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doc

上传人:weixin_****v597_D... 文档编号:518582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doc(2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是江苏应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谋求未来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高技术新兴产业。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部署要求,加快培育和迅速壮大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积极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促进全省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2年。一、发展背景和现状生物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生物能源、生物工业、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将最终解决世界粮食、能源、环境和海洋等影响21世纪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新医药产业以新技术、新工艺、新剂型、新装备等的开发应用为特征,是蕴含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最具广阔

2、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生物技术药、中药、小分子药物和医疗器械、生物试剂、医用材料等。经过多年努力,我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已形成良好发展态势。(一)产业规模居国内前列。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2449.7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2.2%。其中,生物技术产业(包括生物工业、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生物能源)销售收入1183.4亿元,工业酶制剂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发酵工业规模占全国的1/6;医药产业(包括生物技术药、中药、化学药、医疗器械)实现销售收入1266.3亿元,占全国的11.5%,居全国第二。(二)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盐城、扬州、常州的生物农药具有显著的品牌效应,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已

3、发展成为生物环保产业集中区。南京、苏州、泰州、连云港、常州等地初步构建了医药研发和制造产业链。(三)若干产品和技术全国领先。重组人胰岛素、血管内皮抑素等基因工程药物率先上市,肿瘤化疗一线药物销售占全国的1/5,生物催化转化技术取得关键性突破,转基因育种技术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基因芯片、抗体诊断等生物信息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四)骨干企业实力较强。17家企业进入全国制药工业百强行列,总数列全国第一,扬子江药业位居全国第五。恒瑞、先声、康缘等一批本土企业的创新实力居全国领先地位,世界500强跨国制药公司中有8家落户江苏。 (五)科教人才资源丰富。我省11所国家“985”和“211”高校均设有生物技

4、术和新医药专业,每年毕业的博士生占全省的17%、硕士生占39%。在生物技术和新医药领域拥有14名两院院士,建有13个国家级、10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还吸引了97名海内外科技领军人才到江苏创新创业。我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区域特色优势不够明显;企业规模偏小,全省制药企业平均年销售收入不足2亿元,生物工业企业平均规模仅为亿元左右;研发投入不足,全省医药企业平均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仅为3%,不到发达国家的1/5;医药产品结构不够合理,新药研发能力不强,生物技术药物发展严重不足。世界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正处在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

5、期,“生物经济”已现端倪,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又一战略驱动力。我省科教优势、开放优势明显,主动参与和积极承接全球技术与产业转移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加快发展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的良好条件。加快推进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是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优化和质态提升的紧迫任务,是加快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 二、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一)发展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先导性与高风险性的成长规律,以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和生物工业产品为重点,加快突破重大关键技术,以自主创新占领制高点,以集约发展增强竞争力,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

6、识产权及自主品牌的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品,加强统筹,聚焦资源,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努力实现产业布局更优、集聚程度更高、企业规模更大、竞争实力更强,推动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成为增长速度快、运行质态好、带动作用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使我省成为全国重要的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集聚区和增长极。(二)主要目标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着力打造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至2012年,泰州形成500亿元的产业规模,成为引领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构建形成以泰州“中国医药城”为中心,南京、苏州、连云港等地各具特色、差异发展的产业发展布局。竞争实力大幅提升。重点发展以生物工业产品和生物技术药为先导的十

7、大产品集群,培育100个拥有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企业,开发100个具有高附加值和高市场占有率的重点产品,至2012年,形成年销售超10亿元的产品5个以上、超50亿元的企业10家、超100亿元的企业3家。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设100个创新支撑平台,培养引进100名国际杰出科技人才,打造十大产业技术联盟,整合形成面向企业开放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初步建成人才引领、平台支撑、联盟协作、基地统筹的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区域创新体系。产业规模迅速扩大。至2012年,全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销售收入超过5000亿元。至2015年,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世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中占有一席

8、之地,江苏成为全球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创新及产业化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三、重点任务围绕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的跨越发展,大力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加快突破一批影响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产品集群,建设产业基地,加快技术创新,大力提升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一)壮大自主创新产品借鉴全球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的通行做法,以生物技术药为突破口,加快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品的自主创新,攻克并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十大高技术产品集群,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1以生物技术药物开发引领新药产品集群大发展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带动现代中

9、药、小分子药物、生物试剂、医用材料、医疗器械等六大产品集群的发展,至2012年,销售收入超过2700亿元。积极构建在关键环节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成为医药强省。生物技术药。重点发展以治疗性抗体为代表的靶向性治疗药物,开发形成一批防治肿瘤、心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化学药替代新药;大力发展以重组疫苗为重点的新型疫苗,努力研制一批防控烈性传染病的关键药品;加快发展核酸药物,着力培育一批治疗重大疑难疾病的创新药物;积极突破干细胞技术,成为组织器官修复、难治性疾病治疗和生命质量改善的生物医药产业新增长点;充分利用我省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海洋药物创制工作,努力开发一批特色药物,

10、大力提升我省海洋生物产业的技术水平。加强抗体人源化、真核细胞表达、递释药等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突破大规模细胞培养和分离纯化等核心生产工艺,积极扶持血管内皮抑制素、肝素、重组人胰岛素等品牌药物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快siRNA小核酸药物、TNF受体药物、注射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等重大创制新药的产业化,加快制订干细胞治疗技术标准,加强符合国际医药市场准入规范的技术平台建设,推动骨干医药企业扩大生物技术药产品份额,扶持杰出科技人才创办的生物医药企业快速成长,抢占我国生物技术药的制高点,带动全省医药产业实现高端跨越。至2012年,产业规模超过350亿元。现代中药。积极运用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科技成

11、果,充分发挥江苏传统中医药历史积淀深厚的优势,围绕人民群众对“高效、质优、价廉”中医药的需求,开展“孟河”、“吴门”两大著名江苏医派名医名方的新药筛选,加强六神丸、黄氏响声丸、排石冲剂等江苏传统中药的二次开发,创制一批疗效明显、质量可控、剂型稳定、服用方便的现代中药,做大胃苏冲剂、脉络宁注射液、桂枝茯苓胶囊等名牌中药的市场规模,大力提升江苏知名中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若干江苏名中药进入国际药品主流市场。至2012年,产业规模超过350亿元。小分子药物。针对重大常见疾病的防治需求,加强我省有优势的肿瘤一线治疗药物、心脑血管疾病处方药、抗感染药、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用药、神经退行性疾病用药等大品种药

12、物的市场开发和规模扩大,重点加快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相关的药物大品种改造,加强小分子药物设计筛选、药效及安全性评价、药代动力学等关键技术攻关,突破药物合成、结晶纯化、剂型工艺等产业化技术,推动我省列入全国医药工业百强的骨干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打造“江苏制药”品牌。至2012年,产业规模超过1400亿元。生物试剂。围绕重大疾病诊疗和食品安全检测需求,加强生命科学、信息生物技术和现代制剂技术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与产业合作,大力开发低成本分子生物学诊断试剂、免疫诊断试剂、生化诊断酶试剂、分子影像诊断试剂、高通量生物芯片等产品,加快发展病源微生物以及有毒有害化学物检测相关试剂,突破我国在高端生物试剂

13、产品与技术方面的瓶颈制约,推动新型肿瘤标志物、毒理生物芯片、单克隆抗体试剂等自主产品尽快扩大规模,支持跨国生物试剂企业在江苏设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积极吸引海外生物试剂技术人才来苏创新创业,加快现代生物试剂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至2012年,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医用材料。重点围绕血液病、心脏病、神经修复、皮肤移植、组织工程材料等临床治疗和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发展干细胞、器官再造、外科整形、生物替代材料等高技术医用生物产品,加快开发拥有自主技术和品牌的临床常用医用材料,推动我省传统医用材料加快升级换代步伐,扶持发展我省有优势的间充质干细胞、人工皮肤、生物活性骨修复材料、组织工程神经、高端医用

14、包装材料和高档医学敷料等技术与产品。至2012年,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医疗器械。重点发展超声诊疗仪、数字化光学与微波医疗仪器、数字化高能射线治疗装置等先进实用医疗装备,积极开发高场核磁共振成像仪、显微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仪等高技术产品,加快发展适用于基层的智能化、小型化、家庭化、网络化、数字化医疗仪器,突破生物标志物与功能分子筛选、基因与蛋白质阵列、单细胞探查检测、功能成像等共性关键技术,鼓励落户江苏的跨国公司与我省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加强本土企业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尽快形成规模优势。至2012年,产业规模超过400亿元。2以共性技术突破推动生物技术产业大发展大力推进基因重组、蛋白质工

15、程和生物制造等共性技术向工业与农业领域辐射转化,引领我省生物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以生物工业为重点,带动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等产品集群发展,至2012年,销售收入超过2300亿元,生物技术在实施节能减排、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等方面的引领支撑作用初步显现,成为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生物工业产品。围绕有效降低传统化工过程能耗和污染需求,以酶工程和发酵工程为重点,大力发展工业用糖化酶、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等关键酶制剂和高效生物催化剂重大产品,迅速壮大L乳酸、长链二元酸、手性氨基酸等高端发酵工程产品,突破工业酶规模化表达、微生物代谢调控与发酵优化等关键技术,大力推行现代发酵工程的

16、产业应用,加快我省传统石化行业绿色制造和技术跨越步伐,形成单体制备、高分子聚合、材料加工、产品应用等发酵工程产业链。至2012年,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生物农业产品。加快转基因育种、动物克隆、农产品生物制造等现代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推动我省传统农业向高技术农业跨越。大力发展农作物高技术育种、试管苗以及基于胚胎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畜禽新品种繁育等现代种业,积极开发环境友好型生物农药和动物新型疫苗、生物源新兽药和新制剂,重点发展功能性食品配料和微生态制剂等高端食品生物技术产品,加快推进现代微生物肥料、新型高效安全生物饲料及添加剂的产业化,努力培育新型海洋生物制品,重点培育5家规模达50亿元的农业生物技术龙头企业,打造23个规模超百亿元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农产品生物制造高技术园区和高技术育种与规模化繁育基地。至2012年,产业规模超过800亿元。生物环保产品。以生物治理和生态修复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高效厌氧、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规章制度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