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善得福——张静宜第四模块自主学习札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尽善得福——张静宜第四模块自主学习札记.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尽善得福张静宜第四模块自主学习札记教科12小教张静宜一、引言善,是永恒不朽的,魅力之大,使无数先贤穷尽一生去追求。二、阅读和学习的文献(一) 潘蕾琼、曾文婕、黄甫全.第四章“优良品德学习的方法”的第二节“优良品德学习使人认知幸福:自觉臻善论”(二) 任俊.西方积极教育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6,33(5):1-5.(S)戴景平.至善:生活意义的最高追求J.长白学刊.2008(02)三、摘录所学材料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主题第二节“优良品德学习使人认知幸福:自觉臻善论”(一)基本概念1 .良善良善,从伦理学意义来看,主要涵摄关系范畴的问题,指涉于人对自己同物体世界、他人的关系以及自身
2、的生存目的的“恰当性”的追求。2 .臻善臻善是指主体在向文而化的过程中,以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道德行为参与文化活动,并对自己的道德行为的意义有清楚地认识,能根据这种意义程度自觉建构或调整各种文化存在体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思想感情和精神情操,形成良善的人格品质。(-)基本理论1 .臻善的价值追求臻善的价值追求,即表现为在建构文化存在体间的良善关系中,人对自己行为的“恰当性”的反思。那么,什么是“恰当”?怎样做才“恰当”?恰当的意义就是,以合适的手段去实现人的合适的目的。手段的合适和目的的合适亦即善。14合适的手段,显然指的就是人以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参与到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与他人建构
3、积极、和谐的互动关系。而合适的目的,就是人以更加主动、乐观的态度和方式参与到包括与自我交往在内的文化活动中,更自觉地对自我人生价值和意义给予关切和反省,以构建和谐的文化关系系统。事实上,在追求人与他人、自我共创和谐的文化活动中,既是对文化本身的贡献,又是对自我生命的优化。同时,也是将自己的生命存在自觉地化为“天人合一”的终极和谐状态趋进的过程。从人的整个生命存在和文化世界的整体性来说,这就是“至善”。2 .“积极良性互动(ACtiVe-ConStrUCtiVereSPOnding)优良品德学习活动(1)提出背景:能更好地帮助人们建构良性的互动关系,并在这种关系建立过程中,修养人的优良品德以促进
4、自我完善。积极心理学家盖博(Gab1e,S.1.)等人开创了“积极良性互动(ACtiVe-ConStrUC1iVereSPonding)优良品德学习活动,此活动的开发是基于他们的一个实证研究而得以创生并验证其优势效果的。(2)理论研究过程:研究要求同伴之间讲述自己生活中曾发生过的积极和消极事件,并考察在谈论不同类型的事件时,同伴之间所表现出的互动方式的差异和情感状态的变化。结果发现,就谈论主题及内容而言,当同伴双方论及积极事件时,他们彼此的互动方式更多表现为主动的、良性的,而且同伴之间流露出更乐观、愉悦的情感特征。同时还发现,这种互动过程,更易于预测未来同伴关系的亲密或决裂的发展走向。就互动方
5、式而言,当同伴之间给予对方积极的、热情的反馈时,彼此的交谈内容会更开放,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更自如而密切。就互动主题的情感表征而言,当同伴之间以愉快、生动的情感与对方交流时,能更多激发同伴间的友好交流,并进而营造更为轻松自由的交往氛围(3)理论观点基于这一系列的研究尝试和效果考察,由此,创生了“积极良性互动”活动。该活动要求个体在与同伴进行互动交流时,在内容设定上,选用更多具有积极意向性的事件或主题。在互动方式上,尝试积极、主动的良性互动。在情感应用上,调动更多乐观、愉快的情绪。从而在内容积极、方式生动、情感饱满的良性互动过程中生成良好的互动关系。3 .“感恩反思(countingb1essin
6、gs)和“感恩拜访(gratitudevisit)活动(1)提出背景在文化世界的关系系统中,人际间的良好互动是最基本的。但是除此之外,还需在共同性的“亲”或“爱”的基础上,建立更加亲密的文化关系体。而保证这个文化关系体得以建立的唯一力量就是人的良善之心。感恩作为隶属于良善范畴的美德,恰恰是维护这种亲密无间关系的根本因素。人的施恩感恩行为实质上反映着人与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所创生的一种大爱至善的意识和情结。在文化世界的交往活动中,人们因为感恩的情愫而消弭隔阂、催生包容、增进理解,进而创生友善、营造和谐、造就繁荣。而感恩也是其他一切美德的源泉,学会感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学会了宽容,拥有了良善。
7、因此,通过感恩交往活动,能促进施恩者和感恩者的优化发展。施恩者通过自觉地帮助和造福他人,建构或强化着良善之我。而感恩者积极感知他人施予的恩惠,自觉给予源自内心的感激和反馈,进而催生自我的良善美德,并将这种无价恩情惠及他人,为建构更加和谐、幸福的文化世界添光异彩。(2)理论观点基于感恩美德而开发的“感恩反思”(CO1mtingbIeSSingS)和“感恩拜访”(gratitudevisit)活动,正是期望通过具体活动的创设和开展,以培养人们的感恩意识、情感和行为,提升与他人、社会等的亲密交往关系,从而在和谐、美好的文化氛围中提升自我幸福感。4 .“感恩生活(SaVOring1ifesJoys)(
8、1) 理论背景美德伦理学家认为,通过感恩生活,修养感恩生活的心境,才能帮助人们掀开笼罩在生活表层的雾霾,超越单调而平凡的生活表象,而挖掘、体味到生活所潜隐的无限魅力。同时,感知由此而生的多彩景象,从而体验未曾驻足的简单而深厚的幸福。事实上,通过感恩生活得以实现自我超越,就在于其依凭对人的生存目的和生存意义的价值追问。如果一个人否定了这种价值追问的意义,即漠视或忽视了对其当下自我存在的目的和意义的考量,他便不可能具有自觉优化发展良善之我的意识。而持有这种消极的生活态度,必然导致人的生活走向平庸或百无聊赖的境地。因此,在人的整个生命存在及其优化发展进程中,需要关注于对当下生活情态的积极价值追求,以
9、良善之心感恩当下生活中平凡而美好的点滴。(2) 理论观点感恩生活强调对日常生活情境中的平凡事件进行积极地感知和体悟,感受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所饱涵的福乐意蕴,挖掘质朴生活背后所潜隐的美好。在幸福的途中:道德何为?道德何以为?(一)基本理论1 .西方积极教育兴起的背景西方教育自身的失衡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类医学”式的消极教育西方工具主义教育观的影响2.西方积极教育与西方传统教育比较比较项目西方积极教育西方传统教育本质以人为本典型的非人性化特征根本目标培养学生的优秀矫正学生的问题关注对象不仅关注问题人,还关注普通人和一部分天才只关注问题人3.西方积极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发展学生的积
10、极品质预防问题产生的最佳武器培养学生的积极体验分为感官愉悦和实质性享受(-)研究主题西方积极教育兴起的背景至善:生活意义的最高追求上帝是至善的本体,是人类幸福的最高目标认为“自保自爱”是人类的本性、人生的目的就是功利和幸福提出至善,善的行为依赖于正确的认识、人唯一能认识的是他自己、人的第一药物要务是“认识你自己”把善看成最高理念、至善理念统治一切、强调知识对德性的重要性、客观的善:世界或事实本身、人的生活目的:至善的理念世界善的生活目的是幸福-伊壁鸠鲁:快乐是最高的善,快乐指身体上无痛苦灵魂无纷扰、只有理性才能使我们享有至善的快乐 至善不存在柏拉图的理念世界里,人必须有一个终极的善作为人生目标
11、,且去实现,至善就是人的目的,就是幸福。 反对把至善归结为幸福或功利、幸福和道德的二律背反、提出至善是道德和幸福的统一 幸福是人的全面发展、把至善内涵转化为人们对生活意义的追求四、收获与推荐(-)收获通过自学“优良品德学习的方法”的第二节“优良品德学习使人认知幸福:自觉臻善论”,我对自觉臻善论有了一定的了解,包括自觉认知良善之我使人幸福、优良品德学习助人自觉认知良善之我、自觉认知良善的“当在”之我以实现幸福。同时,通过学习西方积极教育思想探析,我对积极教育的理解又近了一步,了解了西方积极教育的兴起背景、本质和实施途径。积极教育的立足点放在了学生的固有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上,以积极增进学生的积极体
12、验为核心,以培养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特质为终极目标。积极教育的出现,弥补了西方传统教育的弊端,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我选择的自主学习文献是至善一一对生活意义的最高追求。通过对这篇文献的学习,我了解了不同的人与不同的学派对“至善”的不同理解。在本篇文章中,我最欣赏马克思对于“至善”的看法,马克思脱离了传统本体论的束缚,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道德至善的最高目标,使至善原本就含有的人生理想和幸福追求的一面得以彰显。五、存在和出现的疑难与问题(一)对于“良善是人所安排合理的文化世界秩序”这一表述不太理解。(二)西方积极教育体现了人本主义的精神,那西方积极教育与人本主义教育的关系是怎样的?六、改进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建议暂无。七、结语自觉臻善之路,目的地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