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课程实施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小学课程实施计划.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心小学课程实施计划辛集中心小学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的精神,确保我校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全面深入实施,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2、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关系,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
3、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不断丰富社会经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三至六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一至六年级设综合实践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国家通过设置供选择的份科或综合课程,提供各门课程课时的弹性比例和地方、学校自主开发或选用课程的空间
4、,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应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三、小学阶段课程设置辛集中心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四、课程设置的说明1、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运动会、社会实践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晨会、班队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在地方与学校课程中自主安排。2、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可以分散安排、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集中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安排。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课程层次化、多样化的体现,学校
5、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综合本地人文、自然的优势和传统,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份利用各类的课程资源开发地方与学校课程。在课时的具体份配上要体现课程均衡性原则,其它学科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地方和学校课程的课时。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各学科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学校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小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四年级,每周一课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安排。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每学年各一周,可集中安排,也可份散安排。3、课程的设置既有份科课程,又有综合课程。学校依据实际既可选择份科课程,也可选择综合课程,或部份选择综合课程。进入新课程的区应有
6、部份学校开设综合课程,并逐年有所扩大。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4、国家提出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我校根据实际需要,已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加快小学英语教学的普及步伐,要根据实际确定本校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工作的目标和步骤,加快推进小学英语教育,扩大小学英语的开课面,提高小学英语的开课率。5、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专题教育的内容如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也可从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或班队活动时间中安排。第二篇:老城中心小学课程开发计划2500字老城中心小学课程开发计划一、指导思想:21世纪的今天,社会
7、各个层面都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本轮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也给了学校更多的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空间,充分体现了课程管理的开放性和民主化。毋庸置疑,学校课程将成为本轮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为此,我校将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课改纲要)的精神,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办学目标,本着对国家、民族负责的态度,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以及对社会、家长负责的精神,努力开发和建设好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二、
8、开发依据:1 .以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依据,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和形成学生健全个性和自主的人格。2 .以课改纲要、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等为本轮课程改革中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政策依据和指导性文件3 .以学校的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为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实践依据。4 .学校、社区现有课程开发资源的概况:团我校与老城街道开展文明共建活动。团学校环保护绿中队开展的德育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顽强的生命力。团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室、科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少先队大队部等设施为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提供了硬件上的支持。团我校具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
9、精良、朝气蓬勃、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这为课程改革实验提供了充分的人力保隙。团我校地处肥城市郊区位置,地理、环境、交通都十分便利,这为学生走进社区、体验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三、学校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1 .发现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愿望,促进学生的发展。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轻负担、高质量的前提下打下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3 .探索能够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理念,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4 .建设一套能够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学校特色、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学校课程体系及其校本教材,逐步拓展学科
10、教学内容,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开拓儿童的视野,指导儿童的生活,倡导乡土文化,形成学校特色。5 .建设一支既能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又能参与研究和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队伍,培养复合型的全科教师。四、学校课程的开发策略:1 .成立学校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争取教办的领导与支持,聘请专家来校指导课程开发的研究工作,提供相关的教育理论资料及其信息。领导小组组长:王正组员:袁鹏胡华冀春玲刘式彬2 .充分依靠广大教师、家长以及共建单位,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各种信息和资料,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3 .建立相应的学校课程开发、评估、甄别制度,将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同教师的业绩考核挂钩,想方设法调动
11、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投身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4,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实验工作。五、学校课程的开发内容:1 .学校德育课程:以遵守公共秩序、讲究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为核心的基本行为规范教育,指导儿童生活,促进人际交往,从小培养国家与公民意识。具体内容包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和习惯等;在校遵守小学生守则,在外遵守公共秩序,讲究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等;学会诚实守信,参加活动遵守游戏规则;具有民主合作意识,讲求公平、公正;学会关心、帮助、体谅他人;举止文明,有礼貌,懂礼仪;具有集体、国家、民族、世界等方面的基本意识。2 .社会综合实践课:团尝试解决跨学科的学
12、习问题,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使单科课程的学习呈现开放的态势,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走进社区,体验生活,解决社会、生活发展中客观存在的具体问题,诸如环境卫生、社区管理、交通安全、人口增长、心理健康、国防教育、税收、绿化等方面的内容。这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不能局限在单个学科内进行,应该注重多门学科的合并与重组,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拓展学生对自然界的了解、对国家的理解、对世界的认识等方面的视野,让学生明确自己作为一个公民所应承担的责任和所应履行的义务。3 .在各科教学中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把独具特色的校园
13、文化建设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人性化的主题和人文主义精神。六、学校课程的开发方法1 .突现综合课程,使综合课程不再局限在学科内进行,而是更多地涉及到学生的社会生活领域。2 .研究活动课程,通过实践、体验、活动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沟通,从中获得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3 .开展研究性学习,推进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与探究。七、学校课程的教育评价:建立以过程评价、自我评价、动态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为评价的根本目的。1 .评价应该伴随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在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注意给予学生积极的正面评价和成功的心理体验。2 .评价主体的开放性,即校长、教导主任、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代表,甚至其他关心、支持教育工作的社会热心人士,均可参与对学校课程开发与研究的评价。3 .动态化的评价方式,即给予多次评价的机会,允许评价针对不同的侧重点,通过定性或定量的评价与描述,促进师生双方的共同提高与发展。4 .评价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即教师评价采取自我评价为主、学校评价为辅的方式进行,并以过程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主,促进教师在学校课程开发中独创符合自身教学风格和特色的校本课程;学生评价采取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三结合的方式进行,让每个学生从评价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