄。结婚之前,应作婚前检查,查明有无不宜婚育、可能影响后代健康的疾病。父母身体健康,阴阳和畅的情况下婚配受孕,才能为胎儿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养胎护胎包括以下主要内容:胎儿向生长发育,全赖母体的气血濡养。孕妇气血充养,依靠脾胃仓縻化源充盛。孕妇的饮食,应当富于营养,清淡可口,易于消化,进食按时、定量。胎儿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最重要的营养素是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必须保证供给。禁忌过食大冷、大热、廿肥粘腻、辛辣炙埔等食物,以免酿生胎寒、胎热、胎肥等病证。对于不
3、同孕期的饮食安排,北齐徐之才提出,在妊娠的第1、2个月,要“饮食精熟,酸美受御,宜食大麦,无食腥卒之味二就是说,妊娠早期要有全面的营养,按孕妇的口味涧配饮食,不要吃可能加重妊娠反应的刺激性食品。4个月以后,要“食稻麦,羹牛羊,调五味,食甘美:妊娠中期胎儿迅速增长,必须多进富含各种营养成分的食品。妊娠后期是胎儿生长的高峰期、脑发育的关键期,也需要营养丰富,同时要防营养过度,以免胎儿过胖。饮食调养还包括嗜好有节。孕妇最好戒去烟酒。酒对男性精子和女性卵子都有伤害,因而可使受精卵发育障碍,造成流产、先天性畸形或智能低下等。孕妇吸烟过多,也会伤胎而造成流产、早产,或胎怯、弱智、先天性心脏病等畸形。二、寒
4、温调摄妇女怀孕之后,气血聚以养胎,卫气不足,多汗而易于为虚邪贼风所乘。怀胎十月,要经历3-4个不同的季节,;气候变化很大,孕妇要比常人更加重视寒温的调摄,顺应气温的变化,天凉则添衣,天热则减衣,天暑宜降温,天寒宜取暖,出门避大风,雨雪勿外出,减少气候骤变对人体的伤害。室内空气要流通,保持空气新鲜,勿去空气污浊、环境污染的场所,避免为其所害。三、防感外邪孕妇在调摄寒温的同时,更要注意防止感受外邪。我国隋代诸病源候论妇人妊娠病诸候列举妊娠时气“重者伤胎也”,妊娠温病“热搏于胎,皆伤胎也”,妊娠热病“多致堕胎也”等,已经明确提出妊娠期间感受外邪会损伤胎儿,或造成流产、早产等。现代研究表明,各种感染性
5、疾病,尤其是病毒感染,包括风疹病毒、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病毒、肝炎病毒等,都可能导致先天性畸形、流产或早产。妊娠早期胚胎形成,器官分化,最易受到损害。例如,孕妇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可造成小儿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耳聋、小头畸形及智力发育障碍等,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四、避免外伤妊娠期间,孕妇要防止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外伤,以保护自己和胎儿。孕妇要谨防跌仆损伤,如攀高涉险、提挈重物、摸爬滚打、跳跃颠簸等。要注意保护腹部,避免受到挤压和冲撞。进入现代社会,无形损伤的机会更是日益增加,噪声会损害胎儿的听觉,放射线能诱发基因突变,造成染色体异常,可能产生流产或胎儿发育畸形。妊娠
6、期间要控制房事,节欲保胎。房事不节,易于伤肾而致胎元不固,造成流产、早产,也易于因交合而酿成胎毒,使孕妇及胎儿宫内感染的机会增多。特别是妊娠头3个月和最后1.5个月,应当禁忌房事。五、劳逸结合生命在于运动,孕妇也必须保持经常而有适度的活动,才能使全身气血流畅,胎儿得以长养,生产顺利。古代医家就告诫过逸对于母子的危害,小儿病源方论小儿胎禀说:“怀孕妇人,饱则恣意坐卧,不劳力,不运动,所以腹中之日胎受软弱万氏妇人种胎前说:“妇人受胎之后,常宜行动往来,使血气通流,百脉和畅,自无难产。若好逸恶劳,好静恶动,贪卧养娇,则气血凝滞,临产多难当然,孕妇也不可过劳,不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剧烈的体育运动,以
7、免损伤胎元,引起流产或早产。孕妇应当动静相兼,劳逸结合。一般说来,妊娠1-3个月应适当静养,谨防劳伤,以稳固其胎。4-7个月可增加一些活动量,以促进气血流行,适应此期胎儿迅速生长的需要。妊娠后期只能做较轻的工作,体力劳动者要有工间休息,不做夜班,脑力劳动者要保证每天仍有一定的活动。足月之后,又转入以静为主,等待分娩,每天只安排一定时间的散步。分娩前两周应停止工作。六、调节情志七情为人之常情,尽皆有之,但若情志过极,便能伤人致病。孕妇情志过极不仅损害自身的健康,而且因气血逆乱,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素问奇病论已经提出:“人生而有病颠疾者,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
8、并居,故令子发为颠疾也J所以,孕妇应当精神内守,情绪稳定,喜怒哀乐适可而止,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才能安养胎儿。“文王胎教”的经验还提出,妇女妊娠期聆听优雅的音乐,有利于胎儿的孕育成长。现代研究表明,胎儿具有听觉、感知和反应的能力,胎儿可以对音乐产生反应。现代已经推广胎教音乐的实际应用。,七、谨慎用药我国历来主张对孕妇用药应当十分审慎,无病不可妄投药物,有病也要谨慎用药,中病即止。古人提出的妊娠禁忌药主要分为以下三类:毒性药类,如乌头、附子、南星、野葛、水银、轻粉、铅粉、砒石、硫黄、雄黄、斑螯、娱蚣等;破血药类,如水蛭、虻虫、干漆、麝香,瞿麦等;攻逐药类,如巴豆、牵牛子、大戟、芫花、皂荚、藜芦、
9、冬葵子等。这些药物使用于孕妇,可能引起中毒,损伤胎儿,造成胚胎早期死亡或致残、致畸等。第二节初生儿期保健小儿初生,乍离母腹,如嫩草之芽,脏腑柔弱,气血未充,全赖悉心调护,若稍有疏忽,易致患病,甚至夭折。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一生最高峰,因而,初生儿期保健值得高度重视。新生儿有几种特殊生理状态,不可误认为病态。新生儿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有散在黄白色、碎米大小隆起颗粒,称为“马牙”,会于数周或数月自行消失,不可挑刮。生后3-5天乳房隆起如蚕豆到鸽蛋大小,可在2-3周后消退,不应处理或挤压。女婴生后57天阴道有少量流血,持续1-3天自止者,是为假月经,一般不必处理。新生儿两侧颊部各有一个脂肪垫隆起,
10、称为“螳螂子”,有助吮乳,不能挑割。还有新生儿生理性黄疽等,均属于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一、拭口洁眼小儿出腹,必须立即做好体表皮肤粘膜的清洁护理。应用消毒纱布探入口内,拭去小儿口中秽浊污物,包括羊水、污血及胎粪等,以免小儿啼声一发咽入腹内。同时,要轻轻拭去眼睛、耳朵中的污物。新生儿皮肤上的胎脂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要马上拭去。但皮肤皱折处及二阴前后应当用纱布蘸消毒植物油轻轻拭擦,去除多余的污垢。二、断脐护脐胎儿在腹,脐带是母体与胎儿气血经络相通的纽带。婴儿降生,啼声一发,口鼻气通,百脉流畅,小儿开始独立生存。婴儿出生后随即需要断脐。我国古代已认识到,新生儿断脐护脐不可不慎,若处理不洁会因感受邪风
11、而患脐风。新生儿娩出1-2分钟,就要结扎脐带后剪断,处理时必须无菌操作,脐带残端要用干法无菌处理,然后用无菌敷料覆盖。若在特殊情况下未能保证无菌处理,则应在24小时内重新消毒、处理脐带残端,以防止感染及脐风。断脐后还需护脐。脐部要保持清洁、干燥,让脐带断端在数天后自然脱落。在此期间,要注意勿让脐部为污水、尿液及其他脏物所侵,洗澡时勿浸湿脐部,避免脐部污染,预防脐风、脐湿、脐疮等疾病。三、祛除胎毒胎毒,指胎中禀受之毒,主要指热毒。胎毒重者,出生时常表现为面目红赤、多啼声响、大便秘结等,易于发生丹毒、痈宿、湿疹、胎黄、胎热、口疮等病证,或造成以后好发热性疾病的体质。自古以来,我国有给初生儿祛除胎毒
12、的传统方法,给小儿服用少量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液,可以减少发病。常用的方法有:1 .银花甘草法银花6g,甘草2g。煎汤。可用此药液拭口,并以少量给儿吸吮。2 .黄连法黄连13g。用水浸泡令汁出。滴汁人儿口中。黄连性寒,胎禀气弱者勿用。3 .大黄法生大黄3g。沸水适量浸泡或略煮。取汁滴儿口中。胎粪通下后停服。脾虚气弱者勿用。4 .豆豉法淡豆豉IOgo浓煎取汁。频频饮服。四、洗浴衣着初生之后,一般当时用消毒纱布拭去体表的血迹,次日绐小儿洗澡。洗澡水要用开水,待降温至与小儿正常体温略高时使用,也可在浴汤中加入一-枚猪胆之汁以助解毒。洗浴时将小儿托于左手前臂,右手持纱布,蘸水后轻轻擦拭小儿体表。不要将
13、小儿没入水中,以免浸湿脐部。洗毕后可在体表涂以少量消毒花生油或鱼肝油。第3天再给小儿洗浴,称为“三朝浴儿”,浴毕将全身拭干,皮肤皱折潮湿处扑以松花粉或滑石粉。洗浴时注意动作轻柔,防止冒受风寒。小儿刚出生,必须注意保暖,要防止着凉或受暑。新生儿衣着要适宜,衣月啦柔软、宽松,容易穿换,不用钮扣、松紧带。临产前应将给婴儿准备的衣服取出吹晒,藏衣服的箱子里不可放樟脑丸。我国传统上给新生儿夏季只围一只布肚兜,既凉爽又护腹。天冷时将婴儿包人襁褓,包扎松紧要适宜,过松易被蹬开,过紧则妨碍活动。尿布也要柔软而且吸水性强,尿布外不可加用塑料或橡皮包裹。五、生后开乳产妇分娩之后,应将小儿置于母亲身边,给予爱抚。一
14、般生后半小时左右即可给小儿吸吮乳房,鼓励母亲按需哺乳。一般足月新生儿吸吮能力较强,吞咽功能基本完善。早期开乳有利于促进母乳分泌,对哺乳成功可起重要作用。开始2-3天乳汁分泌不多,但也可能满足婴儿的需要,若婴儿有明显的饥饿表现或体重减轻过多,可在哺乳后补授适量糖水或牛奶,但切不可以糖水或牛奶取代母乳。为了保证母乳喂养成功,必须坚持哺乳,代乳法不利于泌乳的建立。第三节婴儿期保健渡过新生儿期,婴儿的自立翟力已大为增强。婴儿期生长发育特别快,脾胃常显不足,合理喂养显得特别重要。婴儿期保健,要做好喂养、护理和预防接种等工作。一、喂养方法婴儿喂养方法分为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三种。(一)母乳喂养生后
15、6个月之内以母乳为主要食品者,称为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最适合婴儿需要,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母乳营养丰富,最适合婴儿的生理需要;母乳易为婴儿消化吸收;母乳含优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及乳糖较多,有利于婴儿脑的发育;母乳具有增进婴儿免疫力的作用;母乳喂哺最为简便而又经济;母乳喂养利于增进母子感情,又便于观察小儿变化,随时照料护理;产后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早日恢复,推迟月经来潮不易怀孕,哺乳的妇女也较少发生乳腺癌、卵巢癌等。母乳喂养的方法,以按需喂给为原则。第1、2个月不需定时喂哺,可按婴儿需要随时喂。此后按照小儿睡眠规律可每2-3小时喂1次,逐渐延长到34小时1次,夜间逐渐停1次,一昼
16、夜共6-7次。4-5个月后可减至5次。每次哺乳约15-20分钟。根据各个婴儿的不同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每次哺乳时间,以吃饱为度。每次哺乳前要用温开水拭净乳头,乳母取坐位,将小儿抱于怀中,让婴儿吸空一侧乳房后再吸另一侧。哺乳完毕后将小儿轻轻抱直,头靠母肩,轻拍其背,使吸乳时吞人胃中的空气排出,可减少溢乳。母亲患传染病、重症心脏病或肾脏病,或身体过于虚弱者,不宜哺乳。乳头皴裂、感染时可暂停哺乳,但要吸出乳汁,以免病后无乳。断奶时间视母婴情况而定。一般可在小儿10-12个月时断奶,若母乳量多者也可延至152岁断奶。断奶应逐渐减少以至停止哺乳,不可骤断。若正值夏季或小儿患病之时,应推迟断奶。(二)混合喂养因母乳不足而需添喂牛、羊乳或其他代乳品时,称为混合喂养。混合喂养的方法有两种:补授法与代授法。1 .补授法每日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