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关于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宁市关于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实施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海宁市关于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加快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探索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结合海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为契机,加快构建全产业协同、全要素配置、全链条融合、全方位保障的全域创新格局,着力将海宁打造成为以“一校”“一城”“一廊”为主体的杭州湾北翼科创枢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国际化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主要目标到2025年,积极打造“产学研用金、才政
2、介美云”十联动的创新生态体系,全市财政科技投入超9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超6亿元,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60亿元;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750家、IOOO家、2000家,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3.86%,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研发机构设置率分别保持在95%、85%以上;全市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及研究开发机构数达110个,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2件,每年新增大学生达2万名;上市企业达33家,省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数累计达35项。三、建设任务实施7项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打造“以
3、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创新平台为支撑,各类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科技创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率先现代化赋能,打造特色化科技创新发展县域样板。(一)构筑科技创新策源高地1 .高站位打造国际合作科教样板依托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建设,加快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谋划和落地,深化与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的合作。加快浙江大学长三角国际研究生院建设,探索交叉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机制,打响“在地国际化”和“留学中国”品牌。围绕生物材料、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生物技术及健康服务等行业领域,开展多跨协同研究及成果转化,构建“环浙大国际校
4、区生命健康产业带”。(牵头单位:海宁国际合作教育办,配合单位:市发改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2 .高标准构筑国际化科创平台体系高标准建设鹃湖国际科技城,聚焦“健康科技”“双碳科技”等,建设浙江大学长三角未来技术研究院(鹃湖实验室)。加快建设海宁鹃湖国际科技城电子信息产业园、生命健康产业园,打造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科研示范基地。推动鹃湖国际科技城争创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努力将鹃湖国际科技城打造成为全省最优湖区科创平台。(牵头单位:海宁国际合作教育力、,配合单位:市发改局、市科技局)3 .加快建设杭海城际科创走廊依托杭海城际科创走廊建设,以创新孵化功能为核心,打造东部“浙大国际联合学院一鹃
5、湖国际科技城”、西部“杭海数字新城一高新区科创中心”双核哑铃型科创空间布局,有选择、有规划地吸纳和引进沪杭两地的资金、人才、项目等创新资源,优化完善全市“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产业园”的孵化培育链,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科技孵化体系,为全市新兴产业培育一批生力军。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局、各镇街(平台)4 .积极建设高校地方创新载体加快“大院名所”在海宁集聚,深入实施“深根计划”和“招院引所”,打造“大学+科技+产业”驱动发展的新格局。做大做强一批“浙大系”“中科院系”等泛半导体、生命健康领域的高端创新载体,谋划布局和争创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积极导
6、入清华长三院国际创新资源,引进建立一批博士后工作站、(海外)院士工作站等创新载体,鼓励企业与省内外高校院所联合共建校企合作载体。(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科协、市发改局、市人力社保局、海宁国际合作教育力、)(二)打造“142”产业技术创新体系1科技赋能时尚产业提升发展聚焦千亿时尚产业集群建设目标,召开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突出皮革、经编、家纺三大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新生态服务功能,加快研发先进纺织技术和高端面料产品,大力发展时尚设计,探索新零售、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推进皮革、纺织面料、家纺、服装及袜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融合化、集群化转型,着力打造具有海宁辨识度的世界级
7、时尚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市时尚产业中心,配合单位: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5 .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以泛半导体、高端装备、光伏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重点,聚焦重点产业园区(平台)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托创新链补足产业链,强化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创新主体引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重点优质项目招引,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数字化、数字普惠化”协同发展,推进海宁产业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市经信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商务局)(三)实施企业创新主体担当工程1 .全面实施产业协同创新能力跃升行动围绕产业协同创新供需双方
8、,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完善CTo联盟沟通交流机制,鼓励科技型企业成立创新联盟实体化推进协同创新,争创省级企业创新联合体,加快建设泛半导体等8个产教融合联盟,协同开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形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解决行业共性问题,推动新产品研发及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局、市经信局)2 .重点实施优质科技企业引育跃升行动围绕实施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进一步优化“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次培育机制,提升科技型企业数量占比,大力培育重点企业、重点科技型企业等“新兴海工程”企业,全力打造形成“头雁引领、强雁振翅、群雁齐飞、雏雁成长”的“雁阵”式企业
9、发展格局,力争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涌现、小巨人企业独树一帜、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的局面。(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局)3,着力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层级跃升行动加快推进全市企业研发机构提质升级,市本级企业研发技术中心实行备案制认定,支持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申报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引导有实力、有需求的企业加强与中科院、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省内外高校院所的交流合作,支持企、校共建一批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争创省级企业研究院等高能级研发平台。(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局、市经信局)4 .全域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跃升行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科技
10、项目“宽进严出”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聚焦泛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及行业痛点,加快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深入实施“两清零一提升”专项行动,力争实现5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1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活动“两个动态全覆盖”,加快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率,进一步规范企业研发费财务归集。(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局)5 .大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成效跃升行动进一步完善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技术市场为支撑、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为驱动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以“技转之家”省级数字化试点为支撑,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技术中介机构多方力量,深化践行“双百千万”专项行动,解决需求挖
11、掘“最初一公里”,跨越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完善“揭榜挂帅”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高峰论坛、产学研沙龙等对接活动,不断引进新成果、新工艺。(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局)(四)构建创新要素集聚强大磁场1强化科技创新人才引育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理念,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入实施深入实施“国家(省)海外引才计划”“国家(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潮城千名博士(后)引育集聚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引育行动,加大高技能人才引育。依托“潮城英才之家”,打造人才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争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长期居留许可审批权限委托至海宁。推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相融合,加快创建省外国高
12、端人才创新集聚区。到2025年,新建、筹集人才公寓IOoOO套。(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人才办,配合单位: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2 .强化现代科技金融支撑以重点产业为导向,强化“科技投”“科技贷”“科技保”等科技金融支持力度,建立科技企业金融顾问制度,加快推行科技保险保费补贴制度,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深化省“凤凰行动”计划和嘉兴企业“上市100”专项行动,建立“海宁鹃湖科技板”,为海宁全市科创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赋能。设立规模10亿元的鹃湖梦想基金计划,打造“鹃湖梦想”投资品牌。到2025年,全市用于支持重点科技企业、产业的基金总投资规模达到100亿元。(牵头单位:市财
13、政局、市金融办,配合单位:市经信局、市科技局、海宁国际合作教育办)3 .加快国际化高新技术园区建设高站位建设省级高新区,以光伏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为主导的特色产业体系,实现高新区亩均税收、亩均R&D经费支出双提升,加快我市省级高新区在全省的评价争先进位;以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建设为契机,招引一批外商投资企业,加快城市国际化配套建设,推进鹃湖国际科技城联动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打造国际化高新技术园区。(牵头单位:经开区、高新区、海宁国际合作教育办,配合单位:市发改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五)完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1整合综合体全方位创新服务加快经编、皮革、家纺、泛半导体等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进
14、程,推进创意设计、技术交易、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各类创新资源整合力度,加快各个重点特色产业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服务链四链融合,为产业集群内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生态服务。(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2 .提高公共研发平台服务能力积极招引、培育研究与试验发展类、专业技术服务类、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类的科技服务业企业,加快资源集成、创新服务、互补联动的新兴产业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独立或联合建立独立法人的研发机构并向省级以上提档升级,从服务一家企业辐射到全市产业集群。做实做深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库,鼓励企业通过“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预约
15、等方式共享设备。(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局、市商务局)3 .加快丰富知识产权服务内容加快推进国家级知识产权快维中心建设,开通时尚产业外观设计专利快速授权和保护通道。优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专利导航和专利运营服务,将专利资助和奖励政策不断向高价值专利倾斜,引导鼓励企业在科研项目实施、研发人员激励推进中,提升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的重要性认识。鼓励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加速盘活自有知识产权,促进技术成果转化。(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金融办)4 .优化公共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加快构建公共检验检测认证平台,推动检验检测认证制度创新,简化检验认定机构的审批流程,实行单一
16、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聚焦光伏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推进相关专业检测机构招引与建设,健全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加快开展“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的虚拟应用,提供一站式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到2025年,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服务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居全国前列的检测认证品牌机构,打造成为长三角检测认证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六)推进“科技惠民”“惠农”两大工程1强化民生科技创新应用以关系到国家全局与长远发展的民生大计为方向,重点推进防震减灾技术、低碳绿色技术、智慧交通运输服务技术、智慧医疗服务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示范建设,加快建成全流程地震灾害空间治理体系,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能力、效率和水平,加快推进智慧化交通设施、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科学技术对民生改善的支撑作用。(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生健康局、市生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