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治指南.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9352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足口病防治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手足口病防治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手足口病防治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手足口病防治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足口病防治指南.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手足口病防治指南一、疾病概述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该病的埋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

2、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亲密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缘由之一。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爱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W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

3、人群中可流行一次。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简单,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广州市疾控中心主任王鸣告知记者,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时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会消失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四周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也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个别患者可能消

4、失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峻并发症,或危及生命。假如没有合并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即可痊愈。可通过玩具和日用品传播“手足口病常通过患病幼儿的玩具、餐具以及日常用品传播,简单在幼儿园中造成小范围流行。”王鸣说,手足口病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第1周传染性最强。病毒可通过人群间的亲密接触传播。例如,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飞沫形式,经呼吸道感染新的易感者;唾液、疱疹液、粪便中的病毒可经手或借助被污染的毛巾、手绢、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经口传播给他人;与患者同居一室易被感染;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也可感染手足口病。王鸣说,需要提示的是,手足口

5、病无免疫性,患过本病后如不留意预防,还会再患。少带孩子到拥挤场所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所以至今尚未研制出疫苗。王鸣指出,要预防手足口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做好疫情报告,早发觉、早诊断、早治疗,对疫点准时实行预防措施,防止疾病集中集中。二是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觉疑似病人准时隔离治疗。三是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玩具、食具、桌椅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浸泡消毒,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四是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削减被感染机会。五是训练宝宝坚持饭前便后勤洗手,可有效预防病从口入。备注:在此特别的时间段,我园为更好的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全体教职员工应做好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保证、保持教室、卧房的通风。2、 要勤洗手并要严格执行“饭前便后”的洗手。3、 对班里的课桌椅、饮水杯每天一消毒。(使用速消净)4、 对幼儿的食具、餐巾每餐一消毒。(使用速消净)5、 全面停止使用桌面玩具。6、 每周二次的消毒。(周一、四)(过氧乙酸)7、 每天一次使用紫外线灯对卧房的消毒。8、 每天对楼梯扶手、滑梯进行一次消毒。(使用速消净)玉兰幼儿园2022年5月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