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梯级船闸运行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梯级船闸运行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编制说明.docx(2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多梯级船闸运行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项目来源根据XX区市场监管局关于下达20XX年第二批XX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的通知X市监函(20XX)X精神,由XX区交通运输厅提出,XX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XX西江集团红花二线船闸有限公司、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共同起草的XX地方标准多梯级船闸运行技术规范。二、项目背景及目的意义信息技术作为当前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要素,正在不断的应用于各个领域。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发布和实施,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内河水运的高效管理、提升水运效率
2、成为共识。因此,应用信息技术、采用技术手段改善运行环境,提高运输效率成为满足水运需求的有效手段。20XX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推进智慧发展,全方位布局交通感知系统,与交通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建设,部署关键部位主动预警设施,提升多维监测、精准管控、协同服务能力。加强内河高等级航道运行监测,推动船岸协同。20XX年的交通强国发展规划纲要、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等文件均明确要求:通过“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实现船闸等典型交通新型基础设施管理和服务提升。以5G、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冲击下,智慧水运、智慧航道等为已建船闸和新建船闸的运行管理提供了大量的新手段和新方式,也
3、极大的促进了梯级船闸相关智能化的的诞生和推广。20XX年,XX区政府发布XX西江水运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着力搭建起西江水运建管体制改革的框架,为打造黄金水道“升级版”、形成具有XX特色的水运建管体制,并明确了XX西江开发投资集团(简称西江集团)是XX内河航运船闸统一运营管理牵头单位。西江航运干线通航等级从300至500吨级提高到2000吨级,通过能力从1000万至2000万吨提升到1.3亿吨以上,船闸“咽喉”压力不断缓解,西南水运出海“三通道”基本实现规划目标,西江黄金水道港口、航道体系布局逐步完善。XX西江船闸运行调度中心目前已将西江流域12个梯级17座船闸纳入联合调度,其中长洲、桂
4、平、贵港、邕宁、老口、金鸡、鱼梁、那吉8个梯级船闸实现了统一远程集中控制,并在西江集团所辖的那吉、鱼梁、贵港、桂平、长洲5个梯级船闸进行了联合调度和集中控制的多梯级运行管理模式实践,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多梯级船闸的运行管理模式,是在进行梯级船闸联合调度、统一远程船闸集中控制基础上实现的船闸运行管理模式,是西江流域船闸联合调度功能的扩展,是流域船闸运行维护管理向更加集约化方向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内河航运发展要求,立足于“面向服务、协同应用、标准引领、带动产业”的发展理念,以“梯级船闸集中控制系统开发”研究与推广应用为契机,以船闸集中控制等主要手段支撑智慧航运建设,以
5、智能化、数字化船闸、保障安全畅通航行与服务,提升水路运输效率。船闸运行的管理近几年突飞猛进,单纯依靠现场操控、近地控制的传统自动化船闸已无法满足需求。三峡、苏北运河等地已发布了船闸信用管理办法,全国各地船闸也陆续出现了类似联合调度和集中控制的研究和应用,已有地方开始试点和推广无人控制船闸模式了,船舶过闸仅需手机和船载终端申报,工作人员可以在集中控制室完成登记、确认、缴费、排档、放闸操作等程序,既节约了船员报闸、等待响应的时间,也大大优化和降低了船舶待闸过闸时间,也为船闸管理单位的管理模式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因此,在人员精干的多梯级船闸中要保证船闸的正常高效安全运行,通过技术来规范运行管理就显
6、得无比重要和紧迫,所以编制本项标准的时机已经成熟。20XXXX地方标准指南明确了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标准这一方向,围绕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政务服务便民化需求为重点的政务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共安全、公共交通服务等标准成为本标准提出的重要方向。制定多梯级船闸运行技术规范,目的是为了对纳入西江流域联合调度和统一远程集中控制的船闸提供统一的船闸运行技术规范要求,解决船闸新的运行管理模式下安全、技术、人员和应急保障问题,是西江流域船闸联合调度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建设的需要。通过对远程通信网络技术,船闸现场设备安全技术、应急人员配备和专业素质、设备设施巡视维护、应急处置程序等相关规定和要求
7、,保障多梯级船闸运行管理模式在保证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上实现集约化管理,为今后西江流域乃至全国船闸推广多梯级船闸运行管理模式提供规范化技术参考。多梯级船闸管理是船闸发展的必然趋势,标准的申请单位已统一调度XX自治区17座船闸,统一集中控制9座以上联合调度和集中控制船闸,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推广条件已基本成熟。合作单位早在5年前就开始研究智能化和数字化船闸的可行性与实施方案研究,并成功应用于江苏省多座船闸,为多梯级船闸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和管理上的支撑。标准的申请单位和合作单位近几年来都开展了与船闸管理密切相关的研究课题,如“船联网”、“绿色智慧船闸关键技术研究”等部、省级课题10余项。本标
8、准是在新基建、交通强国等大背景下编制的,目前尚没有与本标准直接相关的标准。国内主要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多集中长三角,江苏、浙江、安徽等均发布了船闸相关技术的试行和试用。与多梯级船闸管理这一发展趋势相对应,根据现有研究成果,交通行业对船闸监管的迫切需求,并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国内多梯级船闸实际上是缺乏详细的、系统性的运行技术标准,这对于运行的安全、船闸可提供的服务以及传统船闸自动化升级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XX地区暂没有相关的地方标准,标准的申请单位和合作单位编制了与多梯级船闸相关的部分标准,如正在承担的船闸电气设计规范(修编)(JT310)、船闸信息系统设计规范(JTSBD2016-16-2
9、00)等行业标准,对船闸的理解全国领先,同时作为全国通航船闸最密集的流域,依托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数十座船闸管理、运营的成果,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标准的申请单位和合作单位近几年来承担了数十项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对于地方标准的定位、编制过程以及新基建背景下的船闸管理与控制提供了支撑,包括船闸P1C控制系统设计规范(DB32T3823-20XX).船闸工程质量检验规范(DB32T3634-20XX)等地方标准,上述标准并不能直接应用于标准中。XX的梯级船闸管理在全国颇具特色,在近些年的水运发展以及围绕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门户枢纽国际化”、西江黄金水道升级版“内河航道高等化”等建设大潮,XX地
10、域需要制定和完善适合XX的多梯级船中运行技术标准和配套规范,也具备了制定这些配套技术标准的基础和能力。综上所述,针对XX多梯级船闸运行情况,根据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在工程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开展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多梯级船闸运行技术标准,可填补我区在此领域的空白,规范XX多梯级船闸的设计、运行、管理、建设中有关的内容,并通过规范的结果指导和做到良好运行,修正完善,精炼总结并形成规范化的文件,编制XX自治区多梯级船闸运行的标准化技术文件,形成较为成熟的地方标准,对提高XX水运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必将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项目编制过程(一)成立标准编制工作
11、组XX地方标准多梯级船闸运行技术规范项目任务下达后,XX交科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制定了标准编写方案,明确任务职责,确定工作技术路线,开展标准研制工作,具体标准编制工作由XX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XX西江集团红花二线船闸有限公司、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相关人员配合。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XX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XX西江集团红花二线船闸有限公司、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项目负责人)、XXX等XXXX负责整个项目的技术及组织协调工作;XXX等负责整个项目的技术指导
12、;XXX等负责大纲编制,负责技术指导;负责整个项目进度管理。本标准的具体内容由XXX等负责编写,协助,其余参与人员根据安排参与标准的编写。(二)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本标准起草人员的前期研究工作分为资料调查与研究、工程案例及数据收集检验、总结完善3个步骤进行:1、调研了国内外船闸集中控制系统与多梯级船闸的实际案例和相关的标准规范、规程及研究成果;2、搜集了国内及XX地区船闸集中控制与多梯级船闸的案例及数据资料;3、对搜集到的船闸集中控制与多梯级船闸的运行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研究,为下一步的规范研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技术支撑标准编制工作组收集了相关文献资料。主要有:通航建筑物运行方案编制导则(JTS123
13、-20XX)三峡船闸通航调度技术规程(JTS196-6-20XX)船闸总体设计规范(JTJ305-20XX)船闸电气设计规范(JTJ310-20XX)船闸调试技术规程(JTS320-4-20XX)o(三)研讨确定标准主体内容标准编制工作组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之后,标准编制工作组召开了标准编制会议,对标准的整体框架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标准的关键性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经过研究,标准的主体内容确定为术语和定义、总则、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和集中控制。(四)调研、形成征求意见稿为确保本标准的编写工作有序开展,编写工作组在前期大量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于20XX年12月上旬完成了多梯级船闸运行技术规范的
14、编制大纲和工作大纲,并经内部评审讨论后,于20XX年128月6日召开了大纲外部评审会,评审会针对大纲共提出了24条建议和意见。根据大纲评审专家的意见,以修改完善后的大纲作为项目的工作指导,编写工作组开展了标准正式的编写工作,并于20XX年3月下旬完成了工作组讨论稿。20XX年3月30日召开征求意见初稿讨论会,对工作组讨论稿进行会审,根据会审意见修改后形成征求意见稿。四、标准制定原则本标准的编制遵循国家、行业和XX区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编写工作组充分调研了国内外及XX地区目前船闸运行的实际案例、数据资料及研究成果,研究和分析了国内外及XX地区梯级船闸运行的现状,以及国内外多梯级船闸运行管理的发展
15、趋势和新技术的应用状况。经过编写工作组成员讨论,确定标准编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本标准分析了国内外船闸集中控制和多梯级船闸的建设现状和特点,结合国内及XX地区多梯级船闸运行的具体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已发布的相关标准、规范、规程进行整理、归纳和分类,建立了科学、实用、合理的多梯级船闸运行技术规范。(2)承接性原则本标准术语、符号、条文尽量与相应国家、国际、行业和地方标准的规定内容相一致,条文未出现自相矛盾的地方。标准技术内容与国家、国际、行业和地方标准兼容,未出现冲突,保证了一致性。标准技术内容中引用其他标准时,已明确指出所引用标准的内容或名称,增强了标准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3)可
16、操作性原则本标准的起草充分调研了国内外、XX区地区多梯级船闸的运行现状,征求了船闸管理、设计院、建设单位等领域的专家意见。编写组在此基础上进过反复讨论和修改,编制此标准。标准内容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易于推广。五、标准主要内容及依据来源XX地方标准多梯级船闸运行技术规范主要章节内容包括:术语和定义;总则;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和集中控制。本标准的编制遵循国家、行业和XX区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编写工作组充分调研了国内外及XX地区相关的实际案例、数据资料及研究成果,研究和分析了国内外及XX地区相关建设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和新技术的应用状况。在此基础上结合XX地区工作经验,形成了XX地区多梯级船闸运行技术规范。1、标准名称为保证标准的全面性和针对性,计划申请的标准名称为多梯级船闸运行技术规范。本标准名称一方面界定了其应用范围为多梯级船闸,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