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电大大作业:怎样正确认识恪守职业道德?什么是法治思维?法治思维的要求是什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电大大作业:怎样正确认识恪守职业道德?什么是法治思维?法治思维的要求是什么.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春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一、材料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80分,共80分。)李桓英,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生、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她曾在世界卫生组织工作7年,为了新中国的卫生健康事业,主动舍弃国外优厚条件,毅然回国投身到麻风病防治工作,长期奔波在云、贵、川等偏远山区,曾经4次遇险(2次翻车、2次翻船),两侧锁骨和肋骨都摔断过。她推广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救治了数以万计的麻风病患者,她提出的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麻风病“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为我国乃至世界麻风病防治工作
2、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全国五一一劳动奖章、全国医德楷模,2019年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2023年入选“3个100杰出人物”,2023年荣获“时代楷模”称号。请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怎样正确认识恪守职业道德?答:人生的道路曲折而漫长,职业生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如何选择职业、经营人生,是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的既让人备感兴奋、又不免有些迷茫的问题,职业理想,是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一方面,职业理想是个人的主观选择,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确立自己职业理想,因为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需要,为人们的职业发展提供
3、了很多不同的方向和机会。同时,职业理想又有客观规定性,因为职业理想虽然是个人的职业意愿,却受着多种社会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人是不可能逾越社会条件、无视自身特点去树立职业理想的,否则,只可能是空想,而不是理想。职业理想是人们追求职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职业理想展现的是一幅未来职业涯的美好蓝图,职业理想的实现,需要我们在将来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脚踏实地、全身心地投入。职业理想可以说是一个“远景规划”,需要根据这个远景规划确定职业发展分阶段的目标比如说,近五年要达到什么目标?30岁时的目标是什么?这将使职业理想落到实处,能够更好地计划自己目前的行动。不论是就业或自主创业,为了实现职业理想
4、,获得职业成就,必须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和发展通道做到胸有成竹,职业进入和发展通道包括就业准入、创业准备、职位晋升、资格提升转业可能.等,了解了发展通道,就可以针对发展通道的要求早做准备,比如说,参加相关的培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等。在今天这个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想获得职业发展、实现职业理想,就必须树立终身习的理念,千万不要认为学习只是在校学生的事情,我们需要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注意不断对业知识的摄取、专业技能的培训,注意培养和锻炼自己对相关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这样才能够笑傲职场。职业是一种良好的工作态度,能够和工作环境中的人和物相互配合,发展出一种稳定的互关系,让自己对职业有满意和喜欢的感觉,也让
5、大家欣赏你的认真和投入,这样,就能够营造出种和谐的环境,有助于你职业理想的顺利实现。二、简答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什么是法治思维?法治思维的要求是什么?答: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是党作为执政党,第一次以大会报告的形式提出“法治思维”的概念。所谓“法治思维”,是相对于人治思维而言的,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治国理政中,应坚持法律至上,约束权力,按法定职责和程序办事,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承担法律责任。具体来说,法治思维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种内涵要求:规则至上。法治就是规则之治。而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规则,
6、因此法治思维就是要坚持法律至上。任何社会活动的主体都必须遵守法律,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能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主权在民。这是所有法治国家最基本的宪法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权力来源和目的。人民通过制定宪法和法律对政府既授权又限权,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严格约束权力,坚持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进一步减少行政许可、审批和核准,以增强市场和社会的活力。简言之就是,对政府要“无法不行政”,对人民则是“法不禁止皆权利”。权利本位。要把“为人民服务”的传统思维,进一步转化为保障每个公民合法权利的法治思维,要依法保障以公民财产权为核心的各种权利。法律是权利和义务的载体,也是一定数量权利、义务的总和。强调
7、公民的权利第一还是义务第一,是法治与人治的重要分野。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因此治国理政、行使权力必须以追求、维护公平正义为评判尺度。“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法治不仅要追求实质正义,同时也要追求形式正义。作为看得见的正义,程序正义不仅是实体正义的保障,而且还有其独立的价值。公平正义的另一个要求,是在制定规则时,不能只考虑多数人,而忽视了少数人的利益诉求。要兼顾各类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寻找各方的最大公约教,这就要求在进行重大决策的听证时,选择代表要均衡,不能只选那些有利于决策通过的阶层的代表。接受监督。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受
8、追究,这是法治对政府和官员的基本要求。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勇于承担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带来的法律后果,对违法行为要坚决纠正,做责任政府。公开透明。法治是民主之治,政务公开是现代民主政治的要求。因此,公权力的行使要公开透明,政府要自觉做阳光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则要坚持“公开是原则,保密是例外”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改进方式。坚持法治思维,就要以法治的视角探索新的工作方式。要克服那种大会号召、群众运动、造成高压、强行推广、抓反面典型、拔钉子户的革命性、权力性的思维和管理方式,而向规则导向、理性对话、集体协商、博弈妥协、求同不排异、照顾少数
9、、加强服务、淡化管理的思维和管理方式转变。供参考题目:试述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论述题: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有步骤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历程。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工作之后,1952年底,党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试述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IOo分)答: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1956年,我国生产
10、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使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绝对的优势,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中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解放了被束缚的社会生产力,在这场涉及几亿人口的大规模的社会变革中,不仅避免了通常难以避免的生产下降、商业萎缩、市场萧条、工人失业等不良的后果,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中国提前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使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伴随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第
11、一,帝国主义势力已被赶出大陆;官僚资产阶级已经被消灭;原来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第二,民族资产阶级分子正处在由剥削者变为劳动者的转变过程中;广大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第三,工人阶级已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它的队伍扩大了,它的觉悟程度和文化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了;知识界也已经组成了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第四,广大劳动人民从此摆脱了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成了掌握生产资料的主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第五,国内各民族已经组成为一个团结友好的民族大家庭,以共产党为领导的统一战线,更加扩大和巩固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第一部宪法的制定标志着社会主义
12、政治体制正式形成。所有这一切,都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确立。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成为新中国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也极大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供参考客观依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人们就要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期落后于
13、或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冶也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和水平。重要意义: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坚持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所以,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工程序化,推进社会主
14、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路线、方针政.和策的重要依据。3.3 结合我国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如高铁、大飞机以及“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等.谈谈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才使得社会有如此大的变革科学技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不断向前,持续发展(4)科学技术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3.4 请结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对
15、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要性的认识(1)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即经济、政治、精神文化条件的制约。(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要性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开创和推进的伟大事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和执政理念,体现了
16、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和工作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总结和概括了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伟大创造作用和主体地位,充分反映XX应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诉求,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明确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则站在唯心史观的立场上,体现了剥削阶级维护自身统治地位的需要.这是它们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