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缨《人间词话精读》1.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544798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缨《人间词话精读》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苏缨《人间词话精读》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苏缨《人间词话精读》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苏缨《人间词话精读》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苏缨《人间词话精读》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缨《人间词话精读》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缨《人间词话精读》1.docx(3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苏缨人间词话精读(1)这本书要做的事情,不仅仅是对人间词话的随文讲解,更着力处是将人间词话放进哲学、美学与时代的大坐标里。1;1954年12月27日,傅雷给远在波兰的长子傅聪写信,叮嘱他保重身体以备战钢琴比赛,最后还不忘记以舵工的姿态指导他读书要领:我个人认为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一个人没有性灵,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艺术总是相通的,钢琴家也需要借人间词话这把金钥匙来开发性灵,正所谓功夫在琴外,在一切技巧之外。但是,这把金钥匙易得而难用:人间词话,青年们读得懂的太少了;肚里要不是先有上百首诗,几十首词,读此书也就无

2、用。傅雷这番话虽然指出了人间词话的阅读门槛,却一点也不会令人生畏。肚里储备百余首诗词而已,这虽然算不得天下最简单的事情,至少也和困难二字绝不沾边。今天的中学生、大学生毕竟和傅雷时代的同龄人不同,只要按部就班地上过语文课,几乎都能轻松跨过这个门槛。所以傅雷在六十年前的告诫,在今天看来反而变成一种莫大的鼓励。也许正是出于同样的考虑,人间词话在今天被指定为中学生语文课外读物。但是,傅雷及其笃信者们实在大大低估了人间词话的阅读门槛,或者说,百余首诗词的阅读储备无论如何都要算是所有门槛中最容易跨过的一个。这倒不是说王国维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有意搞得多么高深莫测,而是因为人间词话是处于新旧时代之交与中西学术

3、之交的一部极特殊的理论著作,它的传统性使我们无法按照现代学术论文的严谨风格来理解它,它的现代性又使我们无法遵循中国古典文论的惯常套路来分析它。它在含而不露地以康德、叔本华的美学体系来阐释中国的古典诗词,而康德和叔本华,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这是两个何等令人生畏的名字啊,更何况王国维时而以中国传统诗论那种大大有欠严谨的表达形式来表达西方美学的严密体系所以人间词话可谓美学界的红楼梦:因为杰出,所以被仰望;因为复杂,所以使太多研究者以恋爱般的狂热投入聚讼纷纭的浪潮,由此开辟出各式各样的解读路径。认为人间词话通俗易懂的,也只有真正的门外汉了。为了便于普通读者理解,我在这本书里除了仔细分析理论背景之外,还会更

4、多地列举一些诗词实例,以作品选讲配合理论思辨,做足百余首诗词的积淀。2.乍看起来,人间词话太符合今天这个快餐时代的阅读风格:两三句话便是一个独立章节,只是作者零星记录下来的心得随感而已,既没有回环往复的逻辑思辨,亦不见构建理论体系的宏大规模,就连语言也只是古汉语里最易读的那一类罢了。但是,倘若我们真的以睡前三五分钟随手一翻的姿态阅读人间词话,就会不自觉地陷入无数个陷阱里去。最害人的陷阱是一些再常见不过的语词,譬如境界。境界”是人间词话最核心的概念,但它与精神修养其实没有任何关系,仅仅是叔本华美学体系的一件中式外衣而已。倘若王国维存心将人间词话写成一部理论专著,那么他对境界”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概

5、念一定会做出精准的阐释,并且会在全文当中一以贯之地使用这个术语,而他偏偏写的是一部札记或随笔,于是既不曾界定过自己的特殊概念,甚至同一个境界时而做美学术语来用,时而做日常语词来用,读者稍不留心就会混淆;再如理想”赤子之心优美宏壮崇高关系限制等,各有其西学背景,背后是一整套康德、叔本华的哲学和美学体系;再如兴趣这样的词,另是中国传统文论的专门概念,也不能以interest简单视之。阅读常会遇到这样的语词陷阱:有些词汇一望可知是专业名词,但有些专业名词披着日常词汇的外衣,常常能够迷惑读者。比如一本书的题目是P1antTissueCu1ture,三个单词都很普通,翻译过来是植物手纸文化,但这其实是一

6、本生物学专业书,正确的译名是植物组织培养。俞平伯曾在重印人间词话序中盛赞这部词话固非胸罗万卷者不能道,这话一点不错,王国维正是以十足的厚积做十足的薄发,而读者纵然不至于固非胸罗万卷者不能读,至少也要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才行。王国维在美学上的一大贡献是以西方的哲学、美学来分析、解释中国文学,所以为了读懂人间词话,我们首先要读懂王国维的西学背景,而事情的另一方面是,这部人间词话并非凭空立论,而是一部对话之书,时时处处都在针对着他那个时代的词坛风气,与当时词坛名宿和曩昔词学大家隔空过招。矫枉难免过正,所以我们若不想仅从字面上偏颇地理解王国维的一些观点,就有必要多做一些功课,了解他的对手们都有怎样的看家

7、本领。譬如我们不能孤立地理解一个点或一个线段,只有看清这个点或线段所在的坐标,才能够正确理解它的意义。这正是我这本书最着力要做的事情:梳理出王国维的学术背景,梳理出有清一代的文学背景,将人间词话准确标识在由这两个坐标轴交叉而成的大坐标里。我很希望读者可以从这个大坐标里获得高屋建令瓦的视角和融会贯通的体验,如此一来,人间词话的许多难点便可以不待解而自解,不待辨而自明。这也是我自己一以贯之的读书方法,我想这个方法是可以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阅读态度更为认真的读者不妨从本书附录”人间词话背景谈读起。虽然许多背景性质的、具有坐标意义的知识点我都会在正文当中随文讲解,但为了增加正文的顺畅感,我还是将若干内容

8、,尤其是理论性太强的内容,放到附录里集中解决。阅读人间词话还有一个难点,那就是西方哲学、美学的许多观点往往有违常识,尤其有违中国人的常识。比如美是客观的,不会有各花入各眼的情况,康德如是说;理性不是科学的基础,直观才是,叔本华如是说这些观点倘若出自无名鼠辈之口,发表于某个人声鼎沸的论坛上,无论其论证过程如何严密,都只会受到群起而攻之的待遇,使批评者们享受一场以智商和学养自矜的狂欢。当然,学如积薪,后来居上,先哲们某些敢冒天下之大不藕的高深见解确实在今天已经失去了立锥之地,但即便是那些彻头彻尾的谬论,也曾在思想史上光耀一时,在文明的进程里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石。换言之,一些观点即便是错的,亦不失为伟

9、大的错误,而伟大的错误往往比细小的真理更值得我们重视。5.人间词话评论词作,任何引述几乎都是一带而过,这在当时丝毫不曾侮辱读者的学养。但毕竟时过境迁,今天人间词话的读者已不再是,以至于太有必要对书中的引述做出详尽的解读。通常意义上的诗词讲解,重点无非是时代背景、人物生平和字词释义,但既然人间词话是一部美学之书,那么我对诗词的讲解也会相应地突出诗艺的一项:哪是好诗,哪是不好的诗,为什么好,或者为什么不好,都有道理在。中国的文艺评论有两个不算太好的传统,一是以玄解玄,一是以不解为解:前者爱说一些玄之又玄.大而无当的话,解释之语简直比被解释的对象更需要解释;后者过分强调审美的主观性,说一首诗为什么好

10、,因为我觉得好,为什么觉得好,因为心领神会,不可言说“。所以我很乐于引述朱光潜的一番见解:如果你没有决定怎样才是美,你就没有理由说这幅画比那幅画美;如果你没有明白艺术的本质,你就没有理由说这件作品是艺术,那件作品不是艺术。世间固然也有许多不研究美学而批评文艺的人们,但是他们好像水手说天文,看护妇说医药,全凭粗疏的经验,没有严密的有系统的学理做根据。我并不敢忽视粗疏的经验,但是我敢说它不够用,而且有时还会误事。如果朱先生看到今天的图书市场,一定会惊叹于有那么多的水手说天文,看护妇说医药的读物大行其道。原因无他,最能贴合外行人阅读趣味的作者往往也是和这些读者一样的外行人。于是,当谬论因为泛滥而变成

11、了我们的常识,我们对一切真知灼见自然也就培养出相当强大的免疫力了。幸或不幸的是,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这么做,也不是所有人都赞成这么做,甚至有人觉得似懂非懂、朦朦胧胧的感觉才是最好的。这也无可厚非,禅客相逢只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我尊重弹指派的深不可测,但我是讲理派。最后要说的是,我曾在2009年出版有人间词话讲评,当时限于篇幅,仅仅讲解了人间词话全部六十四章中的前二十三章。今天终于有机会续成完璧,并且对2009年版做了很大程度上的修订。毕竟几年过去,我又有了许多新的想法。苏缨2014年5月每一个文学评论家都会有自己最为标榜的美学趣味,或是性灵,或是兴趣,或是舂chng容大雅,或是雅人深致,

12、每每成为文人或派别头上的标签。作为美学概念,境界是指艺术品为我们营造出来的一种幻境,使我们可以轻易地迷失其中,浑然忘记了现实世界的存在。无论你看一幅画,听一首歌,读一首词,只要你深深陶醉了,陷入物我两忘的状态了,那么你就进入了它的境界”。之所以说词以境界为最上,并不意味着词以外的艺术形式另有审美上的最高标准,只不过相对而言,尤其是相对于诗歌而言,词于境界上的要求更高。我们初学诗词的时候,往往很难分清诗与词的区别,以为词就是不整齐的诗,诗就是整齐的词,于是当我们读到浣溪沙这类整齐的词牌,便很难理解这为什么是词而不是诗,更难理解诗与词究竟有什么本质性的区别。在古代的语境里,诗与词的分野好比古典音乐

13、与流行歌曲的分野,更加形象一点来说,好比巴赫与凤凰传奇的分野。诗,于诗人自身是言志的工具,于社会而言是教化的工具;而词,无论于词人自身抑或社会,都仅仅是一种娱乐手段罢了。宋代是词的第一个盛世,那时候文人写诗重在理趣,要把宇宙人生的大道理讲给你听,诸如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即便艺术性再强一点,也无非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或者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于是情趣的抒发便完全寄托于词了。文人在诗中端起架子,在词中放下架子。编纂文集,诗每每列于全集之首,词则完全不予收录。这意味着诗是大雅中的大雅,词是全然不登大雅之堂的玩物。所以我们才会发现,同一首诗哪怕流传有不同的版本,字句出入往往

14、相当细而同一首词的不同版本,非但字句会出入到几乎看不出是同一首词来,甚至关于创作者身份的说法也往往五花八门。在很长的时期里,词都不曾被人们认真地保存,著作权也不曾得到人们的认真对待。当然,古时候的音乐并不是今天意义上的音乐。儒家提倡礼乐之道,音乐是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化手段被标榜出来的。既然意在教化,旋律与歌词当然不可以轻浮。但是,哪怕是饱读诗书的土大夫们,也不可能彻底脱离低级趣味,总还想找一点轻浮的娱乐,好比一个人纵是听惯了瓦格纳的恢宏歌剧,甚至自己也能写出驰骋的女武神那样的庄严之歌,但总还喜欢在KTV包间里胡乱喝些佳酿,和小歌星们合唱几首通俗歌曲。这就是宋代士大夫经典的生活模式,词就是他们

15、放纵的休闲。词牌就是歌谱,每一个词牌都是一段固定的旋律。按照旋律的要求撰写新的歌词,是谓填词。一首词填好之后,便可以当即交给歌女演唱。然而古代乐谱是一种相当不严格的事物,于是随着时代嬉变,词的唱法渐渐失传,词终于变成了一门纯粹的文字艺术。当诗与词先后脱离了音乐,先后成为纯粹的文字艺术之后,原先的森严壁垒便显得毫无必要了。诗已经不再是庙堂雅乐的歌词,词也不再是酒筵歌女的浅斟低唱,又何必再存什么雅俗之分呢?于是到了清代,喜好填词的人不断为词争取地位,到了王国维的时代,词与诗几乎可以并驾齐驱了。时代的文学呼声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复在意词与诗是否地位相当,而是在意在旗鼓相当的地位上,较之于诗,词究竟有哪些特殊的妙趣。一切可以入诗的题材亦可以入词,反之亦然,但我们只要多读同一题材的诗与词,就会发现两者在表现形式上最本质的差异:诗永远是对称的,词几乎都是不对称的。正是因为这一点差异,诗宜于大开大合、往来畅达,词宜于吞吞吐吐.欲说还休。所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句子只能是好诗而不能是好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样的句子只能是好词而不能是好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联很宜于举例,因为作者晏殊既将它放进诗里,又将它放进词里。诗是一首七律,题为示张寺丞王校勘: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