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十四五”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发展新动能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沛县“十四五”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发展新动能研究.docx(2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沛县“十四五”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发展新动能研究2020年10月目 录一、“十三五”取得的成效与不足1(一)科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1(二)科技创新平台逐步完善2(三)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2(四)产学研合作机制持续完善3(五)科技产业体系加快形成3(六)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4二、“十四五”实施创新驱动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5(一)总体思路6(二)主要目标6三、“十四五”实施创新驱动的重点任务8(一)实施“特色产业集群工程”,做大做强主导产业8(二)实施“创新平台孵化工程”,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10(三)实施“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12(四)实施“人才引进培育工程”,激发创新人才活力1
2、3(五)实施“政产学研协同工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5(六)实施“企业精准培育工程”,夯实科技创新主体16四、“十四五”实施创新驱动保障措施17(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17(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17(三)完善科技投入体系18(四)优化科技发展环境18附录20 “十四五”时期是沛县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由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根据全县统一部署,我局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动能转换,扎实做好“十四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为全县“十四五”规划编制提供重要基础性研究和参考。一、“十三五”取得的成效与不足 “十三五”期间,沛县
3、科技工作以开放心态适应科技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落实“两个率先”、助力“强富美高”新徐州建设、推动沛县经济融入“徐州经济圈”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顺利完成“十三五”时期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一)科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构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培育主体,科技创新应用产出为导向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十三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6-2019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累计达916亿元。2019年,沛县成功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列57位。科技投入资金9702.28万,项目资金7903.28万,人才奖励1799万。争取上级资金6913.27万,其中项目资金5114.27万。徐州恒辉
4、编织机械有限公司申报的“特种编织技术与装备”项目获批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金800万元,徐州鑫宇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量产效率23.5%以上的N型隧穿钝化接触晶体硅太阳电池研发及产业化”再次斩获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资金1200万元,与以色列合作的科研项目获批省国际合作项目。(二)科技创新平台逐步完善建立健全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动态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引导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功能、提档升级。建成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星创天地6家、省级众创空间9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江苏省光伏科技产业园1家、省级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分店3家、便利店7家。拥有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65家,其中国家级技
5、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2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省技术中心13家、研究生工作站23家、博士后工作站14家。(三)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2016-2019年全县发明专利授权206件。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设立高企培育资金奖励资金等政策资金,共兑现各类科技奖励政策资金2601.9万元。强化科技金融融合,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开展“苏科贷”业务,设立5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作为省风险补偿资金的专项配套资金,为中小微企业提供1亿元的授信额度,目前入库企业
6、58家,首批支持企业8家,发放贷款1700万元。强化科技项目跟踪管理,提升项目带动能力。通过多措并举,创新主体培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底,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3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4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62家。(四)产学研合作机制持续完善科技创新资源引进力度加大,科技成果在我县产业化加速。县政府先后与东华大学、天津大学、江苏省农科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等15家单位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成功举办“智汇沛县中科院专家沛县行活动”、“光伏光电产业发展论坛”、“江苏大学灌排产业专场”等系列产学研活动。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了“江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沛县分中心”
7、、北京理工大学、徐州工程学院、东华大学、江苏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沛县转移转化中心等10家产学研创新载体,全县累计211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校企联盟。为企业引进“双创博士”9人、“科技副总”58人。(五)科技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实现重大项目的数量、质量、投资量“三量”提升。将载体平台作为产业转型的重要支撑,推动创新资源、新兴产业向园区加速聚集,“1+1+8”园区承载能力持续提升,沛县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步伐加快,沛北经济开发区获批省级开发区,8个镇级产业集聚区错位发展、各具特色。打造了新能源、新型铝材、高端纺织等产业集群。金荣泰华丝新材料一期3万吨生产线试车成功,成为国内试车用时最短、达标最快
8、的莱赛尔生产企业。逐步做强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765计划”加快实施,出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分类整治铸造企业125家,改造提升灌排企业22家。(六)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十三五”期间,先后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的意见、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集聚了一批高端产业创新资源,引进和培育了一批高端人才,建设了一批创业创新载体,进一步优化了沛县的科技创新环境。推动了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深度融合,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度、辐射力显著增强。图1 .十二五末十三五末各指标数据与此同时,沛县在科技创新水平、创新能力、创新体系等方面仍存
9、不足,囿制科技赋能沛县经济社会发展,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高新产业的培育力度有待加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相对较低。2019年沛县230家规上工业列统企业中纺织、塑编、灌排、铸造等传统产业达143家,占比62%。规上工业中高新产业列统企业23家,仅占规上列统企业的10%,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15.61%。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数量较少;沛县拥有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65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覆盖率不高;财政科技投入较少,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2.19%。3.科技人才支撑有待增强。高层次领
10、军人才数量少于全市领先地区。“十三五”期间,沛县引进顶尖人才2人、领军人才8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8人、研究生337人。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项目12人、省“双创团队”1个、市“双创计划”25人,高层次领军人才相对匮乏,招才引智工作仍需加强。4.科技创新的供给能力和转化水平有待提高。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数量少、体量小,对沛县工业经济增长支持较弱,仅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总量的12%,产值占比12.4%。创新驱动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的动力不足,201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R&D)占GDP比重仅为1.77%,低于全市2.03%的平均水平。图2 .十二五末十三五末各指标增长率二、“十四五”实施创新驱动
11、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十四五”时期,沛县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把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牵引力”,把科技作为经济增长的“生命线”,把人才作为产业强县的“突破口”,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以开放合作凝聚创新资源,以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升级,以人才队伍筑牢创新根基,加快构建“产业+企业+平台+人才+载体+金融+政策”产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不断提升县域科技创新水平。(一)总体思路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坚持“工业立县、产业强县”不动摇,以“实施创新驱动、培育新增长点、遵循绿色引领”的理念为指引,着力实施特色产业集群工程、创新平台孵化工程、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人才引进培育工程、
12、政产学研协同工程、企业精准培育工程 “六大工程”,推进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攻坚重大科技项目积蓄发展动能,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不断提高产业层次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二)主要目标力争到2025年,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经济发展结构不断优化,科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作用显著提高,主要科技创新指标进入全市先进行列,成为省科技创新型城市。把沛县打造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高端人才、高成长性企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的重要聚合区,成为我市建设具有影响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板块和有力支撑点。-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不低于2.21%
13、,力争达到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0%,较“十三五”末年均增长20%,“十四五”期间,组织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40项以上,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项以上,全县形成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00家以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取得突破。到2025年,力争新建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个,省级企业研发平台20家以上。“十四五”期间,建成省级以上孵化器等新型科技创业服务平台6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形成一大批新增长点。-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坚持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并重,全面推进沛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到2025年,引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0个,累
14、计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50人左右。-产学研合作模式不断创新。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兴办研发机构、博士后工作站、成果转化基地。积极推进国际产学研合作,吸引和集聚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等创新要素,推动本土企业研发国际化和外资企业研发本土化。到2025年,力争全县建立产学研创新载体22家以上,较 “十三五”末增长120%,校企联盟300家以上,较“十三五”末增长42%。-科技创新机制更加完善。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立足全县产业发展方向,强化政策激励,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科技创新人才作用更好发挥,科技创新成果更多转化,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有机衔接,科技创新
15、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业链上下游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研究开发、协作配套、中介服务、成果推广、风险投资等科技创新行为的良性互动,积极发挥政府在创新体系中的引导、协调和监督等作用,营造出创新活力更强、创业成本更低、服务效能更优的科技创新环境体系。三、“十四五”实施创新驱动的重点任务“十四五”期间,沛县科技工作围绕“333”现代产业,深入推进“六大工程”, 针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自主或联合技术攻关研发,不断提升县域企业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做大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创新培育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实施“特色产业集群工程”,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十四五”期间,围绕新型铝材、高端纺织与新能源等主导产业,持续开展科技创新,加强技术攻关,研发新产品,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打造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强的高端产业集群,形成沛县品牌,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的技术引领作用,重点支持新型铝材产业、高端纺织产业、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一是新型铝材产业。突出补旧链、建新链,以珀然股份、华昌铝厂、丰源铝材料等企业为龙头,推动全县29家铝加工企业提档升级。“铝锭铝棒铝型材”挤压材链条,以华昌铝厂、中伦光伏为龙头,重点向“铝合金门窗、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