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联系实际阐述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参考答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联系实际阐述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参考答案一.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国开2023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参考答案论述题: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它能提供劳动,从而能创造价值,但这并不触犯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请理论联系实际,阐述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参考答案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1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这种提高剩余价值率的的方法,就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个别企业通过提高雇佣工人劳动强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家
2、主要使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资本家之所以能够利用延长工作日来生产剩余价值,是因为工作日的长度在一定限度内可以伸缩。工作日的最低界限必须大于必要劳动时间,最高界限受生理界限和社会的道德界限制约。工作日长度的确定,最终取决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2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这种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就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成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主要方法。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而
3、劳动力价值是由工人及其家庭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所构成的,因而就需要降低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也就是要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在现实生活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总是先从个别企业开始的。个别企业的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个别企业如果率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了劳动效率,使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按社会价值出售,这个企业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即超额剩余价值。但由于市场竞争的规律,超额剩余价值一般难以持久。当整个行业都采用了先进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时,超额剩余价值就会消失,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下降,
4、劳动力价值也便下降,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便会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使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仍然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作为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虽然不同,但其结果和本质是一致的,即它们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剩余价值量,提高了剩余价值率。其次,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
5、义生产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因为,任何资本主义生产,都必须把工作回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否则,就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同时,只有工作日分割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才能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再次,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的物质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的初期,由于生产技术没有重大变化,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生产力不断发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作用也就日益突出了。参考答案2:生产剩余价值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另一种是
6、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的方法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以这种方法获取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工作日是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就会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以这种方法获取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一方面是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
7、值的过程。他们的相互关系又是什么?1 .本质一致,绝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2 .物质技术基础不同,以及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参考答案3:(1)剩余价值的含义剩余价值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首先是劳动过程。不论在什么社会形态下,劳动过程都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是高度发达的商
8、品生产,任何商品生产过程都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在劳动过程中,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资本家让工人在劳动过程中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但是,资本家生产商品,目的也不是价值,而是价值增殖,即生产剩余价值。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劳动过程在劳动过程中资本家要工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作为价值形成过程来考察。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用具体劳动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形态,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同时,劳动者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又形成商品的新价值。如果形成
9、的新价值恰好等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那么在商品价值中,就只有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者新创造的等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而没有剩余价值。这只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价值增值过程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雇佣工人的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等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所以,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的形成过程。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
10、劳动时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下面举例说明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假设,资本家让工人生产棉纱,消耗10斤棉花,价值为10元,消耗的纱锭等劳动资料的价值为2元,工人用6小时生产出10斤棉纱,假定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12元都由纺纱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棉纱中去。另一方面,工人在进行纺纱时,其抽象劳动形成新价值。假设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为3元,工人劳动6小时形成的新价值也为3元。这样,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价值共15元,都在新商品价值中得到补偿,但商品的价值仅与预付资本价值相等,没有超过预付资本价值的余额,即没有剩余价值。这只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在同样的假设下,劳动力一天的价值是3元,工人只用6
11、小时就创造出补偿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但是,资本家购买了工人劳动力一天的使用权,他还可以让工人继续劳动下去。比如,要工人一天劳动12小时,将20斤棉花纺成20斤棉纱,所消耗的棉花价值和劳动资料的价值增加了一倍,共计24元,全部转移到新产品棉纱之中。劳动12小时,形成新价值6元。这样,20斤棉纱的价值为24元+6元=30元。而资本耗费只有24元+3元=27元。资本价值增殖了3元。这就是剩余价值。由此可见,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当资本家把劳动日延长到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时间以上时,就产生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指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或者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是物化的剩余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