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复习资料:生理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556538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复习资料:生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理学复习资料:生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理学复习资料:生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生理学复习资料:生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生理学复习资料:生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理学复习资料:生理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复习资料:生理学教学大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一章绪论1、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内环境和稳态的定义。2、掌握体液调节、神经调节、自身调节的概念;反馈控制系统,正、负反馈;前馈控制系统。3、熟悉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研究的3个水平。4、了解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生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生物节律;生理学发展的历史;生理学展望。附本章教学提纲一、生理学(PhySioIogy)概述(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二)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三)生理学研究的3个水平:细胞及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整体水平二、生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三、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Inet

2、ab1o1iSm)(二)兴奋性(excitabi1ity)(三)适应性(adaptabi1ity)(四)生殖(reproduction)四、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生物节律(一)内环境(interna1environment)和稳态(homeostasis)(二)生物节律(biorhythm)五、生理功能的调节(一)自身调节(autoreguIation)(二)体液调节(humora1regu1ation):旁分泌(ParaCrine)调节;自分泌调节(autocrine);神经内分泌(neuroendocrine)(三)神经调节(nervousregu1ation):反射(ref1ex);反射弧

3、(ref1exarc)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基本成分组成;非条件反射(UnCOnCIitiOnedref1ex)和条件反射(conditionedref1ex)六、人体内自动控制系统(一)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negativefeedback)和正反馈(POSitiVefeedback)(二)前馈控制系统七、生理学发展的回顾和展望(一)生理学发展的回顾(二)生理学展望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掌握常见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1、单纯扩散:定义及扩散物质2、易化扩散:定义、扩散的两种类型及特点、Na+、K+通道的阻断剂3、主动转运:定义及特点,Na+K+泵的

4、本质、功能及钠泵活动的意义4、了解出胞和入胞物质转运二、细胞生物电现象和产生机制1、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掌握其定义、特点及产生机理动作电位:掌握其定义、特点及产生机理兴奋的引起:掌握阈电位的概念、锋电位的引起及阈电位和阈强度在概念上的区别局部兴奋:掌握其定义、产生机制及特点2、掌握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3、掌握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机制及特点三、肌肉的兴奋和收缩1、神经一肌肉接头处的化学传递了解神经一肌肉接头处的结构掌握神经一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掌握神经一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征2、了解骨骼肌的基本结构肌小节的概念和肌管系统的作用肌丝的分子组成3、骨骼肌的收缩机制掌握兴奋一收

5、缩耦联的三个主要步骤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4、了解前、后负荷及等张(长)收缩的概念附本章教学提纲一、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模型(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1 .单纯扩散(SimP1ediffusion)02、C02等脂溶性气体分子,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2 .易化扩散(faci1itateddiffusion)不溶于脂质的物质,在膜蛋白的介导下,也能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1)通道的易化扩散1)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ionchanne1)转运离子2)通道的共同特征:通道对离子具有高度选择性;通道转运离子的速度很快;离子经通道的跨膜移动以电

6、一化学梯度作为动力;通道受不同的因素调控,从而决定其开放还是关闭。3)通道的分型:电压门控性通道(vo1tage-gatedchanne1)化学门控性通道(chemica11y-gatedchanne1)、机械门控性通道(mechanica11y-gatedchanne1)。(2)经载体的易化扩散(载体转运)1)葡萄糖和某些氨基酸等物质的跨膜转运是在称为载体(CarriCr)的蛋白质帮助下完成的。2)载体转运的特征:物质转运顺浓度梯度进行;具有饱和性;具有严格的结构特异性。3 .主动转运(activetransport)物质(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由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参

7、与,必须由被转运的物质外部(膜或细胞)供给能量。(1)钠一钾泵(简称钠泵,sodium-potassiumpump,或称Na+-K+依赖性ATP酶)D结构2)转运过程:分解一个ATP分子,逆浓度差把3个Na+由胞内转运到胞外,同时逆浓度差把2个K+由胞外转运到胞内。3)生理意义:维持细胞容积;细胞内高K+为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维持K+iK+o,Na+0Na+i,产生生物电从而维持兴奋性的重要前提条件;Na+的不均衡分布构成了继发性主动转运的条件。(2)其他的泵(3)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activetransport)又称联合转运或协同转运(cotransport)D由细胞膜特殊蛋

8、白质参与,称为转运体蛋白或转运体(transporter)2)由势能储备提供能量3)同向转运:与Na+扩散方向相同。逆向转运:与Na+扩散方向相反。4 .出胞(exocytosis)和入胞(endocytosis)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的跨膜转运。被转运的物质由膜性结构包围后进行转运。Ca2+在物质出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细胞的信号转导(一)信号转导概述(二)几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途径1.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1)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通路中的信号分子1)G蛋白耦联受体当受体与相应的化学信号结合时,受体被激活,激活的受体使G蛋白激活。这种受体称G蛋白耦联受体(G-protein-coup1

9、edreceptor)又称促代谢型受体(metabotropicreceptor)0由一条多肽链组成,形成7个跨膜区段。2) G蛋白(鸟昔酸结合蛋白,Guaninenuc1eotide-bindingprotein)由Q、8、Y三个亚单位组成。亚单位起催化亚单位的作用。未激活时与GDP结合,激活时与GDP脱离,而与GTP结合。此时Q亚单位和B、亚单位分离。并使效应器酶激活。3) G蛋白效应器4) 第二信使(secondmessenger)定义可作为第二信使的物质第二信使的作用:第二信使可激活蛋白激酶起生理作用或作用于细胞内配体门控性通道使膜电位改变。5)蛋白激酶催化蛋白质磷酸化的酶系统。丝氨酸

10、/苏氨酸蛋白激酶酪氨酸蛋白激酶(2)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转导途径1)受体一G蛋白一CAMPPKA途径2)受体一G蛋白一DG/PKC途径3)受体一G蛋白一IP3Ca2+系统4)受体一G蛋白一离子通道途径2 .具有酶活性的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1)酪氨酸激酶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特征:1)简单快捷。2)其配体是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3)其效应蛋白多是转录因子,生物学效应是对基因转录的调节。(2)酪氨酸激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3 .通道耦联的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4 .核受体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生物电现象1 .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1,RP)极化(PoIariZatiOn),

11、超极化(hyperpo1arization),去极化(depo1arization),复极化(repo1arization)o2 .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1,AP)(1)波形特点:1)上升支,超射;2)下降支;3)锋电位和后电位(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2)动作电位的特征:1)是兴奋的标志;2)全或无现象(a11ornone):在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的现象;3)不衰减传导;4)其后有不应期。(二)生物电的产生机制1 .静息电位形成原理一K+平衡电位(1)静息电位的形成假定静息时,细胞膜只对K+有通透性。因为KiKo,使K+外流,细胞内带负电的离

12、子不能透出细胞膜。结果使细胞内外形成电场,内负外正。电场力阻碍K+外流。当浓度势能等于电势能时,电化学势=0,K+净通量=0,此时膜两侧形成的电位差,就是静息电位,相当于K+平衡电位。(2)静息电位数值的计算:可用NernSt公式计算。(3)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因素:1)K+在膜内外的不平衡分布及由此形成的电化学驱动力;2)膜对K+、Na+离子的相对通透性,表现为静息时主要对K+有通透性;3)钠泵的作用。2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1)动作电位的产生一Na+平衡电位1)动作电位上升支的形成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突然增大,超过K+通透性。Na+oNa+i和膜内的负电位使Na+内

13、流,形成AP上升支(去极相),并出现超射,动作电位所能达到的超射值,即膜内正电位的数值,理论上应相当于计算所得的Na+平衡电位(可写为ENa)。2)动作电位下降支的产生Na+通道失活:Na+通道开放后很快失活,不因去极化的持续而继续开放;也不因新的去极化而再开放。去极化消除后,失活可解除。膜结构中的电压门控K+通道开放:膜结构中的电压门控K+通道在膜去极化时激活,但出现较迟,不出现失活(或很慢)。K+通道的激活使细胞膜对K+通透性增高,K+外流,出现复极化(形成AP下降支),使细胞膜两侧电位差恢复到RP状态。(2)动作电位过程中膜电导的变化及测量1)电压钳实验实验基本原理:跨膜离子电流(I);

14、膜的电阻(R)或电阻的倒数电导(G)。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结论。2)膜片钳实验和单通道离子电流的记录实验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结论。(3)动作电位产生的条件(4)阈下刺激与局部兴奋1)阈下刺激2)局部兴奋:阈下刺激使少量Na+通道开放形成的小幅度去极化反应。产生的原理电刺激造成的去极化和少量Na+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的去极化叠加的结果。但很快被K+外流所抵消。基本特征:刺激依赖性;电紧张性扩布;总和反应:空间总和;时间总和。3 .动作电位的传导: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未兴奋的静息区由于依次接受刺激而相继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1)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外:未兴奋处兴奋处膜内:兴奋处未兴奋处

15、(2)局部电流的作用:局部电流使未兴奋部位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使之出现动作电位。(3)有髓神经纤维的跳跃式传导,速度快,耗能少。(三)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1 .几个概念兴奋(excitation);兴奋性(excitabi1ity);可兴奋细胞或可兴奋组织。2 .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abso1uterefractoryperiod)、相对不应期(re1ativerefractoryperiod)超常期和低常期。单位时间内,细胞能产生兴奋(动作电位)的最大次数,决定于绝对不应期的长短。四、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一)骨骼肌的兴奋和收缩机制1.神经一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1)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动作电位传导到神经末梢时,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Ca2+内流;ACh囊泡移动与神经末梢膜融合破裂,释放Ach;Ca2+的进入量决定囊泡释放的数目。(2)终板电位(C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