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广陵区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564357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市广陵区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扬州市广陵区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扬州市广陵区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扬州市广陵区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扬州市广陵区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扬州市广陵区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市广陵区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扬州市广陵区“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视察扬州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健全完善防灾减灾救灾机制,稳步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提升灾害防治预警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时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扬州市“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和扬州市广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有关文件,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一)自

2、然特点广陵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春季多为东南风;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秋季多为东北风;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冬季偏长,有4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2个多月。广陵区处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下游交汇处,每年5月至9月是汛期,也是强对流天气多发、易发、频发的时段,易发生风雹、雷暴、短时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带来的自然灾害。广陵区位于黄海地震带内,是该带中强地震活动水平较高的地区,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背景。(二)“十三五”取得的成效我区深入

3、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坚持弘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断完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努力提高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改革体制机制,形成防治合力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领导体制,调整完善各级减灾委成员单位并明确职责分工,建立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资源统筹和工作协同,推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区减灾委综合协调、区有关部门分工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2、强化制度建设,健全组织体系修订广陵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4、,贯彻落实扬州市市级救灾物资储备调拨使用管理实施意见、扬州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实施意见,规范区级救灾物资的储备调拨管理工作流程,规范基层灾害信息员对自然灾害应急处置流程和明确其岗位职责。健全完善“统一指挥、综合协调、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和“资源统筹、信息共享、协同联动”的运行机制。3、完善预警机制,提升减灾能力初步建成应急指挥信息化平台,实现区、乡、村三级通信保隙,将应急指挥能力有效延伸至一线灾害现场,为灾情决策提供直观的音视频数据,为防灾减灾提供信息化支撑。建立专业监测预警和综合监测预警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建成广陵基层防汛防旱预报预警体系,提升预警能力;采取签订共建协议、共享机制等方式,社会组

5、织、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有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社会力量全方位参与常态减灾、应急救援、过渡安置、恢复重建等工作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大力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6家。建立“县一乡一村”3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强化业务培训,更新人员信息,实行动态管理,打通灾情报送传递“最后一公里”,基层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4、加强设施建设,推动保障升级依托城市公园体系,按照应急避难、救灾避灾的技术标准,建成地震应急避难场所7处,全区人防工程面积98.8万平方米。整治中小河流,除险加固水闸,区域引排能力不断增强。疏浚城市排涝河道18条,改造排涝泵站1座,实现全区防洪由被动防御向主

6、动应对的根本转变。加强城市消防救灾设施建设,新建修复400只市政消火栓,城市韧性进一步增强。5、加强宣传演练,增强物资储备利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11.9全国消防日”等时机普及防灾减灾知识,通过媒体宣传、广场咨询、应急演练、知识竞赛、仿真体验等活动,推进综合防灾减灾知识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增强综合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防范能力。根据我区现有物资、装备的储备情况及机构改革后的工作实际,制定包括帐篷、睡袋、毛毯、瓶装饮用水、方便食品、日用品、雨鞋雨衣等25个品种的救灾生活物资储备需求计划,实施定点储备。(三)“十四五”面临的挑战当前,我区自然灾害种类多、影

7、响范围大、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的基本情况没有改变,各类灾害风险交织叠加,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1、全球灾情形势多变,防灾减灾任务繁重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全国气候异常的背景下,干旱、洪涝、风雹、台风等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增加,干旱和特大旱灾范围扩大,断裂带活动频繁,呈现极端气候事件频次增加、多灾并发风险加大的趋势,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和复杂性更加突显,防灾减灾救灾任务十分繁重。2、防灾意识有待加强,宣传教育有待普及防灾减灾意识仍需提高,科学防御地震灾害能力不强,应对地震和地质灾害的避险、自救、互救能力亟待提高,防灾减灾宣传阵地建设需要加强,科普产品不能满足公众

8、的需求,未将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统一纳入学校教学内容。3、防灾能力有待增强,应对机制有待完善自然灾害防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灾害预警定位精度不高,捕捉能力不强。防灾减灾法制体系建设比较欠缺,联动机制有待加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监测预警技术和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高,灾害保险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4、救灾物资储备不足,基层力量有待提升救灾应急装备、技术手段、通信和应急广播设施相对薄弱,救灾物资储备和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有待加强。基层防灾抗灾救灾力量有待提高,救灾装备相对落后,群众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较弱。(四)“十四五”发展的机遇“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

9、战略机遇期,我区将紧紧围绕“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目标,加快推进“强富美高”新广陵建设,为全区防灾减灾救灾事业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防灾减灾救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为做好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指明了前进路径和努力方向;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强化监管,狠抓责任落实,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2、公众风险意识不断增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文明素质、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快提升,对安全的生存发展环境的需求更加迫切,

10、对自然灾害的警惕性不断增强,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关注度和认知度不断加深,为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凝聚了共识。3、管理体制不断健全应急管理部成立以来,以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和有力的举措奋力破解难题,逐步构建防灾、减灾、救灾、指挥、救援、监管、执法和保障等职能分工清晰、互为衔接的“大应急”管理格局,为新时代做好综合防灾减灾工作指明了方向。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

11、列”重大使命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着力构建覆盖全灾种、全过程、全方位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全面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建设,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谱写“强富美高”新广陵提供良好安全保障。(二)基本原则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弘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2、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预防为主,综合减灾。着力加强自然灾害隐患排查、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工程防御等工作,提升重大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强化统筹协调,推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有效衔接和协同联动,形成应对自然灾害的工作合力。数字赋能,精准治理。发挥数字化改革牵引作用,加快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推进信息化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多灾种和灾害链的综合监测、风险识别、预警预报以及应急处置,推动实现自然灾害精准防治。依法管理,社会共治。运用法治思维,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建设。动员支持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广泛参与防灾减灾救

13、灾工作,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筑牢人民防线。(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大力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广泛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统筹协调、分工负责、部门配合、协同联动和社会动员的应急指挥体系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工程防御、应急救援、科技支撑、物资保障和社会共建共治的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升。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低于0.5%,年均每百万人因自然灾害死亡率低于0.5,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控制在5000以内。灾害综合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显著提升,信息发

14、布的准确性、时效性和社会公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其中,灾害影响区域内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关键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灾害设防水平进一步提高。一一救灾物资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灾害发生10小时之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中心避难场所基本生活物资储备及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满足应急需求。防灾减灾救灾主体能力建设明显增强,社会力量参与水平显著提高,保险等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发挥。城乡社区防灾减灾救灾及科普宣教能力显著提升,增创5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区每个城乡社区至少有1名灾害信息员。防灾减灾救灾交流合作开创新局面,与周边区县的综合防灾减灾

15、交流及联动合作机制更加完善、成效更加显著。到2035年,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能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更加成熟,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显著提升。三、主要任务(一)健全完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1、健全领导机制坚持和加强党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领导,切实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推动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自然灾害防治综合指挥协调机构。充分发挥综合指挥协调机构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作用,建立健全议事规则和工作制度,着力强化在综合风险防范、灾害应对处置、群众生活救助、灾情信息管理、灾害调查评估、科普宣传教育等方面的职能。坚持统分结合,规范设置和协调运行自然灾害

16、领域的专项议事、应急指挥机构,完善运行规程,促进跨行业、跨部门资源统筹和协调配合,推动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2、健全预案机制建立健全衔接有序、管理规范的区、乡(街道)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体系,实现应急预案灾种全覆盖,实施预案动态管理,实时开展预案演练,保持预案的有效性。聚焦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新定位、新要求,建立完善自然灾害调查评估制度,制定防灾设施建设、风险隐患排查、灾害监测预警、灾害信息共享、应急物资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并做好宣传和应用。3、健全灾报机制建立反应灵敏、运转高效、全面准确的灾情报送、统计、发布体系,推进各部门和承保机构灾害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受灾人口、房屋倒损、农作物受灾、经济损失等动态灾情数据。加强灾害趋势和灾情会商研判,不断完善涉灾部门、专家团队、地方政府、灾害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