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管理与对策措施.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532689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技术管理与对策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全技术管理与对策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全技术管理与对策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安全技术管理与对策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安全技术管理与对策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全技术管理与对策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技术管理与对策措施.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一、安全对策措施制定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安全对策措施是要求设计单位、生产单位、经营单位在建设项目设计、生产经营、管理中采取的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是预防事故和保障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安全的对策措施。1.制定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原则在制定安全对策措施时,应遵守如下原则:(1)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当安全技术措施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安全技术措施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选择安全技术措施。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生产设备本身应具有本质安全性能,不出现任何事故和危害。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若不能或不完全能实现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为生产设备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

2、装置(不得留给用户去承担),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事故或危害的发生。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也无法实现或实施时,须采用检测报警装置、瞥示标志等措施,警告、提醒作业人员注意,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或紧急撤离危险场所。4)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体防护用品等措施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2)根据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的要求应遵循的具体原则1)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化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遥控作业等。2)预防。当消除危险有害因

3、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的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放装置等。3)减弱。在无法消除和难以预防危险有害因素的情况下,可采取降低危险、危害的措施,如加设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采取降温措施,设置避雷、消除静电、减振、消声等装置。4)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开和将与人员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护服、各类防毒面具)等。5)联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联锁装置终止危险、

4、危害的发生。6)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3)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1)针对性。针对性是指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通过辨识与评价得到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后果,提出对策措施。2)可操作性。提出的对策措施是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设计、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因而对策措施应在经济、技术、时间上是可行的,是能够落实和实施的。此外,应尽可能具体指明对策措施所依据的法规、标准,说明应采取的具体的对策措施,以便于应用和操作,不宜笼统地以“按某某标准有关规定执行”作为对策措施提出的依据。3)经济

5、合理性。经济合理性是指提出的对策措施不应超越国家及建设项目、生产经营单位的经济、技术水平,按过高的安全要求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即在采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考运到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以安全法规、标准和规范为依据,结合评价对象的经济、技术犬况,使安全技术装备水平与工艺装备水平相适应,求得经济、技术、安全的合理统一。(4)对策措施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及设计规范的规定在评价中,应严格按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规范的要求提出安全对策措施。2.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在考虑、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且企业落实后,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危害。(2)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使之降低到国家规定

6、的限值内。(3)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4)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3.安全对策措施的内容安全对策措施的内容主要包括:厂址及厂区平面布置的对策措施;防火、防爆对策措施;电气安全对策措施;机械伤害对策措施;有毒、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包括尘、毒、窒息、噪声和振动等有害因素的控制对策措施);其他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安全色、安全标志、特种设备等方面);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知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事故和灾害类型越来越复杂,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

7、越严重,给人类的心灵留下了难以抹去的伤痛。因此,人们对事故和灾难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和强烈。如何主动地防范和遏制事故的发生,有效地减少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使事故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事故和灾害的种类很多,如生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对于种种不同的事故,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这里仅涉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灾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们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国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生产事故和灾害在客观上存在的多种不确

8、定性以及生产力水平的状况使人们在一定的时期内的防护能力不尽如人意,生产事故和灾害难以杜绝。为了避免或减少讲故和灾害的损失,应对紧急情况,就应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才能在安全生产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紧急情况下反应迅速、措施正确。而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应急救援预案,便是保障安全生产的一项重大举措。这无论对于各类企业(尤其是事故危险性大的企业)保障安全生产,还是各级政府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加大社会公共事务安全管理,都是十分必要的。生产经营单位要预防和正确应对安全生产事故或灾害,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针对各危险源、危险目标制定应急措施。为正确及时地应对重大事故和灾害,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政

9、府应建立其辖区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及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和防范风险与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1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针对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和灾害而制定的。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第三十

10、三条又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安全生产法同时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将作为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的条件之一,其目的是保证生产经营单位和职工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突发性重大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得到迅速有效的控制和处理。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下简称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就是指生产经营单位通过预测本单位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和灾害的类别、危害程度,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和灾害,在其一旦突发时,如何

11、组织抢险和救援而制订的方案。制定预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资、人员、危险源的具体条件以及现有的针对各危险源和危险目标的应急施,及时、有效地指导应急救援工作。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作为应急救援组织行动的指南,在整个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近几年来,有不少生产经营单位已制定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这些预案在应对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很多预案的框架结构与层次不尽合理,目标、责任与功能不够清晰、准确,运作程序缺乏标准化规定。为解决这些问题,2004年4月8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布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为了贯彻

12、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解决目前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要素不全、操作性不强、体系不完善、与相关应急预案不衔接等问题,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于2006年9月20日,发布了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并已于2006年11月1日正式实施,为生产经营单位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提供了总体框架和思路。3 .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生产经营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风险大小

13、以及生产规模不同,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就不完全一样。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公司、企业(单位)到车间、岗位分别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处置方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应做到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清楚,应急管理责任明确,应对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资源准备充分、立足自救。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

14、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1)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2)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订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3)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界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而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

15、案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束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4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组织机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是政府为减少事故的社会危害、及时进行事故抢险、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按照预先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进行的事故抢险救援工作。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快速高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属地为主、协同配合、资源共享”的原则。目前,我国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尚不完善,专业应急救援组织的建设也刚起步。随着生产社会化的不断深入,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是保障我国经济快速稳健发展和构筑和谐社会的必

16、然要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对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提出了要求。国家将在现有的生产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用两年的时间,分三步建立国家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第一步是在半年内组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等国家级应急救援机构;第二步是在一年内组建矿山、危险化学品、工业和公众安全等专业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第三步是组建区域救援队伍和各级地方应急救援机构。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进行事故抢险,但仍无法控制事态时,就应及时向政府请求外部应急救援,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是政府的职责。政府按安全生产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启动不同的响应等级,对事故实行分级响应。应急响应级别分为四级:I级为国家响应,级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响应,In级为市、地、盟响应,IV级为县、区响应。不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