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20162023年.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555135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市武进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20162023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常州市武进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20162023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常州市武进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20162023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常州市武进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20162023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常州市武进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20162023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州市武进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20162023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市武进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20162023年.docx(2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常州市武进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2016-2023年)序言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市武进区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为武进城乡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建筑业的生产方式普遍存在着建筑资源能耗高、对环境影响大、生产效率低下、建设周期较长、工程质量和安全堪忧等问题,武进的建筑行业亟需向绿色环保、质量效益转变,以适应武进建筑产业升级、创新转型的需求。建筑产业现代化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将彻底转变建筑业生产方式,全面提升建筑品质,实现建筑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以建设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区为契机,加快推进武进区建筑产业现代化

2、步伐,研究制定武进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对促进武进经济结构调整,助力新型城镇化,当好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排头兵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章发展现状武进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南枕太湖,西衔膈湖(西太湖),与上海、南京、杭州各距百余公里,4条铁路、5条高速、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常州机场可直达北京、深圳等国内20多个主要城市和日本名古屋、泰国曼谷等多个国际城市,“水陆空铁”交通极为便捷。区域总面积1066平方公里,下辖11个镇、5个街道、1个国家级高新区、1个综合保税区、1个省级高新区、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和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户籍人口92.4万,常住人口143.5万。武进是国家级

3、生态区,也是联合国环境署命名的国际花园城市、”最佳人居环境特别荣誉奖”城市和中国首个“人居实验城市”,太湖湾7公里滨湖岸线、西太湖164平方公里水面和享有“城市绿肺”之称的新天地,都彰显着独特的生态魅力。经过20多年的精心打造,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6.6平方公里城市核心区形态日趋成熟,商务商贸、休闲娱乐、金融服务等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一座现代之城、宜居之城、魅力之城加速崛起。1. 1武进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武进区通过全面部署实施“产业培育、城乡一体、生态文明和改革创新”四大战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城乡新格局、建设美丽新武进、支撑区域率先发展。全区各级、各部门全面落实“加力城

4、乡一体,加速生态文明”的发展主题,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大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十二五”期间,武进区发扬“实干领先、大气和谐”的新时期武进精神,创新实干,稳扎稳打,亮点纷呈,武进形象得到全面展示。2011年,全国首个部省共建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顺利落户。2012年,武进高新区升为国家级高新区。2013年,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精彩绽放。2014年,武进国家高新区列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5年,原武进区和原戚塞堰区实现融合,逐步形成新武进的发展格局。武进区的经济发展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综合实力始终位居全国市辖区前列。2015年,武进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30亿元

5、,增长8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4亿元,增长8%;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4650元和23620元,增长7.8%和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61亿元。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7、1.6和1.7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三次产业比例达2.5:56:41.5;省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2015年,武进荣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区“三连冠”,蝉联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第三名。城镇建设方面,武进区完善功能配套,优化人居环境,改善城乡面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4.7%,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

6、适宜居的现代城乡新局初步形成。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32亿元,每平方公里公路网密度3.1公里,位居全省前列。完成26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提升任务,牛塘镇纳入中心城区管理范围,“三路一街”功能布局基本成型。清水工程、蓝天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等全面实施,创成国家生态区、全国“十二五”首批生态宜居区,全国环境优美镇、国家级生态镇全覆盖,所有村庄达到环境整洁型标准。持续增加资金投入,全力落实惠民举措,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民生保障累计投入230亿元。1.2武进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基础与发展瓶颈1.2.1 武进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基础和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武进区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2015年武进区完

7、成建筑业总产值276.31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5.85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1830亿元)4.1%,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富民安民的基础产业。优势建筑企业的快速成长,产业集中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效提升了武进区建筑业的总体实力和竞争能力,为武进区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政府大力推动成立工作推进机构。武进区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建筑发展及建筑业转型升级工作,2015年2月11日成立了武进区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24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区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的研究决策、整体推

8、进、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2015年4月,发布了2015年武进区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要点;2015年5月,组织编写了武进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2016-2025)纲要;2016年9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武政发2016168号)。这些文件根据国家、省、市出台的文件精神,结合武进区实际,从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工作、政策措施、组织保障等方面为武进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明确了行动纲领。(2)绿建区发展态势良好,产业链初步形成2011年11月,住建部授予武进区全国首家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希望在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上先行先试,探索

9、经验和模式。绿建示范区位于武进中心城区西南部,西太湖东岸线,总面积约15.6平方公里。创建四年以来,在科学规划的引领下发展,空间格局逐步明晰、产业影响逐步扩大、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呈现,品牌效应凸显,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态建设持续发力,服务功能不断强化,发展环境全面提升。2014年武进区绿色建筑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的成立,为绿建区打造成为绿色建筑技术集成区和绿色建筑创新创业区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武进区获得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区称号,绿建区是其核心创建区,区内企业一一绿建板业同步获批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部品生产类)。四年来,绿建区招商引资效果显著,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在建筑产业现代化领

10、域,绿建区已成功引入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十余家。其中,建筑产业化设计类企业有江苏筑森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施工类企业有上海研碎治筑、江苏华宇建设、常州明大建设等;技术咨询类企业有江苏营特;构配件生产及施工安装企业有上海研佐治筑、新加坡季氏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检测类企业有常州建科院、常州建材院、北京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绿色建材企业有北京太空板业、诺森等;设备制造企业有格瑞力德;建筑机械企业有贝赛尔;可再生能源企业有江苏绿和;建筑技术集成一体化企业有常州思贝尔、常州天经、北京天易等,产业集聚已初显成效,产业链已初步形成。(3)预制构件产能初具规模为解决武进区有效供货半径内缺少预制混凝土构件

11、生产企业的问题,绿建区引进上海研碎治筑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在区内投资人民币1亿元,建设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高新区同时引进新加坡季氏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建造4条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线。随着自主转型及招商引资的齐头并进,预计到2016年底,武进区有望初步具备预制构件生产能力。(4)示范工作有序开展江苏省绿色建筑博览园,总建筑面积16950平方米,均采用工业化方式设计、建造,集中展示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结构、胶木结构、模块化等建筑结构体系,具有较高的建筑构配件预制率及装配率,同时注重应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智能化、雨水收集、中水回用、门窗遮阳一体化等等可复制、可推广的建筑集成技

12、术,取得了积极的示范作用。新城帝景36#高层住宅是江苏省首批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项目,总建筑面积25391.79平方米,总体预制率约65%,成品房交付,在省内达到领先水平。此外,采用新加坡季氏工法预制框架结构、中空板技术体系的常州市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采用胶木结构体系的常州市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武进区鸣凰中心幼儿园、常州市新城阳光中心幼儿园等公共建筑,正在申报省级示范项目。总体来讲,武进区的示范项目在数量、规模方面尚不突出,但涉及的建筑类型和建筑结构体系广泛,技术先进,市场反映良好,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1.2.2 武进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瓶颈目前,武进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工作以试点示范项目

13、为先导,以绿建区为平台,在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产业布局不完善、技术储备不足、人才资源匮乏、市场发育不良、政府监管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I)产业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2015年武进区建筑业一级企业54家,二级企业118家,三级企业202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76.31亿元,增长-10.48%,全区建筑业增速明显放缓,产能过剩等矛盾较为突出。以新墙材企业为例,武进区现有14家,其中混凝土砌块生产企业8家,加气块生产企业4家。2015年,武进区墙体材料产量7.3亿块,比上年增长-40.6%0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对混凝土预制墙体的需求将快速增长

14、,砌块企业的市场份额将被进一步压缩。在大多数现有混凝土制品相关企业产能过剩的同时,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却显得产能不足。纵观全局,武进区在建筑产业现代化全产业链上,从研发、设计到生产、物流、装配,以及信息化管理的各类企业,总体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和产能不足的困境,亟需产业规划指导产业合理布局,在发挥产业集聚优势的同时,确立合理的分布服务半径;在鼓励发展不足产能的同时,又要有效控制和平衡,防止产能过剩。(2)技术储备有待进一步增强通用化、标准化和体系化是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和保证。目前,通用的现代化建筑标准体系仍然在起步阶段,缺乏针对不同建筑体系的技术标准、设计标准、管理标准、生产标准、验收

15、标准、计价标准等;各种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各行其是,以单项技术推广应用为主,缺乏技术体系的整合建构。武进区建筑产业链上各方主体对目前的标准体系、技术体系认知水平差别很大,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不足,普遍欠缺技术的集成应用能力。(3)人才瓶颈亟待进一步突破2015年末,武进区建筑业从业人员13.04万人,然而其中有建筑产业现代化研发、设计、构件制作、构件安装、管理等经验的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尤其缺乏以下几类人才:一是具有工业化建筑设计经验的技术人才,包括建筑、结构专业人才,尤其缺少能将主体与装修等方面糅合在一起的设计师和设计深化阶段的专门人才;二是符合建筑工业化工厂制作

16、、现场安装技能要求的产业工人;三是建筑工业一体化管理的项目经理;四是具有建筑工业一体化监督管理经验的监管人才。(4)市场发展有待进一步培育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对建筑建造方式的一次变革,对设计、施工、建设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发生重大影响。几十年来现浇建造方式形成的路径依赖,不论是建筑产品的供给侧还是需求侧,都习惯于驻留于这一舒适区。开发企业对变革带来的产品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存在顾虑,建设参与的各方企业忧虑项目是否落地、市场能否形成,建筑的终端使用和消费人群对新的建造方式存在建筑质量、安全、舒适性等方面的疑虑。认识不足、动力不够,导致建筑产业现代化相关市场发育缓慢。(5)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健全在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的初期,政府的引导和政策的支持至关重要。目前,针对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上层政策的系统性制定仍然不足,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建造模式的工程造价和定额体系、招投标管理办法、工程总承包运行机制、建筑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