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大单元学习8宋元都市的吟唱: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元大单元学习8宋元都市的吟唱: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七下大单元教学设计】宋元大单元学习8:宋元都市的吟唱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单元分析与大单元设计建议】宋元时期的表层主题有二,一为民族关系发展,一为社会变化,暗藏的主题为中原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本单元的8节课内容便是围绕这两个主题来编撰的,其中第6课讲北宋的统治和重文轻武的政策,第7课讲北宋和辽、西夏之间的战和关系发展,第8课讲金的崛起和南宋偏安,第9课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展现了宋代经济的繁荣发展,第10课和11课讲述了蒙古的崛起,元朝的统一和元朝对民族交融、边疆治理的贡献,第12课和13课从都市生活、文化科技和中外交通等方面展现了宋元时期的社会变化和历史贡献。其中,6-8
2、课加上IOT1课讲述的是辽宋夏金元等政权的对峙与民族关系的发展,9课加上12-13课,与宋元时期的社会变化有关。在进行大单元整合学习时.,不必打破课与课之间的界限,但是可以通过简单调整课节的顺序,围绕单元主题进行重组,前5个课时围绕“民族关系发展”来学习,完成6-8课的学习后,暂时跳过第9课,开始10和11课的学习;完成宋元政治史的学习后,后3个课时围绕“社会变化”学习,回过头来学习第9课与12T3课。【课时目标与单元目标】【课时教学目标】重点:宋元都市文化繁荣的表现,宋词元曲的代表人物,司马光与资治通鉴。难点:全面了解宋元市井文化,感受宋词元曲的文学魅力。【大单元教学目标】2023新课标要求
3、如下: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与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通过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和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通过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设立行省、宣政院等制度,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在大单元主题上,应该掌握这一时期的政治变化
4、与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表现。在学习“民族关系发展”这一主题时,应该通过对6、7、8、10、11课的学习,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与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通过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通过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设立行省、宣政院等制度,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在学习“社会变化”这一主题时,应该通过对:9、12、13课的学习,了解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印刷术、
5、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学习英雄人物事迹,感悟中华民族精神,通过8课中岳飞和10课中文天祥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大单元学习规划】计划用10个课时完成本单元的大单元学习,具体安排如下:学习课时学习主题所学内容所属课节1大单元学习规划,整体认知宋元时期的主题内容,准备后续大单元学习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王安石变法63契丹族和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和北宋的关系74民族关系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85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06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行省
6、制度、元朝对边福地区的管辖117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98社会变化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司马光和资治通鉴129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发达的中外交通1310大单元学习归纳,在完成内容的学习后,围绕主题归纳知识,加深理解其中第1课时与第10课时为大单元学习导言和总结,课程安排紧张的老师可以略过第10课时,但是第1课时不建议跳过,我认为大单元教学的前提,就是要在开始学习前,尝试培养学生对大单元大概念的认知,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展示大单元学习规划和课件标题,展示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列出学习目标,通过一目了然的课时规划和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
7、学习状态。因为本单元的每课时都是完整的一节课,所以可以利用好每课前面的序言,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重点。求无时期大单元学习规划学习课t学习主题所学内,所属濠节1大单元学习规对.整体认加宋元叶剧的主建内容,湛备后耀大单元学习2民族关系宋大祖修化中央集权、童文程式的改氯、王安石大法63*ft*.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和北宋的关系74女兵萩的疆起、金灭汉及北宋、南宋的偏安85成志工才统一蒙古.蒙*灭西夏与金、元朝的住立与统一106元If111城和民族交融、tt4M.元朝时边*修区的管S117社会变化农生的发展.手工业的兴金、商业贸舄的繁荣98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加元、司马光和资治通饕)129活字卬剧术
8、的发明.指南什火莉的应用、发达的中外交.通1310大单元学习旧的,在完成内8的学4后.四晚主题以加乐识,加深理解二、新课讲授温故知新:宋代的经济发展师:温故知新,带领学生回顾宋代的经济发展,以商业繁荣为基础,引导学生了解宋元都市文化的繁荣与商业繁荣之间的关系。商业贸易繁荣表现1:商业空前繁荣一一大城市表现2:最早纸币出现一一交子表现3:海外贸易兴盛一一市舶司表现1:南方手工业繁荣超过北方表现2:棉纺织、制瓷业、造船业温故知斯:宋代的饺济发覆两宋经济生:温故知新,回顾宋代经济的发展。表现1新技术一一耕种技术提高农业上新发展表现2:新品种-高产的占城稻表现3:新地域一一江南深度开发师:引导学生阅读
9、第12课的序言(红字部分),从中提取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在与学生共同序言中的关键信息时,可以通过自己拟定的题目“任务一:宋元的都市生活;任务二:宋元的文化创作”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感知度。生:阅读序言,获取关键信息。知新学习一:繁华的都市生活师:设置【任务一】,温故知新,以上节课所学的宋代商业繁荣为切入点,提出问题:两宋时期,商业发展,出现了繁华的大都市,都市中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54-56页,了解宋人的都市生活。生:阅读教材,了解宋元的都市生活。师:鉴于这部分内容比较琐碎,以事物发展的逻辑引导学生,从商业发展一城市繁荣一市民阶层一市井文化这一线索学习本部分内容。宋元的都市生活1
10、 .有都市然后有都市生活:开封、临安、大都等都市;商贸文教发达,社会生活丰富多彩。2 .都市生活的体现(案例)大相国寺的繁华与热闹:场地广阔,庙会热闹,既有交易,又有表演。3 .有都市然后有市民阶层4 .有市民然后有市井文化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勾栏:瓦子中专供演出之地夜市:商业夜市与文娱夜市文娱:杂剧兴盛与蹴鞠流行节日:春节、元宵、中秋生:根据老师的提示梳理宋元都市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与表现。师:通过视频扩展补充蹴鞠运动,展现宋代的娱乐活动。生:通过视频了解宋代的蹴鞠运动。师:趁热打铁,总结都市生活这一部分的学习。生:总结所学,全面了解宋元的都市生活。知新学习二:宋元的宋词元曲师:设置【任务
11、二】,温故知新,从北宋重文轻武、注重发展文教事业的积极影响出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56-58页内容,了解宋词元曲。生:阅读教材56-58页内容,了解宋词元曲。师:首先带领学生从大概念上了解宋词以及宋词的代表人物,接着借助课本简单了解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词风,最后通过跨学科教学的形式,精选几首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代表作,以真正的诗词展现作者的词风,带领学生感悟宋词的魅力。苏轼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故国神
12、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翦江月。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特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简单解读:豪迈而飘逸,写景抒情议论结合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英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简单解读:苏轼词的另一大风格(也是他本人最大的特点)一一旷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1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欠,明月夜,短松冈。简单解读:苏轼悼念亡妻之作,这首词并不豪放,而是情真意切。解释说明:本人认为,历史课上的跨语文学科教学,不必拘泥于语文的详细解读,而主要是通过引用文学作品作为素材,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文学作品的魅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李清照代表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
14、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简单解读:李清照早期的词风:感情中的思念和生活的无忧忆秦娥咏桐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本首词乃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南渡之后,李清照递遭家破人亡、沦落异乡、文物遗散、恶意中伤等沉重打击,又目睹了山河破碎、人民离乱等惨痛事实。这首忆秦娥就是词人凭吊半壁河山,对死去的亲人和昔日幸福温馨生活所发出的祭奠之辞。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
15、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霆。点滴霖霆。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这首词作于南渡以后,通过雨打芭蕉引起的愁思,表达作者思念故国、故乡的深情。上片咏物,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永结、郁郁寡欢的心情和意绪。我本山东女,流落在江南,夫亡故国陷,蕉叶不堪卷。(陈华友读后感)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绍兴四年(1134年)九月,李清照避难金华,投奔当时在婺州任太守的赵明诚之妹婿李擢,卜居酒坊巷陈氏第。在金华期间,李清照作题八咏楼诗,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其“江山留与后人愁”之句,堪称千古绝唱。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后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