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遗址》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明园遗址》教案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圆明园遗址?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我国有世界著名的景观,比方万里长城、秦兵马俑,这些景观至今保存完好,每年都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前去参观游览。但是还有一处奇观,虽然已经被毁坏,但我们不能忘记,因为它曾经是那么美丽,也因为它记录着中国所受的耻辱,它就是一一圆明园。有没有人去过圆明园?你看到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上一周我们学习了法门寺,季羡林先生在文中表达了对祖国灿烂文化遗产的自豪和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思考,引导人们应该正确对待古代文化遗产。在我国历史上,一共经历了七次大的古代文化遗产流失,其中圆明园罹难的严重破坏性让我们记忆犹新。1860年,英法联军抢掠、燃烧了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
2、,大火连续烧了三天。圆明园自康熙以来历代帝王所藏的纯金、镀银、玉雕、铜铸佛像达10万尊以上,自此悉失;圆明园文源阁所藏?四库全书?收典籍3503种,计79337卷,自此悉失;圆明园所藏商周青铜器、历代瓷器精品、古籍孤本、名人书画等等逾千逾万,无以胜计,自此悉失。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再次遭殃,包括?永乐大典?在内无数宫廷所藏的珍贵文物和古籍遭列强洗劫。经此浩劫,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至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圆明园经历了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燃烧、抢掠,沦为一片废墟。那么圆明园成为废墟之后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翻开课本,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绍圆明园遗址的。二、请大家快速阅读
3、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1、朗读黑板上的几个字词:荟萃鸟瞰闿廓瀛ying)甲胄(ZhiU)悲怆(ChUdng)“玄,是古代印度宗教的桔祥标志。显现金光,如来佛胸前有玉字。伴随着佛教的东进一起传入中国,一开始,“玉字是“德音和“王音一起混读,到唐代武那么天时期,那么定音为“万。义为“桔祥万德之所集。佛经中又写作。中国佛教对字的翻译也不尽一致,北魏时期的一部经书把它译成“万字,唐代玄奘等人将它译成“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唐代女皇帝武那么天又把它定为“万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桔祥功德。“茫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右旋,一种是左旋(“王)o佛家大多认为应以右旋为准,因为佛教以右旋为桔祥,佛家举行各种佛教仪
4、式都是右旋进行的。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个被佛教徒视为桔祥和功德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符号,与德国法西斯纳粹党旗标志是不是很相似啊?这个标志是希特勒亲自设计的,它是红底白圆心,中间嵌一个黑色“王字。希特勒对他们设计非常满意,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象征。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说:红色象征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思想。货字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斗争的使命。后来,希特勒还为他的冲锋队员和党员设计了“引字臂章和“小字锦旗。希特勒选“王字做标志的原因,有几种说法。一种主流说法是根据纳粹党名设计的。纳粹党的意思是“国家社会党,在德文中“国家和“社会的字头都是“s,两个字头交错重叠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字形
5、状。不过,佛家“FE是金色,纳粹”王是黑色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刘霆昭,1952年出生于北京,是我国第一位记录中国远洋走出去的记者,他的光辉之旅被记入中国新闻年鉴,被喻为“中国新闻界的郑和。他,是北京新闻战线的一位老兵。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工作多年,并积极创办了?北京电视?和?北京现代商报?等报刊。他自号为铁木,在记者生涯中他最难忘也最危险的当数在对越自卫还击战期间进行战地采访的那段经历。在广西云南边境时发现了一种劈不裂、摔不碎、泡不腐、砸不烂的坚韧植物。有感于心,他便立了铁木二字做号。他热衷于民生新闻的采写和创作,将记者心中的笔升华为解决人民群众问题的利器。先后创作了?能不能少挨点挤?
6、、?中草药变垃圾,谁之过?、?取奶户的苦恼?、?53个单元哪去了?、?静心斋应向游人开放?、?为什么年年栽树不见绿?、?北京东南郊污染调查?、?管管北京站前的黑车?、?火车鸣笛扰民问题亟待解决?等关注民生的报道,他不仅准确反映了民生问题,而且还会多方走访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最后往往能够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积极支持,最终能落实下来。2、?圆明园遗址?是一篇写景说明文,作者采用新闻人的独特视角,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遗址概貌。三、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课文,并说说课文分别介绍了哪些内容?1、全文共八段,可分为三个局部。第一局部(1-3)概括介绍造园时间、园林盛景及园毁惨况。第二局部(4-7)按空间顺序依次介
7、绍了圆明园遗址主要景区的方位、景点。第三局部(8)以李大钊诗作结,痛斥毁园贼寇,激发读者的爱憎感情。1)我们先来学习第一段,看作者是怎么写文章开头的。这篇课文的开头跟我们昨天学习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也没有直接写圆明园遗址,而是从圆明园的修造时间写起,从康熙开始修建,先后营造150多年。从造园时间之长,可见规模之大。并引用清代诗人王闿运的诗句及英国牧师的惊叹语,赞美圆明园的盛景。然而就是这样先后营造了150多年的“万园之园却毁于八国联军的燃烧,毁于侵略者的入侵,沦为废墟。2)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遗址,作者开头却从造园时间之长、园中景色之美写起,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用意?作者意在通过当年盛景与现时废墟形成鲜明的比照,引起读者强烈的爱憎,从而使得读者从后文介绍圆明园景区及景点的字里行间,既惊叹于圆明园当年的瑰丽景色,又充满对侵略者毁园的丑恶行径的切齿痛恨。3)圆明园虽遭洗劫,但青山仍在,遗迹尚存,并且“近几年来,经过圆明园管理处职工的辛勤修整,一些主要景区已初露眉目作者这样写就使得读者在痛惜盛景被毁之际,心理上得到些许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