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期.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80271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时期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新时期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新时期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新时期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新时期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新时期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时期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期.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浅谈新时期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期摘要:新时期以来关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生期Q8401927年)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具体发生时间的辨析与从多个角度对这一时期具体文学实绩进行研究两个方面。中国儿童文学到底起源于何时?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儿童文学?这些问题至今仍是学界的热门话题。要想厘清这些问题,可从三个方面完善研究:一、对儿童文学这一概念的深入研究;二、研究者在史料方面要有自己的价值立场;三、如何去理解中国语境里的儿童。关键词:清晚期;五四时期;新时期;现代儿童文学;发生期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晚清至五四时期是学界公认的现代儿童文学发生时期。新时期以来,对

2、于这一时期儿童文学的研究层出不穷。通过梳理已有文献,笔者发现,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对于中国儿童文学的具体发生时间的辨析和从多个角度、运用跨学科的方法审视晚清-五四这一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儿童文学,并深入探讨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与历史、社会和民族国家等之间复杂的关系。一.关于“中国儿童文学的具体发生时间的辨析关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具体发生时期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中国儿童文学是否古已有之这一争论了。在中国古代是否存在儿童文学?存在着什么样的儿童文学?针对这些问题,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其中,以蒋风、王泉根、方卫平、张之伟、谭元亨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就已经存在儿童文学

3、了。蒋风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的绪论当中这样写道:历代儿童常常把丰富多彩的人民口头创作和古代文人文学中的优秀篇章攫为自己的宝贵精神财富,以满足精神上的渴求和需要。这就使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与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保持着传统的血缘关系。蒋风先生所指的优秀文学中,除了西游记水浒传等文人文学外,他还特别提到民间文学对我国儿童文学的巨大影响:我国古代的民间童话和民间故事,从来就主要生活在孩子们中间,滋养并丰富了过去时代的儿童精神生活,也是我国儿童文学的一宗极其丰富的遗产。王泉根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主潮中国儿童文学概论等论著中也大抵持相似的观点:由此观察中国儿童文学,中国古代有童谣、童话的存在,自然有儿童文学的存

4、在J如是我们说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资源源远流长,这显然是指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的口头儿童文学。张之伟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稿中将五四以前的儿童文学称为客观存在的儿童文学。这种提法与方卫平在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对古代儿童文学的提法不谋而合。但是,方卫平也指出,中国古代儿童文学具有非自觉性。除了符合传统教育需要的作品之外,它们基本上都不是专门为儿童所创作的自觉的儿童文学作品。纵观这几位学者的观点,不难做出如下的概述:他们认为古代文学中的民间文学、成人文学中某些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以及儿童之间传唱的童谣等可以看作是儿童文学,但是古代并没有出现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也就是自觉的儿童文学,真正自觉的儿童文学要

5、到五四时期才出现。吴其南在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阐释一书中使用类似的称法,即将五四以前的儿童文学称为非自觉的儿童文学。他指出: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冠礼的记载值得关注。而真正将儿童作为一个共同体来想象其特点的是一批美学家,如老子、李贽等。因此,现代社会以前是有童年观念的,古人也意识到了儿童与成人的不同,只不过他们的注意点多在生物学层次上,而现代的学者关注的则是文化层面。而儿童文学的产生与近代以来的新式教育制度密不可分。学校的建立推动了儿童文学读者群的生成。学校创造一个儿童的文化群体,为儿童提供了一个特殊、介于家庭和社会之间的空间,创造了一种儿童自己的、又有别于成人的生活方式,在深层为儿童文学的

6、特殊存在提供了依据。更为重要的是新式教育基本畅通了儿童自身的接受能力这个制约儿童文学建立和走向自觉的瓶颈。在儿童文学是古已有之这一阵营中,谭元亨的观点显得与众不同。他在中国儿童文学天赋身份的背离一书中将孙悟空、哪吒等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归为儿童形象。并且认为,西游记在很大成分上,是给儿童们写的,而且,可以被视作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个雏形。以朱自强为代表的另一方则认为中国儿童文学并非古已有之,而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甚至连中国儿童文学这个名词都不存在。这一观点最先在他的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一书中提出:从有人类的那天起便有儿童,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儿童却并不能作为儿童而存在。儿童作为儿童被发现,

7、是西方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才完成的划时代创举。没有现代社会对人的发现,就不会有儿童的发现,而没有儿童的发现作为前提,为儿童的儿童文学是不可能产生的。而关于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之间的关系,朱自强则表示:民间文学要成为儿童文学,一定要经过现代转化。在儿童文学的知识考古一论中国儿童文学不是古已有之一文中,朱自强运用福柯的知识考古方法和布尔迪厄的文学场的概念,对儿童文学这一观念进行知识考古。因此,他认为不能采取对细部进行孤证的做法,认为古代那些零星的作品不足以促成儿童文学这一重大的事件的发生。建构的本质论是朱自强针对儿童文学界出现的本质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种倾向所提出的。在朱自强看来,杜传坤是建构主义的代表。杜

8、传坤在现代性中的儿童话语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起源谈起一文中表示:现代儿童文学起源的元研究的意义并不在于具体是哪一个时期,而是为什么是这个时期。儿童文学的真实起源来自于成人对儿童的想象。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和发展就是儿童被他者化的过程。在这里,杜传坤显然受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认为儿童是通过颠倒而被发现的风景。不可否认,儿童文学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成人为隐含的儿童读者所构建的一个乌托邦世界(尤其在狭义的儿童文学中),是成人想象出来供他们阅读或欣赏或受益的东西。但我们应该同时注意到,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所提供的理想化世界并非是被动的接受。相反,他们正在积极抵抗这些理想化的过程。路易丝乔伊在20

9、19年出版的专著1iteraturesChi1dren:TheCritica1Chi1dandtheArtOfIdea1iZatiOn(笔者译:文学的儿童:批判的读者与理想化艺术)中,分析了儿童读者从事的实际的批评活动的本质,强调儿童对文本起何种作用。通过细读一系列黄金时代为儿童创作的儿童小说,证明了儿童批评是如何在这些文本中抵抗理想化的过程。也许,这本书提供的全新视角,可以在某些程度上纠正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偏颇,从而使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儿童文学的发生这一问题。而关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起源,大多数的学者都持五四说的观点。但也有少数学者持晚清说的观点。张建青论文晚清儿童文学翻译与中国儿童文学之诞生

10、运用译介学的方法,从晚清的儿童文学翻译入手,对不同译文以及茅盾、叶圣陶、孙毓修的童话作比较分析,从而得出中国的儿童文学逐渐诞生于晚清,标志性的作品是1908年出现的无猫国,它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的诞生。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孙建江,他在清末民初: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起源一文中对清末民初儿童文学活动史料的梳理和整理,发现清末民初时儿童文学活动的创作思想日趋成熟、儿童文学创作实践丰富多彩、儿童文学活动的积极影响不断显现,因此清末民初的儿童文学活动,是具有民族性、现代性根本特征的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真正起源,清末民初也正是我国儿童文学真正呱呱坠地的诞生期。二.对这一时期具体文学实绩进行研究对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

11、生期史料的整理从未停止过。1982年胡从经编纂的晚清儿童钩沉是中国大陆较早关于晚清时期儿童文学史实的著作。随后,蒋风的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王泉根的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主潮、张之伟的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稿等一系列现代儿童文学史着眼于五四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儿童文学史实的梳理。对于这一时期儿童文学也以正面评价为主,肯定了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的对传统文化的反拨,把五四时期作为儿童文学史上的重要节点。但这些著作对史料的平面梳理,大多是从儿童文学观、域外翻译的儿童文学和原创文学三个角度来论述,缺少对史料更深入探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逐渐从各个角度审视晚清至五四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试图探究这一时期儿童文

12、学与历史、社会和民族国家等之间复杂的关系。谈凤霞教授在论文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生期的审美困境中,从审美的角度,对1903-1927年间的儿童文字进行评价。在肯定这一时期儿童文学的成就的基础上,同时指出了这一时期儿童文学的审美困境:偏重教化、偏重玄美和矫枉过正。作者选取的切口很小,但是辐射的面却非常广。通过研究发生时期儿童文学的审美性,我们可以关照到整个现代甚至当代儿童文学的审美面貌。张梅的从晚清到五四儿童期刊上的图像叙事另辟溪径,从图像这个在儿童文学中习以为常但却又最容易为人忽视的文体入手,考察图像由叙事的点缀到直接参与叙事的演变,从而折射出儿童文学发生期的复杂性。图像在晚清时期给儿童带来视觉

13、上的冲击,在民国初年成为启蒙的利器,并出现了完全以图像为主导的儿童教育画,到了五四时期,图画故事作为一种新文体正式出现。图像对叶圣陶等最早一批的儿童文学作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是现代儿童文学诞生重要的推动力量。儿童文学与国家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一直伴随着中国儿童文学的各个阶段,尤其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生阶段。吴翔宇的论文想象中国:五四儿童文学的局限与张力从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创作入手,发现了五四儿童文学无法回避成人儿童的张力关系。在五四时期的许多儿童文学作品中,都无法回避地出现成人的声音。在成人和儿童的身上同样都存在着自然性和社会性两种属性。在儿童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上,无论是过分强调政治之于儿童

14、文学的训谕和教化功能,还是将儿童文学超脱于政治之外,都是对两者之间深度关联的片面理解。从儿童文学内部探讨儿童与民族国家的命题是另外一个趋势。在五四时期,周作人和鲁迅在儿童文学方面的贡献不可小觑。对周作人的研究,学者大多集中在他的儿童本位理论以及他将民俗学、人类学与儿童文学交叉在一起的跨学科方法上。而对鲁迅的研究,则更多集中在他对爰罗先珂童话的翻译上面。谈凤霞教授的论文鲁迅与爱罗先珂的童话一文中阐述了鲁迅选择译介爰罗先珂童话的标准在于有益有味,有益指的是有益于儿童健康成长,并从长远来看能有利于改良社会人生;有味指的是活泼、积极的生活情趣和隽永的艺术魅力,能吸引小读者。论文的着眼点仍在启蒙与斗争的主题之中。美国学者安德鲁琼斯的发展的童话:鲁迅、爱罗先珂和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一文则揭示了鲁迅对于启蒙这一命题十分暧昧的看法。鲁迅和爱罗先珂一样持续关注着进化论及其带来的发展渴求,但也时刻怀疑这种发展的希望只是幻想。安德鲁认为狭的笼是一个后殖民的寓言:本土知识分子的发展主体为启蒙价值的普世性所篡代。谢晓虹五四的童话观念和读者对象以鲁迅的童话译介为例以鲁迅的童话译介为例从读者对象的角度介入来重审五四时期的童话。她提出了很有趣的问题:童话在五四时期是否真的如通常所说的是专为儿童用的文学?作者的答案是:五四时期当童话被视为专为儿童所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