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大兴调查研究经验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市大兴调查研究经验材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全市大兴调查研究经验材料根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市把“大兴调查研究”工作作为摸实情、出实招、见实效的根本途径,着力在“做实”上下功夫,形成调质量调研报告*篇,其中着力“五区共治”,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被*简报指导全*工作。一、分类确定调研课题。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性矛盾和问题,确定“1+17+N”调研课题体系。一是围绕全会作出的“建设全市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决定,确定1个市级综合性调研课题,从战略层面找准全市城乡融合发展实现路径、工作抓手和创新举措。二是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乡村振兴、社会民生等重点工作,集中优选17个
2、调研课题,每个课题明确1名市级领导牵头负责,破解制约*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三是市级部门、县(区)围绕目标定位和主责主业,结合工作中的难点、盲点问题,自行拟定至少1个调研课题,开展有特色、差异化的课题调研,在服务地方发展、推动行业发展上谋实招。全市各级各部门共上报*个调研课题。二、灵活调研方式方法。层层组织动员干部下沉一线,采取定向调研、开门调研、蹲点调研等方式,全面深入了解情况、挖掘问题,扎实掌握第一手资料。一是领导带头集中调研。市委书记亲自研究调研提纲、亲自带队开展调研,深入机关事业单位、医院、学校、企业、村(社区),示范带动各级领导干部走下去、沉下去。17名课题牵头领导结合各自调
3、研课题,进村入户开展调研,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掌握基层问题和情况。二是外出考察汲取精华。市委书记、市长带领市级相关领导、市级部门和县(区)负责人,到*、*等地外出学习考察,现场观摩开放合作、乡村振兴、产业转移承接、文旅民宿发展等内容,借鉴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活化到市、区发展实践中。三是开展走访掌握民意。市级领导、党员干部组建走访工作队伍,对全市*万余户农户开展拉网式走访,排查各项到户政策兑现落实情况、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情况、矛盾纠纷化解处理情况,收集产业发展、道路交通、乡村振兴、住房安全等方面问题*余个。三、确保调研成果质量。严格工作要求,高质高效推动“大兴调查研究”活动,*月中旬完成
4、了17个市级重点调研课题,*月底全面完成全市各部门(单位)的调研课题,形成务实有效的调研成果,为建设全市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提供了科学决策支撑。一是压实调研责任。采取“一个调研课题、一名牵头领导负责、一个调研小组主抓”的调研工作机制,要求牵头领导亲自调研、亲自协调、亲自撰写,调研小组定时召开会议落实分工、掌握进度,确保按时完成调研报告起草任务。二是督导调研进度。各课题调研组按照时间节点上报调研提纲、调研总结和调研成果。对17个市级重点调研课题落实1名专人负责跟踪督导,提醒加快进度。定期到县(区)及市级各部门(单位)督导调研活动推进情况,指导调研选题、实地调研、报告撰写等工作,持续传导压力、推动任
5、务落实。三是严格把关质量。紧盯课题质量这个关键环节,由市委政研室初审,对应付了事、流于形式、照搬照抄的坚决“回炉”;市委中心组终审,召开调研成果汇报会,专题听取各调研课题小组调研活动开展情况及调研报告起草情况,市委书记逐一点评。四、成果转化提升实效。调研成果汇报会后,结合学习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市委*全会精神,进一步丰富完善调研报告。加强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对每个课题调研报告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研究,将报告中的优秀成果充分采纳吸收到市委*全会文件中去。将报告汇编成册,作为全会重要参阅资料,并在一定范围内印发,供各级各部门学习掌握。对调研报告中提出的意见建议,逐项研究,转化为可操作、可落实、可
6、持续的政策举措、工作方案、实施意见。专题党课:坚持人民至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志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从根本任务、教育公平、体制机制、学科建设、深化改革等方面展开阐述。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力量,是国家提供的利国利民的公共产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理念厚植于中国共产党人一百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之中,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融通创新,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品格的社会主义先进教育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过多次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成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彰显了鲜明的人民立场和为民情怀。新时代新
7、征程,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动力,正确解决补短板与强质量、尊重规律与顺应民意的辩证关系。一、聚力“两个大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自古以来,众多有识之士对教育强国都有深刻的思考与积极的探索。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国势所由强,故泰西之强,强于学,非强于人也”,认为学校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是国力强盛的重要因素,而西方国家的强盛在于其先进的教育和学说。在创设储才学堂折中,张之洞指出:“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阐述了教育、人才与国家富强的密切关系。当今世
8、界,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人才是多方博弈的关键变量,是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第一资源,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定性力量。站在“两个大计”的高度,立德树人是解决“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的根本遵循,体现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要求。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的优秀传统,也是践行“两个大计”的时代要求。德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国家、社会、个人的发展都具有基础性意义。注重品德修养,以德育才、以德蕴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关于立德树人这一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有过多次重要论述,不同的文件、会议也作过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二十大报告都明确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
9、具体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对立德树人优秀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立德的根本要求,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根本目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的用人标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人才支撑。努力培养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人民群众期待、时代呼唤的人才,是充分发挥教育基础性、战略性作用的应有之义。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我们深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0、需要多措并举。一是深化改革,建立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此,要坚持问题导向,从体制机制入手,通过改革搭建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大平台,构建大格局,打造有助于任务落实的环境和生态。二是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以“五育并举”(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为支撑;要坚决破除“五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痼疾,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要“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
11、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三是融会贯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工作。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升学生理论素养;要做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注重二者的协同发展;要注重完善思政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要着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动员全社会资源提升思政育人效果。二、聚焦“三位一体”,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三位一体”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题中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谋划,既表明了三者有机统一,共同塑造发展新动能新形态,也凸显了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特征,回应了新时代建设高
12、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要求。一是教育是基础,是推动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信息化时代,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大潮,一国的创新力、创造力成为抢占先机、获得先发优势的重要碳码,“而创造力和创新力依赖于人才,根本要依靠教育。二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的改革创新需要科技提供新的技术与载体,科技领域也是重要汇智平台和人才孵化器。以科技创新来引导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在新一轮教育改革大潮中,科技自主创新成为多方主体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依托。三是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科技和教育进一步发展和创新的核心要素。由于人才在整个国家社会发展大局中的核心作用不断凸显,所以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关于人才的表述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人才”的定位已经由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战略资源,提升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第一资源,这也表明人才是所有资源中最为关键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