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公园城市内涵辨析与实践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对公园城市内涵辨析与实践探索.docx(2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对“公园城市”内涵辨析与实践探索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迈向成熟与文明的标志。我国城镇化发展处于由中期快速成长阶段向后期质量提升阶段转变的过渡期,也处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期。如何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城镇化转型发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人心和建设实践的不断积累与丰富,“公园城市”的提出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新命题,为
2、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和经济社会协同高质量发展开创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一、“公园城市”的提出及研究进展19某某年,某某某、某某某在某某一文中提出,“规划城市绿化要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地有步骤地建立绿化体系”,具体讲了行道树、工厂绿化、家庭绿化和屋顶绿化等问题。虽然较早地提出了“城市在公园中”的理念,但只涉及以行道树为主的城市基础绿化,距“公园城市”的内涵还较远。根据目前已有文献,在我国较早提出公园城市”概念的,既不是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专家,也不是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而是一位我国磁约束聚变技术及大功率脉冲电源工程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一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某某科技大学教授某某
3、。他在20某某年富有前瞻性地提出,某某依托某某、某某特色生态资源完全可以规划建设成为世界公园城市”。20某某年某某屯留提出建设“公园化城市”,其实质是开展建设以宜神岭卧龙坛森林公园为主的城市绿化,提高城市品位,与真正意义的“公园城市”含义有差异。20某某年某月,在第某届中国(某某)国际园林博览会上,某某某等专家结合某某省某某市城市发展实际,借鉴国际经验,尝试从空间策略、操作策略、实施发展策略等方面提出某某市建设“公园城市”的设想。总的来看,我国在20某某年前研究公园城市的文献很少。20某某年某月某某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某某区时,将“公园城市”上升为一种城市发展高级形态。至此,“公园城市”成为
4、新时代城市发展新命题,为推动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建设方向和重要指引,在应对城市发展问题上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之后,公园城市研究领域内发文量逐年增多。因为出现这一新名称时间不长,学者们主要是解读并丰富其基本内涵。某某等(20某某)认为公园城市把“市民公园一城市,三者关系的协调优化作为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将城市绿地系统、公园体系和公园化的城乡生态格局和风貌作为城乡发展的基础性、前置性配置要素,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新型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理念和理想城市建构模式。某某某等(20某某)从公园城市的战略意义出发,认为公园城市的逻辑起点是人”,以满足市民大众的美好生活需求为第一要务,通过“建设重
5、点是园、作用靶点是城”的理论逻辑,最终建设为城园融合、全民共享、可持续的宜居宜业城市发展高级形态。某某某等(2023)从“公”园”“城”“市”四个维度剖析公园城市的范式内涵,认为“公”主要体现在共享性、开放性和可达性;园”指代公园城市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表现为公园、产业和工业园区的多元融合“;城”体现在便捷性、宜业性与舒适性;“市”表现为创意、活力和效率。还有部分学者从公园城市的实践路径、指标体系构建、生态价值转化等角度出发,进行了相关研究。综合相关成果可以发现,公园城市在政策背景上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论,在学科方面与风景园林联系最为密切,研究对象以某某市为重点。在国外,与“公园城市”概
6、念较为接近的是伦敦提出的“国家公园城市”。20某某年,社会活动家某某开创性地建议将国家公园应用于伦敦城市建设。20某某年某月,某某宣布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家公园城市(nationa1parkcity),其倡导的模式可以理解为“国家公园城市”,以保持野性之美和提升野生动物福祉为中心,注重保护自然生物的多样性和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等,实质上是以国家公园”体系为主导规划城市发展,与“公园城市”有所区别。二、“公园城市”与相关概念内涵辨析“公园城市”与“城市公园”“国家公园”“花园城市”“生态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等概念紧密相关,但内涵各不相同。这里逐一进行辨析。1 .“公园城市”与“城
7、市公园”和“国家公园”“公园城市”作为我国特殊背景下提出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在国外虽然没有直接采用这一模式,但在其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均涉及“公园”这一重要构成要素,如“城市公园”和“国家公园随着公园系统建设不断发展,为“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公园城市”与“城市公园”“国家公园”在内涵上发生很大变化,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公园城市”的建设核心在城市,而“城市公园”和“国家公园”的建设核心是公园。某某世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经济繁荣,生态环境却遭到严重恶化,出现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问题,迫使人类对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某某世纪某某
8、年代,某某“风景园林”之父某某提出以自然空间作为界定城市公园布局的原则,推动“城市公园运动:这种将城市园林化的思想引领着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方向,对塑造城市空间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新加坡的花园城市建设模式包含了公园体系建设,注重公园体系的开放性、可达性,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协同发展。某某、某某等城市公园系统的建设也对改善城市结构和功能分区、重塑城市空间产生了重要作用。“国家公园”则是指由政府批准设立的,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生态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区域,在永续保存珍贵自然文化资源的同时满足人们休憩、科研、教育等需求。我国在提出公园城市”发展
9、模式之前,在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绿地空间为目的的公共服务建设中,也以城市公园”和“国家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点建设内容,如20某某年贵阳市提出的“千园之城”建设工作等。如果说“城市公园”和“国家公园”是在城市中建公园、在不同区域内设立自然保护区,那么“公园城市”就是将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公园”,在自然生态环境中营造城市。“公园城市”以“公园”为载体,通过建设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提供优质城市人居环境,既是生态保护工程,更是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的民生工程。“公园城市”不是传统意义上“城市”与公园”的简单相加,“公园”也不再是城市中独立的片区、绿色的孤岛,而是通过塑造公园形态将城市生产生活空间与
10、绿色风貌完美融合,实现园中建城、城中有园、人城和谐、互动协调的城市发展新格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相结合的城市综合体系。2 .“公园城市”与“花园城市”18某某年,某某学者某某在某某一书中,首次从社会改良的角度提出“花园城市”理念,即乡村景观与城市繁荣相结合的首个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成为近代城市规划的思想起源。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园城市从根本上区别于某某世纪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花园城市。就发展模式和城市理念而言,“公园城市”与花园城市”存在很大的不同。“花园城市”的建设模式是放射状同心圆结构,由一个核心、六条放射线和几个圈层组合而成,由内向外每个圈层分别是绿地、市政
11、设施、商业服务区、居住区和外围绿化带,最后在一定距离内配置工业区。整个城市区域被绿化建设分割为不同的城市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定的人口容量限制,规模较小。新增人口继续沿放射线向外扩展,是将乡村景观与城市特色结合的小型复合城市。而“公园城市”发展模式旨在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整个城市自然、生产、生活空间布局合理、互动协调发展。城市生态景观系统也并非简单的绿地覆盖,而是自然有机融入城市系统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是兼具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绿地循环系统。公园城市重塑了人类、自然与社会的共生关系,是城市发展新模式。就政府与城市的关系问题而言,“花园城市”倡导无政府主义和集体经济模式,实行自给自足,
12、过于理想主义J花园城市”的提出具有乌托邦色彩,表现出当时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困惑以及对未来城市的畅想,与今天的城市发展观不符。“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高级形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度肯定政府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领导作用,由各级政府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市场主体、人民大众、社会组织等广泛参与,有其内在驱动力和现实发展的可行性。3 .“公园城市”与“生态城市”19某某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某某届会议上提出“生态城市”理念,从开始在城市中运用生态学原理发展为集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生态观于一体的综合城市生态理论。某某世纪某某年代后期,“生态城市”被国际公认为是某某世纪
13、城市建设的方向。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城市发展模式,在对城市的生态韧性要求和社会公共属性方面与“公园城市”有共通之处,是最接近“公园城市”的城市发展理念。“公园城市”与“生态城市”本质要求相同,目标都是实现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城市”具体表现为经济生态化、社会生态化和自然生态化的和谐统一。经济生态化表现为生产、消费、交通、能源等实现低碳型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社会生态化表现为人们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自觉意识,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健康状态等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人人平等自由,充分享有各项权利;自然生态化表现为开发建设过程中充分考
14、虑自然资源承载能力,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使自然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和发展。“生态城市”具有最宽泛的可持续发展内涵,包含一切生态关系和谐发展的总和,而“公园城市”体现了生态城市的核心要义,可以说是“生态城市”的一种具象表现形式生态城市中“生态”包含了生产、生活、环境、文化各方面的生态建设,要求整个城市系统全面实现生态化发展,因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和建设难度极大。而“公园城市”则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公园绿地系统建设为载体,推进建设创新、开放、绿色、宜居、共享、智慧、善治城市,形成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由于定义清晰,规划
15、明确,在实施建设过程中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4 .“公园城市”与“园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改革开放以来,为处理好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论界和实务界人士相继探索了不同的城市发展模式。某某世纪某某年代开始,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到某某年代粗放式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开始集中爆发,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这一阶段,基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发生转变,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保护山水格局和提升人居环境成为打造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目标。早在19某某年,某某某先生就提出构建“园林城市”的设想。19某某年,他明确指出“城市规划立意要尊重生态环境,追求山环水绕的境界”
16、提出“山水城市”理念;19某某年,他再次呼吁“把整个城市建成一座大型园林,我称之为山水城市、人造山水19某某年,建设部首次提出“园林城市”建设方案。进入某某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建设部更加重视园林城市建设,20某某年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公园城市”理念吸收借鉴了“山水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等概念的“内核”强调城市景观的改造与升级,以增加绿化率为主,突出城市绿化功能,目的是通过扩大城市园林绿化规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园林城市的升级版,“生态园林城市”兼具生态城市的科学内涵和园林城市的美学形态。在园林城市绿化指标的基础上,生态园林城市更加注重城市生态功能的完善、城市建设管理综合能力的提升和为民服务水平的提高,与以往城市绿化改善相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经过某某年的实践发展,城市生态环境取得了明显改善,园林绿化的规模和覆盖率大大提高,城市园林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并未从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