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docx(2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专业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AC考核资料要求1.专业开发1-1专业定位1-1-1专业调研论证1 .专业设置有效对接区域内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或特种行业,紧跟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关注社会发展和服务民生;2 .建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跟踪对应产业发展变化,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相关论证活动,形成科学的调研报告,调研成果在人才培养中充分体现。1 .设置合理、规范,符合社会需要;有良好的学科基础,定位准确。2 .建立行也企业和职业教育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相关论证活动,形成规范的调研报告,调研成果在人才培养中有效体现。相应
2、的行业产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职责及名单,调研报告及过程性资料,专家论证报告,实施性教学计划等。1-1-2岗位能力分析1建立了由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工作团队,对相应职业岗位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形成适应产业需求变化的岗位能力分析报告;2.分析成果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效转化,并在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基本要求中充分1.建立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工作团队,开展相应职业岗位的调研分析,形成岗位能力分析报告;2,职业岗位的调研分析成果在课程设置、教学基本要求中有效体现。专业建设工作团队职责及名单,岗位能力分析报告及过程性资料,实施性教学计划,相关课
3、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等。体现。1-2专业发展1-2-1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1 .专业建设规划及调整与区域内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或特种行业发展趋势相吻合;2 .专业建设在学校专业发展规划中地位凸显,分期建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支持有力;3 .本专业建设规划能有效实施,建设成效明显。1 .专业建设符合学校专业发展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2 .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全面反映本专业建设规划的实施和达成情况。学校专业发展规划,本专业建设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等。1-2-2专业拓展支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合理设置专业(技能)方向,专业(技能)方向不少于2个。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技能)方向
4、1个。实施性教学计划,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实施资料。1-3专业文化1-3-1物质性文化有充分反映职业教育特征、本专业特点和行业企业要求的、具有视觉冲击力和专业吸引力的专业环境及其文化陈设。有反映职业教育特征、本专业特点和行业企业要求的专业环境及其文化陈设。呈现专业环境及其文化陈设的场景、图片和文字等。1-3-2非物质性文化有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专业特质、可传承发展的办学理念、育人特色和教风学风等,并在课程教学、学生管理、社团活动中有机渗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育人熏陶作用,学生职业素养得到很好有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专业特质、可传承发展的办学理念、育人特色和教风学风等,并在课
5、程教学、学生管理、社团活动中渗透,学生职业素养得到较好培养。诠释办学理念、育人特色、教风学风及其育人过程的场景、图片和文字等。1根据国家和省指导性教学计划及调研成果制定本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主动根据行业产业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滚动修订,审批程序规范;指导性教学计划,实施性教学计划及其滚动修订的过程性资料、审批报告,教学进程表,校本专业技能课程及教学基本要求开发的过程性资料等。1 .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标准,学生思想品质、文化素养目标达成度较高;2 .规范执行国家、省和行业已有的专业技能课程教学标准,专业技能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较好对接。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大纲,开发的其他
6、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培养。2.课程建设2-1课程体系2-1-1实施性教学计划支1 .根据国家、省指导性教学计划以及调研成果制定本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根据相应行业产业发展适时滚动修订,审批严格规范;2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时比例,并有效实施;3 .本专业自主开发1门以上或参与开发2门以上校本专业技能课程。2-1-2教学标准1 .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标准,学生思想品质、文化素养目标达成度高;2 .规范执行国家、省和行业已有的专业技能课程教学标准,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发
7、其它的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有机渗透技能大赛标准;3.专业技能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有效对接。2-2课程管理2-2-1课程实施1 .有科学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2 .开齐开足国家和省规定课程;3 .教学进程安排科学有序,教学资源配置合理高效。1有课程管理制度,并执行;2 .开齐开足国家和省规定课程;3 .教学进程安排较科学有序,教学资源配置较合理。课程管理制度,实施性教学计划,教学进程表、授课计划等课程实施的过程性资料。2-2-2教材选用与开发1 .有完善的教材选用和开发制度,并严格执行;2 .公共基础课程统一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专业技能课程按要求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使用率60%以
8、上;3 .根据行业、产业的发展以及专业特点,联合行业企业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积极开发活页讲义、学习手册、多媒体课件和校本教材等教学资源。1 .有完善的教材选用制度,并严格执行;2 .公共基础课统一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专业技能课按要求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使用率60%以上。教材选用与开发制度,教材选用及发放清单、审批资料,使用率统计表,开发的活页讲义和学习手册等资源资料等。2-2-3zj范课与研究课有1名以上专业教师获得省级示范课或研究课,或获得省级教师职业能力、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以上奖项。有1名以上专业教师获得市级示范课或研究课,或获得市级教师职业能力、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以上奖项。省、市
9、级“两课”评比、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证书等。3.教学团队3-1专业负责人3-1-1基本条件1 .本科以上学历,相关专业的高级职称,从事本专业教学3年以上;2 .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熟悉行业产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经常性参加行业企业的有关活动。1 .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双师型”教师,从事本专业教学3年以上;2 .熟悉行业产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教师业务档案。3-1-2知名度1 .主持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并结题,或有2篇以上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2 .主持或参与本专业的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并获得市级以上奖项,或在区域行业产业领域评比中获奖,或在省
10、级以上相关竞赛中获三等以上奖项,或市级以上专业带头人,或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1.主持过校级以上课题研究或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有市级以上教研或科研成果。教师业务档案。3-2专业教师3-2-1数量结构1 .专任专业教师数与在籍学生数之比不低于1:27;2 .专任专业教师本科以上学历90*以上,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10%以上,高级职称30+以上,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80%以上;3 .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10%-40%70%以上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1 .专任专业教师与在籍学生之比不低于1:36;2 .专任专业教师本科以上学历90%,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5%,高
11、级职称20%以上。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60%以上;3 .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10%-40%,60%以上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专任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花名册,在籍学生花名册,专任专业教师业务档案,兼职教师聘任资料及相关统计表等。3-2-2能力素质1 .为人师表,从严治教,改革与创新意识强,胜任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2 .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及网络资源,具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3 .除专业负责人以外,有教师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省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或在省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及区域行业协会组织的竞赛中获奖,或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得二等奖以上奖项,或1
12、 .为人师表,从严治教,能开展理实一体化和信息化教学;2 .积极参加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和各种竞赛,有教师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40%以上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较多。相关教案、课件、软件,课题、论文、获奖证书及相关统计表等。1 .立足教学岗位普遍开展“五课”教研和校本培训,每年10%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进修;2 .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任专业教师平均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2个月;3 .有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并实施。学校“五课”教研工作方案及本专业教研活动记录,教师校本培训制度及其实施资料,市级以上培训资料及统计表,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统计表及过程性资料,培训经费统计表,兼职
13、教师管理制度及实施资料等。学校“五课”教研工作方案及本专业教研活动记录,教师校本培训制度及其实施资料,市级以上培训资料及统计表,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统计表及过程性资料,培训经费统计表,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及实施资料等。1.有基本满足教学计划规定的主要实验实训项目的教学设施设备,生均教校内实训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及平均利用率统计表,教学仪器60%以上教师有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3-2-3培训与教科研1 .制定“五课”教研工作方案,普遍开展“五课”教研和校本培训1,每年20%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进修;2 .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专任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2个月;3 .有兼职
14、教师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4.教学设施1-1实训基地4-1-1校内实训1.设施设备先进,数量和工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具备实践教学、职业资格鉴定、基地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功能,有能开展项目课程教学的实习工场;2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第二产业类专业不少于6000元、第三产业类专业不少于5000元,第一产业及文艺体育类专业不少于4000元;3 .有健全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实验实训开出率100乐实训基地内各实训室平均利用率在70%以上。学仪器设备值:第二产业类专业不少于5000元,第一、三产业类专业不少于4000元;2.有较为完善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验实训开出率80%以上。设备的固定资产
15、账册及生均值统计表,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校内实验实训项目及开出情况统计表等。4-1-2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 .有不少于5个、合作协议满3年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其中辖市区域内的不少于3个;2 .有健全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1 .有不少于3个、合作协议满2年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2 .有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并执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实训实习协议、管理制度及实施资料等。4-2信息资源4-2-1专业图书生均专业图书6册以上,并有计划地逐年增加,每年新购图书生均0.5册以上、订阅专业期刊6种以上,图书流通率较高。生均专业图书2册以上,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期刊;专业图书统计表及可供核对的图书信息系统,每年新购专业图书及订阅专业期刊目录等。4-2-2数字化教1.充分利用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