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区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平区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3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临平区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水生态环境保护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党的十九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并明确“完善水污染防治流域协同机制,加强重点流域、重点湖泊、城市水体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等任务要求。2023年,为全面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带动作用,高水平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杭州市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浙江省调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23)29号),进行行政区划优化调整,成立了新的临平区。临平区下辖原余杭区的塘栖镇、崇贤街道、临平街道、星桥街道
2、、南苑街道、东湖街道、乔司街道和运河街道等8个镇街。“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第二个百年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是杭州市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加快建设世界名城的关键时期,同样也是临平区把握新发展形势,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时期。为继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推进新时代“美丽临平”建设,以人水和谐助推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明确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依法批准的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特编制临平区
3、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基准年为2023年,规划时限为2023-2025年,规划范围为临平区全域,总面积约316平方千米。规划编制充分贯彻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技术大纲的要求,在全面梳理临平区十三五水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一点两线、两个导向、三水统筹”为编制思路,即以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并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从水环境质量改善、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水风险防范和治水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项目。本规划是“十四五”时期临平区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一、现实基础与形势分析
4、-1-(一)“十三五工作成效-1-(二)“十四五”时期面临形势与不足-3-二、总体要求-5-(一)指导思想-5-(二)基本原则-5-(三)规划目标6-三、主要任务-7-(一)改善水环境质量-7-(二)开展水生态修复-12-(三)加强水资源保护-16-(四)落实水风险防范-19-(五)提高水环境保护能力-22-四、重点工程-25-五、保障措施-26-(一)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任务-26-(二)严格目标考核,强化责任追究-26-(三)完善经济政策,落实资金保障-26-(四)提升治水水平,加强科技保障-27-(五)严格依法治水,提升法治保障-27-附表1临平区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重点工
5、程表-28-附表2临平区区级以上河道名录-31-一、现实基础与形势分析(-)“十三五”工作成效“十三五”时期,临平区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建设“全域美丽大花园”的目标,强力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深化“五水共治”工作成效,打好碧水行动。全区通过综合管控、联动协作、制度创新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全区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的协调发展。截至2023年,全区区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由2015年的0上升至100%,出入境考核断面水质保持优秀,喜庵港备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1 .不断深化完善制度体制。全面深化落实河湖长制,发布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湖长制实施意见等文件,严格落实河长
6、培训,健全河长日常履职制度,全面推行“微河长”、“河(湖)警长”,实现区、镇街、村三级河长全覆盖。加强流域综合治理,与德清合作,建立杭湖(京杭运河苕溪)流域共治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杭湖两地区县“流域共治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执法制度、镇街级河长制工作交流沟通制度,聚焦水质提升、长效管理,协同保障运河水质。持续深化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管理,制定并下达年度取用水计划,开展节水型企业、小区和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全面提高用水效率。2 .持续提升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坚持方案先行,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突出调查排摸工作全覆盖、精细化的“四表一图”要求,制定出台“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7、总体方案、指导性意见,明确五年行动计划。持续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效,全市首座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临平净水厂正式运行,稳步推进塘栖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全区污水处理能力达25万吨/日。不断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建改建、提标改造和标准化运维工作,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置设施行政村全覆盖、3()吨/日以上农村生活污水终端标准化运维全覆盖。3 .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抓好企业提升改造,制定出台企业关停搬迁年度计划,全面推进造纸、铅蓄电池、电镀、制革、印染、化工等高能耗、重污染行业的淘汰整治,持续实施以纺织服装、小五金、金属及塑料制品等典型行业为重点的“四无”企业(作坊)整治。制定园区
8、提升改造方案,全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不断加强,实施农药、化肥实名制购买、定额制施用制度,不断加大测土配方施肥覆盖范围,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推动畜禽养殖转型升级,落实渔业养殖污染防治长效管理,实施黑鱼退养转产,以尾水治理推动渔业转型升级。“十三五”期间,全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圆满完成省市下达的COD、氨氮总量减排任务。4 .“美丽河湖”建设成效显著。统筹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制定实施美丽河湖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强化河道保洁、长效管护,积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河湖环境。截至2023年,成功创建上塘河(临平段)、何过港2条(段)市级“美丽河湖”;北沙
9、港、丁山湖和京杭运河(塘栖段)3条(段)省级“美丽河湖”。强化河湖岸线管理,全面完成区级及以上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工作,完成大中型堤闸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全区区级以上河湖标准化管理实现全覆盖。(二)“十四五”时期面临形势与不足1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是杭州市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加快建设世界名城的关键时期,也是自杭州市行政区划调整,临平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时期。临平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将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杭州市行政区划的优化调整后,临平区行政范围更加精简,更有利于集中精力,针对薄弱环节开展精细化、精准化的水环境治理工作。长三角一体化纵深
10、发展,也将为临平区深化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构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机制,推动上下游、左右岸机制联动,资源共享提供新的条件。同时临平区争创共同富裕示范区样板等工作的开展,将进一步提高全区城乡统筹能力,为全区深入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设全域美丽大花园,打造人居环境优化样板提供新的机遇。另一方面,G60科创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双廊交汇的优势将加速临平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和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加快,全区重点区域水环境承载力、基础设施服务能力等环境要素压力进一步增大。同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水生态环境需求,全面恢复“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全力建设新时代“美丽临平”给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更
11、高要求。2.存在不足“十三五”期间,虽然临平区水环境质量状况改善明显,但水质总体情况仍然不够稳定,部分断面水质无法稳定达标,下一阶段水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许多挑战。一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虽经过“十三五”时期发展,临平区市政管网建设相对系统完整、覆盖到位。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雨污管网、泵站建设要求不断提高,部分镇街、平台、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尚未完成,老旧小区的管网养护和雨污分流改造尚未完全到位,雨污管网年久失修、管网破损等情况仍需解决,“污水零直排”长效监管机制仍需加强。污水处理能力依旧紧张,塘栖污水处理厂、崇贤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已接近饱和,临平净水厂负荷率也高达90%。
12、根据临平区排水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预测,至U2025年临平区城镇污水量将达到35万m3d,临平区现状污水处理规模仅25万m3d,较未来发展需求有较大差距。农污设施处理能效不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缺乏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部分区域农污设施负荷不足,处理能力偏弱,处理标准较低,污水收集管网配套不够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仍需健全。二是水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十三五”期间,临平区水环境质量逐步改善,但现有监测断面水质达标情况仍不稳定。国控断面五杭运河大桥202()年尚有5个月未能稳定达标,水质波动较大。随着区内黑臭水体整治、剿劣行动有序推进,临平区80%以上河道已开展整治,河道划界工作得到落实,水生态环
13、境与周边生态岸坡建设基本完成,但仍有部分河道原生水生态环境未得到改善。城镇开发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湿地保护与建设、河流湖泊生态修复仍需持续推进。三是水资源调度有待完善整合。临平区大部分区域为水质相对较差的平原河网,本身水体流动性较差,河道自净能力弱,枯水期补水主要依靠杭州来水,水量有限,目前跨区域调配水源难度较大。配水范围也主要覆盖临平境内的临平副城等重点建设区,系统性不强,配水范围偏小,临平北部街道等尚未完全覆盖。加上部分区域河网设施不完善,现状河网规模较小,存在河流连通性不足,天然径流或降雨无法满足河道的生态补水需要,造成区域配水效果不明显。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
14、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浙江省决策部署,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科学内涵,突出流域特色,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坚持继承发扬、求实创新、落地可行,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创新机制体制,一河一策精准施治,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高水平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临平风采。()基本原则“三水”统筹,系统治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科学理念,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采取科学、系统、有效
15、的措施,突出针对性、差异性和可操作性的任务要求,系统推进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客观分析临平区水环境质量、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流量持续保障为重点,结合各河道资源禀赋特点,排查重点问题、设计针对性任务措施。智慧赋能,科技创新。高标准深化“城市大脑临平平台”建设,加强数字赋能,充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科技手段,强化治水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研发应用,全面实施智慧治污,打造数字治水平台,实现“精准智治”,进一步推动治水从传统治水向智慧治理转变。落实责任,多元共治。压实水环境保护过程中各主体职
16、责,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落实个排污单位污染治理主体责任,加强再生水循环利用,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强化信息公开与激励,构建全民参与格局。(三)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以打造“杭北门户、千年水乡”为目标,“提升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保证水资源”为总方向,实现“四有、两高”,即:河湖“有水、有鱼、有草、有透明度”、流域“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区控以上断面稳定达到功能区考核要求,实现上塘河、京杭运河两大水系水质稳步提升,生态流量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水生态修复能力持续增强。2.指标体系根据国家、浙江省、杭州市相关要求,结合临平区实际,设置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和亲民指标四类共14项指标。表3.4.2-1临平区水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