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区市江阴市省幼儿园优秀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作品申报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区市江阴市省幼儿园优秀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作品申报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设区市:江阴市省幼儿园优秀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作品申报表作品名称:奇妙电话亭申报单位:江阴市南闸中心幼儿园申报者:缪晓蓉、俞秋衍、曹铭作品类别:请在所选定的类别口内划(每件作品只能申报一个作品类别)0科学类(KX)运动类(YD)益智类(YZ)艺术类(YS)建构类(JG)综合类(ZH)江苏省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制二。二二年四月填表说明1 .作品名称在一个展评作品名称下只能是一件玩教具或围绕某一具体教学内容的一组玩教具。2 .申报单位申报单位应为第一作者所在幼儿园或学前教育机构。3 .申报者申报者应是幼儿园教师或其他幼教工作者,可以以个人或多人合作的名义申报。多人合作作品应确定第一作者,其他为
2、署名作者,总人数不得超过三人。作者姓名、次序和名称等各种信息资料,一经上报不得更改,不能增加新成员。4 .作品类别由申报者按照作品的应用领域在所列的6类中自行选择,每件作品只能申报一个作品类别。5 .作品外形和结构用文字、图示、照片等方法介绍该作品的基本结构、整体造型、主要材料、外形尺寸。6 .作品主要功能和特点介绍该作品适合领域、适用年龄、基本使用方法和主要作用。7 .作品制作方法介绍该作品的制作过程,关键要领,可附图示说明。8 .使用案例选择利用该作品有效开展教育和游戏活动、体现教育价值大、游戏功能强的典型活动案例,附活动录像(时间不超过10分钟)。9 .表格不够可另加附页。作品申报表申报
3、单位概况园所名称江阴市南闸中心幼儿园西区分园办园类型公办地址江阴市南闸街道市新街75号邮编214405园所规模托班数O小班数10中班数11大班教12负贵人姓名刘丽手机邮箱申报者概况第一作者姓名缪晓蓉民族汉职称/职务教师学历本科性别女年龄27身份证号手机单位名称江阴市南闸中心幼儿园单位地址江阴市南闸街道市施元路27号第二作者姓名俞秋衍民族汉职称/职务教师学历本科性别女年玲33身份证号手机单位名称江阴市南闸中心幼儿园单位地址江阴市南闸街道市施元路27号第三作者姓名曹铭民族汉职称/职务教师学历本科性别女年龄29身份证号手机单位名称江阴市南闸中心幼儿园单位地址江阴市南闸街道市施元路27号作品外形和结构
4、正面:反面:上面:侧面:作品主要功能和特点生活中的声音无处不在,丰富多彩。仔细倾听,每一种声音都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对于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声音是什么样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幼儿的小脑袋里有着十万个为什么。“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我们抓住教育契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主动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和欲望,结合幼儿已有的打电话经验,我们制作了科学区材料奇妙电话亭,并将打电话的游戏情景贯穿其中,幼儿在情景体验游戏中看一看、听一听,感受声音的高低变化和多样性,在敲一敲、试一试这份游戏材料中探索发现声音产生的秘密,感受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关系等一系列现象。有趣的游戏不仅拓宽了幼儿的眼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5、,也提高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整体材料大气环保,采用了轻便容易搬动的KT板和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便于幼儿自主拿取材料,丰富的探索物品也启发幼儿善于发现生活中事物的特点和乐趣。造型设计成两个电话亭的样子,给幼儿创设了一个围合式的封闭环境,两个电话亭之间用管子相连接,即有安全感,又有互动性。游戏一:传声筒情景:喂喂喂,好朋友,请你快来听一听,我声音大不同。功能和特点:通过和好朋友打电话的方式聆听声音,不同的管子发出不同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奇妙。游戏二:奇妙的“七弦音”情景:电话接通前都会有美妙的彩铃响起,我们的电话彩铃是什么?让我们自己来创编吧。功能和特点:1、通过敲打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知道声音
6、是由多种物体碰撞发出来的,并尝试进行打击乐,也可以探索生活中其他东西发出的声音。同时锻炼了手部大肌肉运动。2、通过摇动矿泉水瓶里的物品,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多变和奇妙。废旧材料的收集也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引导孩子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物品也有乐趣。3、在相同瓶子里倒不同量的水,你敲我听,感受不同声音的奇妙,从而了解物体的大小相同、所放水的多少,都会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变得不同。接下来,敲击七弦琴听一段奇妙的音阶,尝试用敲打瓶子的方式也来创编一首属于自己的“七弦音”。感受音乐节奏的欢快和节奏特点,在听一听、敲敲打打的过程中感受快乐,享受音乐的熏陶,培养节奏感。这样的互动是寓教于乐
7、。游戏三:“看得见”的声音情景:声音是什么样的?快打电话,请好朋友来看一看你发现的小秘密。功能和特点:纸杯的大小适合大班幼儿小手抓握,通过探索合适的敲打物来敲打杯子底部,巧妙运用薄膜,感知薄膜上物体的跳动,在尝试中了解物体震动是发出声音的动作要素,震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大,强弱也就更为明显。也可与好朋友比一比玩一玩,谁让薄膜上的物体“跳”得最高,谁的声音就最大。作品制作方法1、首先将两块KT板各分成四等份,不割断,在上头割出四面的圆弧形,中间的一面割出两个正方形的洞。一个电话亭长IOOCnb宽60cm,共两个。2、用白色素描纸写好两块大的te1ephone的字,再分别写好四块板的标题,并剪下,背
8、后贴好双面胶。3、第一块好听的声音:集合不同大小的盘子、水杯、碗等物品,用热胶枪摆放好,并贴上标题。第二块好听的七弦音:将七弦琴、旺仔瓶、可乐瓶、椰汁瓶用胶枪贴在板上,并在里面倒上不同水位的水,贴好标题。第三块听的到的声音:用不同大小的矿泉水瓶里面装好小米、大米、芝麻、红豆、珠子并用麻绳串好,拿五个钩子依次排列,将瓶子按照大小排列,贴好标题。第四块看的到的声音:准备五个小超轻黏土盒子用胶枪贴在上部分板块上,准备五个一次性杯子、一卷保鲜膜、一盒皮筋,用一块长的KT板割出五个洞放置五个杯子,把板固定在下半部分的板块上,并贴上标题。第五块传声筒:在两块相对的洞上面各贴上四个钩子,在四根长管子的两端都
9、系好麻绳并挂在两边的钩子上。4、最后准备材料:将KT板割成一个小盒子并用胶枪拼接好,将筷子、吸管、胶棒、笔、勺子放置在盒子里。准备一些可以发声的材料放置在其中一个电话亭里,电话亭不连接,方便小朋友两边进去打电话交流。使用案例根据新纲要提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也是对儿童发展最具有价值的活动。它通过虚拟情境以再现成人的社会经验与人际关系,从而使儿童达到认识周围世界的目的。游戏体现了儿童与现实的一种特殊关系。因此,我们通过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材料的投放,支持幼儿在区角游戏中自由、自主、愉悦性创造性地游戏。幼儿或独自沉浸,或与同伴互动,大胆地与丰富新颖的游戏材料互动,获得
10、游戏的体验和身心各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案例一:传声筒真有趣区域活动时,韩韩的耳朵贴在粗管的一端,丁丁的嘴巴对着另一端说了一句:“韩韩。”韩韩拿起细管说:“你再试试这根细管。”丁丁又对着管子说了一句:“韩韩。”韩韩说:“这个的声音大(细管)。”丁丁说:“啊,我来试试。”他将粗、细两根管子轮流尝试完后,点点头。这时,韩韩递给丁丁另外一根粗管,丁丁摸着头说:“哇,这个管子更长更粗哎,亮闪闪的银色,像外太空人的衣服,我们来试试这个是什么样的声音?”在一番尝试之后,他走过来问:“老师,这两根粗管怎样连接到一起?”我手指在太阳穴旁做动脑筋想一想的样,他想了一会,跑去拿来一卷透明胶,和伙伴一起绕绕绑绑,将
11、两根粗管成功连接。这时,收区的音乐响起,韩韩对着管子另一端的丁丁说了一句:“音乐响了,游戏结束啦。”丁丁说:“好像有回声,明天咱们再来试试吧。”韩韩点点头。案例二:音乐人“噎喷蹬蹬”,韩韩拿着小棒槌在敲打着七弦琴,一段好听的声音响了起来,他不时摇动着身体、脑袋,嘴里咿咿呀呀哼唱着。从左往右一个个敲、从右往左一个个敲、随机一口气敲,两手同时敲尝试后,只见他拿起了旁边的水瓶,给易拉罐里倒了不同量的水,随后拿起小棒,左敲敲、右敲敲,边敲边跟着敲打的动作一下一下地点着脑袋。韩韩找到我,要求用手机播放一段野摩托,音乐一响,他就开始了自己的随乐打击,“动次打次。动次打次”。紧接着韩韩又拿起旁边的矿泉水瓶,
12、里面装了不同的颗粒物,发出了“沙沙沙,哗哗哗”的声音,一边敲着易拉罐,一边摇着手中的瓶子。“叮叮当当,DUang”这是丁丁拿着两只笔正敲着锅碗瓢盆。当音乐进入高潮部分,韩韩和丁丁相互嬉笑着,敲得越来越起劲;音乐慢慢的变弱了,他们敲得也慢慢变轻了。跟随音乐的变化,他们敲得一会重、一会轻、一会快、一会慢,直到野摩托音乐结束,他两不禁甩起了手,韩韩说:太刺激了,就像敲架子鼓,好帅啊。案例三:跳起来啦在刚开始接触材料时,韩韩先用勺子舀了一小勺大米放在杯子里,然后用铅笔敲了敲杯子的底部,但是杯子里的东西都洒了出来。这时,他又试了一遍,铅笔竖着来敲杯子底部,但是只敲了一下,杯子底部被捅出了一个洞。转身就要
13、离开,看着小伙伴们,回顾了十几秒,他又回头看了看材料,这次他拿起勺子当敲击工具,这次选择的是红豆,他收着脖子,手腕将勺子轻轻一敲杯底,红豆也跑了出来,杯子也差点飞掉了。韩韩在箱子里找找趁手的小棒,最后选择了一根圆头珠子的小棒,他同样轻轻一敲,“哇,终于听话了!”红豆在杯子上跳动,没有跳出来,杯子也没有掉落。他又去材料里找来了小珠子、小毛球分别都试了试,一遍又一遍,直到每一种都尝试成功。申报者确认事宜本中报考对所中报材料的作#著名由贵,同意主办单位根据需要公开、采用或出版所中报的材料微机为有较仞申报者签名:智殷夕月中日同意上报该作品参加省幼儿园优秀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我们已要求该作者所在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对该作品做了资格审定,申报内容属实。主管领导签名:公章年月日申报单位意见设区市教育管理部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