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风景区突发环境事 件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风景区突发环境事 件应急预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XX风景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XX风景区管委会2023年3月1总则11.1 编制目的11.2 编制依据11.3 适用范围21.4 工作原则21.5 事件分级32组织体系与职责42.1 领导机构42.2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42.3 指挥部办公室52.4 专家组52.5 现场指挥部53应急能力建设63.1 预防体系63.2 风险防控63.3 应急队伍建设64应急保障74.1 应急救援队伍能力保障74.2 应急资金保障74.3 应急物资保障74.4 应急通讯保障85监测预警95.1 监测95.2 预警96信息报告与通报126.1 信息报告126.2 信息通报137应急响应147.1 响应分级14
2、7.2 先期处置147.3 响应措施157.4 指挥协调167.5 应急处置187.6 响应终止218后期工作228.1 损害评估228.2 事件调查228.3 善后处置228.4 总结报告228.5 奖惩及责任追究229附则249.1 预案管理249.2 预案解释249.3 预案实施时间24附件1: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25附件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27附件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各工作组及职责30附件4: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分级标准321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建立健全环境应急机制,确保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突发环境事件调查与应急处置工作,最大程度的保
3、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8日实施)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23)119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2015年6月5日实施)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2011年5月1日实施)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2015年3月1日实施)XX省环境保护条例(2018年1月1日实施)XX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2013年3月1日实施)XX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政秘(2023)147号)XX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X政办秘(202
4、3)6号)XX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政秘(2023)219号)XX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X政办秘(2023)25号)XX市生态环境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X环办(2023)39号)XX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3-2035年)XX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32035年)规划说明书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XX风景区行政区域内或发生在风景区外但对风景区有较大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
5、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和辐射污染事件。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生产、销售、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造成的辐射事故、重污染天气的应对工作按照相应专项应急预案及规定执行,其他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按照本预案执行。1.4 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作为首要任务,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中长期影响。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党工委、管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全面组织应对工作,指挥调度使用环境应急资源。加强区域间统筹领导,建立健全统一领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突发环境事
6、件应急响应机制。分级设定和启动预案,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预防为主,协同应对。加强对环境风险源的日常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预防为主、及时控制、消除隐患。建立以企事业单位环境应急队伍为主力、以专业救援队伍为支撑、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救援体系。健全政企协调联动制度,相互配合,提高环境应急的整体效能,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等日常准备工作,强化预防、预警工作,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资源共享,保障有力。建立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环境应急物资保障
7、体系。本着合理规划、节约资源的原则,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签订环境应急物资代储协议,构建风景区一体化环境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平台,并依托信息平台,实现区域环境应急资源共享。1.5 事件分级按照事件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具体见附件1。2组织体系与职责2.1 领导机构。在党工委统一领导下,管委会是风景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在管委会主任领导下,管委会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决策和部署。发生极端性重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由党工委、管委会决定成立风景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总指挥部,统一领导、组织指挥应对工作。2.2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
8、部管委会设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统一指导协调和组织风景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总指挥:管委会分管副主任副总指挥: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环境资源保护处处长成员单位:管委会办公室、环境资源保护处、应急管理局、政治处、财政处、发展规划处、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局、司法局、公安局、宗教分局、社会保障局、农林水利局、交通运输局、XX镇、XX乡、自然资源分局、消防救援大队、武警中队、气象管理处、公路管理分中心、文旅集团、股份公司、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供电服务中心等。管委会根据应对工作需要,可对指挥部领导和成员进行调整。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指挥部统一部署,按照工作需要
9、,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指挥部根据需要,设立综合协调、污染处置、应急监测、医疗救治、应急保障、转移安置、新闻宣传、社会维稳、调查评估等工作组。工作组组成及职责见附件3。2.3 指挥部办公室指挥部办公室设在环境资源保护处,办公室主任由环境资源保护处主要负责同志兼任。主要职责:承担指挥部日常工作;推进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督促落实环境应急准备工作,办理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等。2.4 专家组环境应急专家组由环境资源保护处负责组建和管理,筹备期间,暂时依托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应急专家库平台,为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和处置建议。2.5 现场指挥部管委会根据工作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具
10、体负责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组织开展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先期处置,并按照市指挥部要求,做好相关应对工作。3应急能力建设3.1 预防体系以应急预案管理为基础,督促区域内重点关注环境风险企事业单位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编制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断完善环境风险管理措施,建立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日常监管制度,从源头控制风险。3.2 风险防控环境资源保护处负责区域内环境风险防范、环境隐患排查治理,开展污染源、危险废物等环境风险物质调查,掌握环境污染源的产生、种类及分布情况,实施本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工作,提高区域环境风险防范能力。3.3 应急队伍建
11、设应急队伍是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的人力资源保障。组建环境应急队伍,并做好日常管理、培训、演练等工作,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高效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和环境损害。4.1 应急救援队伍能力保障组建相应的专业环境应急队伍,实施学习、培训、演练,强化应急配合功能,增强应急实战能力,充分掌握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措施,确保应急救援能力,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能进行及时高效的应急救援。根据现存环境风险、特别是有重大危险源、环境风险物质的企事业单位,应组建环境应急队伍,加强培训演练,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时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态的发展,最大程度减少突发
12、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环境资源保护处等相关部门,要定期对重点关注风险企事业单位进行检查、核实,检验其应急救援能力。4.2 应急资金保障管委会财政将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和应对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承担环境安全主体责任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必须将环境应急资金纳入同期经费保障。4.3 应急物资保障环境资源保护处应当健全制度和规划,配备符合实际需求的应急仪器设备和装备;开展应急资源调查,建立和充实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搭建物资储备信息平台并实行动态管理;与有关企事业单位签订代储协议,保障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生产、供给。承担环境安全主体责任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储备必要
13、的的应急装备和物资。4.4 应急通讯保障建立和完善环境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确保指挥部及各应急救援小组的联络畅通。环境应急主要负责人、各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手机必须保持24小时开机。5监测预警5.1 监测环境资源保护处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环境突发事件监测机制,提高监测技术水平;通过日常环境监测、互联网信息、环境污染举报等途径,加强突发环境事件苗头性信息收集;自然资源、交通管理、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部门,应当及时将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通报环境资源保护处。承担环境安全主体责任的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日常监测制度,强化监测手段,提高监测能力。5.2 预警5.2.1 预警分级对可以预警的突发环境事件,按照
14、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紧急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预警级别由高到低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分级标准见附件4o5.2.2 预警发布预警信息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手机、宣传车、大喇叭、新媒体等渠道或方式向本行政区域公众发布,针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可组织人员逐户当面告知等方式。预警内容:预警原因、预警级别、预警区域或场所、预警时间、影响估计及应对措施、发布机关等。环境资源保护处研判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应当及时向管委会提出发布预警信息的建议。预警原则上由管委会(指挥部)或其授权的环境资源保护处发布,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或市生态
15、环境局报告,必要时可越级上报,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地区或相关地区政府通报。5.2.3 预警行动预警信息发布后,环境资源保护处要根据预警级别和实际情况以及分级负责的原则,采取下列一项或多项措施:(1)分析研判。组织有关部门、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及时对预警信息进行分析研判,预判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2)防范措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件苗头。在涉险区域设置注意事项或事件危害警告标志,利用各种渠道增加宣传频次,告知公众避险和减轻危害的常识、需采取必要的健康防护措施。(3)应急准备。提前疏散、转移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并调集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和装备,做好应急保障工作。并对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加强环境监管。(4)舆论引导。及时准确发布事态最新情况,公布咨询电话,组织专家解读。加强舆情监测,做好舆论引导工作。524预警级别调整和解除发布预警信息的环境资源保护处,根据事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