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市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征市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仪征市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加快全市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建设“教育强市”的奋斗目标,依据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上级相关要求,结合仪征教育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二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回顾(一)基本情况全市有幼儿园32所(其中公办园15所,民办园17所)、小学32所(含特殊教育学校)、初级中学1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普通高中5所、职业学校1所;教职员工5707人,其中专任教师4483人;在校学生59302人。全市创成省优质幼儿园24所(其中公办园15所)、省实验小学14所、省示范初中18所、省四星级高中3所、省三星级高中1所、省四星级职业学校
2、1所、省社区培训学院1个、省乡镇社区教育中心7个。全市现有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达130多家。2012年,通过省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验收;2014年4月,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2015年11月,通过“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省级认定;2016年3月,被表彰为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二)主要工作及成效“十二五”期间,我市坚持实施“教育强市”战略,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较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教育需求,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一是以干成大事为主题,把教育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牢固树立“三个优先”理念,即:凡涉及到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关问题优先研究,
3、凡用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类经费优先投入,凡涉及到教育工程的土地指标优先保障。二是以校舍建设为抓手,实现教育硬件设施全面改善。累计投入15.8亿元,完成50所学校新建、改扩建和加固工程,共新建校舍31万平方米,加固校舍16万平方米;累计投入近5000万元,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全市所有中小学办学条件均达到或超过省类标准。三是以提升素质为目标,促进办学质量持续提升。全市所有镇公办园均达省优标准,省优质幼儿园占比达75%;义务教育持续均衡发展;高考上线率连续7年攀升,2015年高分段人数在扬州名列前茅;职业教育对口单招工作连续多年在扬州排名前列;成功创成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C四是以培育大师为关键,推动
4、教育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大力实施“三名”工程,表彰首批91位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有效实行教师跨校交流,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小学段教师交流的工作方案,在城区和仪化片区小学段实施教师跨校交流,2014年,全市50名教师参与交流,2015年交流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城区初中,全市共有75名教师、15名校级干部参与跨校交流,师资均衡化水平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新增全国模范教师1名、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1名、省和扬州市特级教师11名、扬州市级骨干教师258人。五是以服务大众为根本,让教育成果惠及千家万户。有效促进就业,技师学院联合20多家知名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培养高层次人才5000余人,其中35
5、00多人进入大众五厂及汽车零部件企业工作。在扬州率先开通镇村公交学生班车,目前已实现乡镇全覆盖,共开通班车115辆、线路168条,为全市家校距离2公里以上的2617名小学生提供上下学交通服务。(三)主要困难与问题“十二五”期间,全市教育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散育投入仍需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足,幼师待遇亟待提升,全面建立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服务区制度有较大压力;义务段现代化学校建设、教育装备升级改造、债务化解等有较大缺口。二是教育布局亟常进一步优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义务教育免费和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城区东部和北部一大批小区的建成入住,
6、现有基础教育资源特别是小学日显紧缺。城区部分优质学校办学规模超大,甚至在办学条件方面造成部分生均办学指标不达标;农村生源日趋锐减,农村义务教育师资老化、骨干偏少等问题将日益突出;由初中生源减少所引发的高中阶段教育供给过剩的矛盾较为突出。三是队伍建设仍待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部分学科紧,教师队伍的老龄化、生源下降和学科设置的专业化趋势与现有按照学生数来核定编制的标准之间形成了较突出的矛盾;幼儿教师公办编制比例偏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四是商层次骨干教师流失严重。作为县级市,教师收入与经济发达地级市、省会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一些地方和学校采取
7、重新建档、一人一策等办法,甚至让同事同学介绍指引,无序竞争,恶意挖人,使得我市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流失严重,据统计,近5年,我市共流失教育人才152人,其中省特级教师4人,扬州市级骨干教师28人,大批流向扬州市区及苏南地区。五是教育改革创新和安全保障还需进一步深化。学前教育、社区教育、教育信息化等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步伐;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接送学生车辆管理以及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开放程度不够,尚难全面体现我市产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力度不大。二、“十三五”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经济社会提出栽育发展新要求
8、.未来五年将处于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期,经济发展方式、社会结构等将面临全面、深刻的转型,人力资源建设已成为最重要的竞争力,成为创新型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要素。产业的壮大、大项目的实施,建设“强富美高”的新仪征更加迫切要求加快教育发展,满足社会需求,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人才。(二)综合改节确立裁育发展新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探索实施集团化办学、推进小班化教育、优化教育整体布局、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等方面,将是“十三五”期间仪征教育的重要课题。(三)人口变化带来教育发展新特点。人口是影响教育发展最重的因素之一
9、。目前学龄人口继续呈逐年减少趋势,为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巩固高中教育普及,调整学校布局,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育质量,创造了较为有利的人口环境。但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以及人口流动的影响,在“十三五”期间将对学前教育发展带来一定压力。随着学龄人口高峰、低谷的变化,农村人口大批向城镇的转移,由此引发的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与重组,基础教育设施投资将出现新的增长需求。三、“十三五”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
10、以教育现代化为统领,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推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成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为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二)总体目标到2023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各类教育实现更高标准普及,基本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形成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布局。幼儿园服务区制度初步建立,学前1年免费教育基本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达到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2015版)要求,实现标准化和均等化;高中教育的选择性、优质性和特色性更加明显,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渗透;市民素质进一步提高
11、,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以上,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60%以上,具有区域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优质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更加完备。(三)主要目标结构更加优化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布局科学合理,形成从学前教育到老年教育、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的成长成才“立交桥质量更快提升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形成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基本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和评价导向机制。公平更有保障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充分体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落实,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弱势群体资助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留
12、守少年儿童的管理服务机制全面形成。服务更富成效。教育改革发展与人口总量结构变化相协调,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与城乡功能定位布局相匹配,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要,有效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四)主要任务1学前教育。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优化配置学前教育资源,健全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服务区制度,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保教保育服务。稳定优化幼儿教师队伍,提高聘用制幼儿教师待遇水平。到2023年,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99.5%以上,省优质园比例达90%以上,90%以上幼儿在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学。办园行为更
13、加规范,保教保育质量全面提升。2 .义务教育。优化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资源,基本消除城乡、学校间差距,破解择校难题。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小学、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100%,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义务教育学校90%创成省现代化学校,基本实现义务教育信息化、师资配备均衡化、教育质量一体化的均衡发展局面,建成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3 .商中教育。完善普通高中质量提优、特色建设计划。坚持优质发展与特色发展相结合,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整体办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做到高中学校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并逐步推进小班化教学。所有普通高中达省三星级
14、以上标准,60%的普通高中达省四星级标准,形成高质量、多样化的高中教育格局。4 .职社教育。坚持以服务为综旨、就业为导向、质量为核心、改革为动力,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发展机制,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与高职联合培养,支持本市职校与知名高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能人才。建立政府主导,职业院校、行业和企业多方参与的校企合作工作机制,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支持学校和企业开展人才合育、教学合作、研发合创等多形式合作,实现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扩大在职职工培训为主的非学历培训规模,提升劳动力素质,到2023年,全市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60%以上。成人教育体系全面建立,全面
15、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居民学习参与率城乡分别达60%和40%以上,所有镇社区教育中心校创成省级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推动学习型组织、社区、城市建设,构建开放式学习体系,到2023年终身学习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积极引导,规范管理,争创一批有特色,有品牌的培训机构。5 .特殊教育。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落实好特殊教育教师各项待遇。支持各类学校接受残疾学生入学,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8%以上。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增强其就业能力。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完善残疾学生资助体系,到2023年,实现残疾
16、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6 .队伍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道德教育,引导和促使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自尊自律。实行教师和校长全员培训制度,加强与知名高校合作,基础提升和高端培训结合,提高培训质量。教师学历水平进一步提升,专任教师学历:幼儿大专以上100%,小学专科以上100%、本科以上90%,初中本科以上100%,高、职中研究生20%以上。中职“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5%以上。人才培养、选拔、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县级骨干教师达20%以上。四、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的主要措施(一)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1 .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确保教育经费符合法定增长要求。进一步完善财政教育投入的各项政策,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按照规定全部用于支持教育事业发展。逐步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并高于省定最低控制标准。加大财政对学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