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520791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第一单元光与色彩光源实验现象:点燃蜡烛: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细钢丝发光: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实验结论:从蜡烛和细钢丝发光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光源发光是需要能量的。光的传播实验现象:激光呈一条直线小孔呈一条直线的情况下可以看到手电筒发出的光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七色光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第二单元热传递热传导实验现象:实验冷水实验1:在一端加热的金属片上,凡士林从加热的地方慢慢向另一端扩散熔化;在中

2、心加热的金属片上,凡士林从中心慢慢向四周扩散熔化。实验2:烧杯里热水的温度越来越低,水槽里冷水的温度越来越高,最后二者温度相等热水实验结论:热是可以传递的,而且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热对流实验现象:烧杯底部中间位置的木屑会上升,遇到水面的冷水后向四周扩散,然后沿着杯壁下降,到达杯底后会再次聚向杯底中间并上升,如此循环流动。线香的烟向上流动直至罩顶,然后四散向下,接近线香燃烧处时,又向上流动实验结论: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循环流动,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对流。物体的传热本领实验现象:铜棒上的珠子最先脱落,然后依次是铝棒、钢棒、塑料棒和木棒上的珠子。实验

3、结论: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同。铜铝钢塑料木头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实验名称:制作地形的立体模型1.各种地形的主要特点:山地地势高,起伏很大,坡度陡,沟谷幽深。平原地势低,地面平坦,起伏较小,视野开阔。丘陵地势不高而起伏不大,坡度较缓。盆地周围地势高,中间地势低,与澡盆相似。高原地势高,起伏不大,但边缘陡峭;山峦起伏,凹凸不平。右图上面的立体模型用纸板堆叠而成,表现了丘陵和平原,是等高线地形表达法的立体呈现方式。下面的立体模型采用覆盖式方法制作,表现的是山地和盆地,侧重表现地表轮廓。实验名称:模拟火山喷发2 .用番茄酱模拟岩浆,锥形瓶和陶泥模拟山体,酒精灯模拟地球内部巨大能量,玻璃管模拟火山通

4、道。3 .在这个模拟实验中,最关键的是番茄酱要添加到瓶口下方,木塞要塞紧,玻璃管上方轻轻放小块超轻粘土,要让番茄酱膨胀时能顶破它为宜。4 .预示“火山喷发”的现象:玻璃管上面超轻粘土被顶起来,由白气冒出;瓶内番茄酱产生气泡并上升实验名称:模拟岩层褶皱和地震的形成5 .实验现象:挤压多层海绵时,海绵会因为挤压而产生褶皱,用力掰木片时,木片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断裂的现象。用力挤压挨在一起的泡沫板时,两块泡沫板的连接处会发生错动、抬升的现象。实验结论:岩石层因过度挤压会形成褶皱,承受不了作用力时便会发生断裂、错动与抬升,从而导致地震。实验名称: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6 .淀粉糊、泡沫块、酒精灯分别

5、模拟的是软流层及岩浆运动、地球板块运动、地核释放的热量,7 .实验现象:泡沫块由于受到“软流层”的推力,会跟随“软流层“发生水平运动,移动过程中也会收到相邻泡沫块的阻碍。实验名称: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8 .实验现象:页岩薄片在冷和热的不断作用下逐渐碎裂,实验结论:自然界中的岩石在冷热的不断作用下会发生碎裂的现象。实验名称:模拟风对地表的影响9 .实验现象:当我们用吸管轻轻的吹托盘里的玉米碎粒和玉米粉、小石头的时候,首先被吹走的是玉米粉,然后力气大一点,被吹走的就是玉米碎粒,最后剩下来的是小石头。实验名称:模拟变质岩的形成实验结论:风具有搬运作用,地表地形不同、疏松颗粒轻重不同,颗粒被搬运的

6、距离、堆积效果也不同。10.实验现象:大小不等的橡皮泥圆球在压力的作用下被挤压,形状完全发生了改变,并且各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完全混合在了一起。实验结论:因为压力,小块橡皮泥都融合在了一起,橡皮泥的形状、形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实验体现了岩浆岩、沉积岩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性质发生了改变,形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实验名称:人造雾1 .实验现象:移走线香,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量筒中有雾产生。在造雾的活动中,在量筒中倒温水的原因是:如果往量筒中加热水,那么热水上方有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会形成雾气,还没开始实验雾就显现出来了。如果用冷水,那么量筒里水蒸气少,造雾效果不明显。用

7、温水温度适中,量筒内水蒸气适量,不会快速形成雾气,便于观察。用冰袋的目的是为了创设一个低温环境,这样水蒸气遇冷会迅速凝结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雾,这是雾形成的条件之一。实验结论:雾是水蒸气在受冷条件下形成的。实验名称:人造露实验名称:人造霜实验名称:模拟雨的形成2 .实验现象:杯子的外壁有一颗颗的小水珠。小水珠越聚越多,越聚越大。然后沿着杯壁流下去。实验结论: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3 .实验现象:加入食用盐Z前,杯子外壁凝结有许多的小水珠。加入食用盐之后,杯子外面凝结的小水珠变成了白色的霜花。将杯子中的冰水倒掉,杯子的温度回

8、升,过一会儿就会发现杯子外壁的霜花慢慢融化成小水珠。实验结论: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OeC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4.实验现象:在加热的过程中,用一个热的培养皿盖住烧杯,培养皿底部没有水珠。在培养皿中加进冰块,发现培养器皿底部有水珠,出现这些水珠越聚越多,最终会滴落下来。5.为什么培养皿底部会形成小水珠?因为加热烧杯中的水直至沸腾,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烧杯上面的培养皿中加进冰块,这些水蒸气遇到冰块,就会迅速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培养皿底部。6 .在培养皿中放进冰块起什么作用?在培养皿中放进冰块是为了降低温度,使水蒸气迅速凝结C7 .注入小池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飘散在透明的罩子中,遇到冰块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越聚越多,变成雨水落在小池内和花草上。落在小池内和花草上的水又蒸发成水蒸气,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简单的水循环。8 .注水是为了形成充足的水蒸气。放入冰决是为了让水蒸气在中层罩下方凝成小水滴,形成“降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