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512342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15.1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教学设计课型:新课复习厂实验厂讲评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教学目标1 .思维目标:学习本文的论证思路及论证方法。2 .审美目标:赏析魏征高潮的劝谏艺术,领会魏征忠心耿耿、敢于直谏的精神品格。二、教学重难点2、教学难点领会奏疏中“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思想。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少不了沟通。那么,如何与人沟通、使对方采纳自己的建议,则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学习谏太宗十思疏一文,我们-起来看看作为谏议大夫的魏征,是如何向九五至尊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提建议的。作者简介:魏征,字玄成。唐朝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太

2、宗时任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魏征敢于犯颜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诗文流传于世。写作背景:李世民登基后,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吸取隋亡教训,保持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富足、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国家安定。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而魏征却能清醒地看到繁荣昌盛的背后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上书进谏。2、写作背景本文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时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政策比较正确,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历史上还有“成康之治”、文景之治、“康乾盛世”)

3、。后来,太宗开始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圈,魏征便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提醒他。这一年就连上四次奏章。本文为其中一篇。3、作者介绍魏征(繁写体为“徵”),(580-643).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魏征是我国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隋末,早年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谧文贞。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速录、贞观政要中。著有类礼20卷,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

4、不以图位卖忠”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他死时,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4、题目解说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疏,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一种文体。5、层次结构共三段第一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第三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核心是“正己安人”。6、全文分析(1)分析第一段。请一名学生口头分析本段内容,师

5、生共同完成。教师小结第一段旗帜鲜明地揭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章开篇连用两个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说明“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说明“积其德义”的重要性。.补充讲解史料:太宗称帝不久,召集魏征、封德彝等大臣讨论如何治国的大政方针。太宗说:“现在处在天下大乱之后,想要治理好国家实在不易。”魏征说:“不然。人民遭受了战乱之后,治国正容易见效。这比如给饥人吃饭,给渴人喝水,是不费力的事。”封德彝说:“不对。三代之后,风气坏了,所以秦朝要用严刑峻法来治理。汉朝也不能恢复三代用道德、文教来治国。这不

6、是不愿意恢复三代的德治,而是想恢复,但形势不许可。魏征听丁,针锋相对地予以驳斥:“德治、法治,在人倡导,德治就得出德治的结果,法治就得出法治的结果。如果说秦汉时风气已坏,不能变好,那么现在的人早该变成魔鬼丁。唐太宗赞成魏征的意见,注重德治,所以造成了唐初天下大治,边地蛮夷都来归服的局面。该事例说明魏征非常重视“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治国主张以及这个主张的正确性。“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点明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而要完成治国的重任:则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历代统治者创业后守成的历史经验。贞观十一年正是唐太宗执政后的鼎盛时期,魏征十分强调地提出这一一问题,

7、是很有眼光的。(2)分析第二段第二段论述创业与守成的难易问题,提醒太宗要子以高度重视,创业与守成,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揭示了历代创业的君主难于守成的普遍规律。这是因为创业之难虽平庸之辈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难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视。魏征在这道,上疏中尖锐地提出了“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的问题,接着分析了创业与守成易难的道理。“股优必竭诚以待下”“竭诚则胡越为一体,阐述了“善始者实繁”的原因,讲的是创业。“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则阐述了“克终者盖寡”的原因,讲的是守成。文章从难易这一观点上立意,净言规谏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纵情,做物结怨,以

8、失掉人心。“创业难守业更难”,因为在胜利面前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而终于丢掉江山者大有人在。“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真是引经据典,苦口婆心。反复玩味这段文字,一个封建时代的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义士的形象,呼之欲出。(3)分析前三段第三段提出“十思”,系统阐释“积其德义”的具体内容。总结、扩展补充影音材料,对比唐太宗和周厉王对待谏谤的不同态度。7、写作特点1本文在论证上有何特点?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1)正反对比论证。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例如第1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文中正反对比论证,加强

9、了说服力。正反对比论证集中在一、二自然段,正反对比,使被说明的道理突出来了。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而从反面来说“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知其不可”,因此,根本与长的关系自然而然被人们接受了。再有第二段中引用历史的教训来劝戒太宗时,也注意了正反对比论证,“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一繁一寡,最能触动太宗的心吧,即使不用再提具体的例子,己走过建国历史的太宗也会有很多的想法,从而引以为戒的。(2)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是议论文1-种常见的论证方法,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担揭示正意。文中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借以阐发治国安民的思想,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文章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这一根本原则时,从两个方面比喻论证,即“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和“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固其根本”是树木长得高的必要条件,而“浚其泉源”,也是流水流得长远的前提,运用自然中的现象而比治国的原则,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同样,魏征以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来比喻人民的力量的重要性,至今人们还记忆犹新。2.语言特点:“十思疏”是一篇骈文。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圈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没有繁冗的引证。言之有务切中时弊,难能可贵,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