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说古玺:齐国玺印三齐国细白文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风说古玺:齐国玺印三齐国细白文鉨.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清风说古玺:齐国玺印(三)齐国细白文鲍原创2023-11-2512:03清风徐来慢拂柳司马之算四字以笔画多少作分朱布白。由于岁月的剥蚀,此印上方和右侧的边框已经消失,但却意外地使得此印具有了了苍茫大气之美,司字中间有一条比较粗壮的斜笔向上冲出印面,如果以当代印风审美来看,当可看做凿刻失误所致,但在此印之中,却如神来之笔一般化解了此印的生硬和呆板。我们之前曾经谈过,竖直的笔画,多个并列的竖直的笔画,是整个印面纵势的确立,不管是书法还是篆刻,多个同方向笔画的平行等距排列是整体方正规整的体现,但是这样的方正规整很容易产生板滞,所以需要有破板之笔来化解。此印“马字下半部的弯弧,”之字最下方的横画的弯弧
2、处理都是这样的破板之笔。而司字的失误之笔,以及马字中间的焊点似的处理更是使得此印更具独到之美。中间的界格与“算字最右侧的竖笔由于岁月剥蚀造成的似断似连亦是此印古朴之风的体现。四字都有竖直之笔作骨,每字都有破板之笔,印面整体稳重之中别具灵动的趣味。东武城攻师歌当桌淌见徐翩既都战国齐铜质官金尔,纵22毫米,横22毫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这方齐系官歌四角略圆,中间以两条竖线作分隔界线。四角的略圆根据均匀程度来看,当是制作者刻意为之。这方印方中有圆,圆中带方,四角的圆弧形与文字的相对较笔直,转折的处理亦是较为特殊的折画处理,而非我们常见的古玺中的弯转的处理。两条竖线作界格,取纵势,横平竖直,转折利落,
3、使得整体更显刚毅,外圆内方,外柔内刚,是此印的佳妙之处。与前两方印不同的是,笔画较为纤细,笔画虽纤细但是笔直丰润,以收笔的尖锐来作衬托,使得纤细中不是丰润,尖收而不太过锋芒展露。破板之笔是东字的圆弧,以及处处可见的斜笔的相互呼应。板而不僵,正而不呆,是衡量一方玺印的基本考量。王倚信欺王倚信算是一方战国齐系姓名蓟,纵14毫米,横14毫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我们看到官玺和私在大小规制是有明显不同的,在战国各诸侯国中规制还不十分明显,到了秦代,各种规制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此玺无论是用字还是布白都十分工整。首先我们看到方形的外框,如今我们也常常见到,这种方形的外框在设计时很容易产生我们常说得太过规范而导
4、致的板滞和僵硬的感觉,那么处理的方式一是首先粗细可以与文字笔画的粗细不同;二是可以做一些残破的处理,如此方印虽然不是刻意残破而是岁月的侵蚀造成的残破,都是可以借鉴的,残破的处理贵在少而精,有设计但是不要有太多刻意的痕迹,这些都是可以从战国古玺中借鉴的;三是此种方格一般内侧更加笔直光润,而外侧则可以适当刀感更重一些。文字的排列依然是依照战国古玺中常见的以文字笔画的多少来决定单字所占印面的面积。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是玺印整体更加匀落,而缺点是文字有大有小,容易显得不够平正。王信二字较小,而刻意增加的圆点,即相互呼应,又填补了印面的空白,且避免空间分割过于单调。而字的左侧的两点亦是与之呼应。这种圆点,
5、后世很多篆刻家都作了借鉴,有的作焊接点的处理,即在笔画的交叉处作增大的圆点,但是这样的刻意增加一点还是较为少见的,亦是此印的点睛之笔。比之前两方白文金尔,此印更加的规矩,直画更加的严谨,使得印面更加的中正平和,破板之笔是刚才说的点画,以及倚字右下角的圆转之笔。,倚字是作了拉伸和挪移的,将单人旁压扁置于下方,这种巧妙的设计是大家自己制印时可以借鉴的。拉伸、挪移,增笔、减笔都是基础的字法,前提是不会造成认识上的误区便可,初始阶段,可以借鉴前人的运用方式避免字法的错漏。三方细白文古玺,按我们给的顺序,一方比一方更具有设计感,从古朴大方、浑然天成到外圆内方、刚柔并济,再到规范严谨、中正平和。对于想要临刻的朋友,我们建议将顺序反过来,或者只临刻第三方印章。这也是欣赏学习古玺时容易遇到的问题,有的玺印,古朴浑厚,看似妙手偶得浑然天成,但是却不是临刻的好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