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1年2023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1年2023年.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1年-2023年)一、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综合评价(一)水域资源状况1、地理位置盐城市亭湖区位于江苏省中部偏东位置,地理坐标:东经120o11,-120o15,、北纬3327,-33030,之间。东北与射阳县相临,东南与大丰市接壤,西北与建湖县毗邻,西南与盐都区交界。2、行政区划我区现有5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和3个经济区,总面积7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49万亩,水域总面积12.5万亩,农业人口20.8万。全区有专(兼)业渔民3837人,其中专业渔业人员3144人,兼业渔业人员93人,临时渔业人员600人;在渔业从业人员中,从事海洋捕捞181人,从事
2、淡水捕捞1360人,从事淡水养殖2296人。我区是盐城市主城区,交通便利,在发展观光、休闲渔业和屯存暂养鲜活水产品上市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3、地形地貌本区地处里下河平原和滨海平原两个地貌单元,特征为东西宽、南北窄的不规则长条形。全区地势平坦,河网密布。一般地面高程在1.82.6米之间,境内略呈西高东低,串场河以西高程在2.6米左右,其他地区高程都在1.82.0米之间。全区是上游兴化、宝应、高邮三县(市)的排水走廊,受上游的水情影响较大,使我区不得不走“内河封闭、匡灯建站、外挡客水、排除内涝”的路径。4、土壤土质区内土壤主要为湖泊、河流冲积影响而形成粘质沉积物,分为水稻土和沼泽土两大类。
3、主要土种有白脚土、水粉浆土、核桃土、芦栗土、草渣土、夜潮土等。土体为中至微碱性,PH值在6.27.5之间。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在17%左右;地区间土壤养分含量状况不平衡,氮、磷、钾三要素不协调,磷素含量偏低,特别是速效磷含量低,缺磷面积较大。5、水域类型与数量全区现有水域为河沟、坑塘和低洼湿地等3大类型,共有面积12.5万亩,其中河沟水域9万亩,坑塘3万亩,低洼湿地0.5万亩。6、水域可养殖面积为确保主要河道的行洪、引水、排涝、灌溉、运输等功能的使用,保持水域的生态平衡,根据本区的气候、水资源、水质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全区可开发利用水产养殖的面积为5.5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3.5万亩,低
4、洼湿地可围堤养殖的水域0.5万亩,河沟可利用养殖的水域1.5万亩左右。(二)水文气候条件1、气候条件我区位于北亚热带北缘向南暖温带过度带,距黄海较近,受海陆季风进退影响,冬季盛行偏北风,天气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气候火热湿润,降水集中;春、秋两季是冬、夏季风交替的过度季节。因此,本区具有干、湿、冷、暖,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的气候特征,并有热量充裕、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农业资源较为丰富的特点。全区历年平均气温达14.8P,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平均气温27.4寸,月平均气温最低出现在1月,为1.4。(2;历年极端最低气温T4.9。C(1996年2月60);稳定通过12。C和20的
5、持续日数分别为205天和119天,积温分别达到436(TC和2890oCo年日照时数为23002500小时,每年410月份日照时数1473小时,总辐射量120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210-240天。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012.8毫米,其时空分布表现在年际间降水的变化较大和年内分布不均及雨热同季的特点。年最大降水量1764.9毫米(1991年),年最小降水量515.0毫米(1978年),相差两倍多。累计降水相对变率为16%:降水年内分布呈单峰形,春季平均降水量为185毫米,占全年的18.3%;夏季平均为519.6毫米,占全年的51%;秋季平均为228.9毫米,占全年的22.6%;冬季降水量仅为80
6、.0毫米,占全年的7.9%o降水量最多的为7月份,平均为244.1毫米,最少的为12月份,平均仅为23.5毫米。全区历年蒸发量为980.3毫米,蒸发量最小的为1月份,为24.9毫米,最大的为8月份,为138.3毫米。由此可见,本区降水量最多的月份也是气温最高的月份,这种雨热同季对我区发展水产养殖业极为有利。2、水文特征我区地处里下河地区的下游,是上游兴化、高邮、宝应等县(市)的排水走廊,区内的水位变化除依雨量多寡而变化外,水情动态还受流域上游来水的丰、枯所支配。区内多年平均水位为135米,历年最高水位3.29米,历年最低水位为0.31米。水位年内最大变幅2.17米,年内最小变幅0.56米,其绝
7、对变幅为2.78米。水位的变化与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是呈一致的,即在5月份进入汛期后,水位开始上涨,多年平均水位为1.45米;始后缓慢下退,到12月初才恢复防汛前水位,多年平均为0.94米;1到3月出现最低水位,多年平均为0.86米。3、水温及水质区内水热容量较大,水热资源相对丰富,历年平均水温较气温高15。C左右。平均表层水温16.3七,高于陆地气温1.4-每年自5月中旬至7月中旬,水温逐渐升高,旬平均水温为19-28C;7月下旬至9月上旬,平均水温保持在28.5-26.7。C左右;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水温开始缓慢下降,旬平均水温由23.6C降至16C左右。一天中以清晨56时为最低,14一16时
8、最高,比最高最低气温滞后1-2小时左右。年内分布以1月最低,7月最高,与气温变化基本同步。夏天晴朗白天水面水温高于底层,5-7时和1819时水温上下相同,20时到次日5时呈逆温分布,连续阴雨天气,水温呈同温状态。区内自然水域呈淡黄色。水中有少量悬浮泥沙,悬浮物年度变化范围在10-20毫克/升;矿化度平均在150毫克/升左右,水体的PH值一般在7.0-8.2之间,平均7.5,呈中性至弱碱性。溶解氧水下50厘米处为8.2312.37毫克/升,生物需氧量1.625毫克/升,化学耗氧量192毫克/升,总酸度59.44毫克/升,总碱度3.56毫克/升。本区水质基本无污染,硫化物、挥发性酸、汞、铅、镉、碑
9、等基本未检出。氢化物、六价格都小于0.004毫克/升,氨氮为0.179毫克/升,亚硝酸盐小于005毫克/升,因我区地处全国降水湿润带,它遵循我国河水矿化度化学性质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地理分布特征,矿化度低于300毫克/升,总硬度小于3毫克当量/升,汛期降水充沛,水矿化度、总酸度低;枯水季节降水少,矿化度、总酸度变化大。水质污染状况综合评价属一级,符合渔业水质标准。4、自然因素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我区地理位置较好,自然因素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较小。但也有因自然因素对水产养殖业造成损失的事件发生:一是因汛期连续阴雨和猛下暴雨,导致水产养殖动物生长缓慢或逃逸,如1991年、2006年遇到的特大洪涝灾害,对
10、当年水产养殖造成的损失在10%左右;二是因雨水偏少的年份降水量减少,使水产养殖增加了抽水的电费和燃料的成本。(三)生物资源状况1、水生生物本区水生生物资源丰富,自然植被覆盖率高,平均在85%左右。水面常见的有芦苇、蒲草、菱白、篙草等挺水植物18种;有支实、荷藕、菱角等浮叶植物3种;有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金鱼藻、黄丝草、聚草等沉水植物20种;并有浮叶、水浮莲、水葫芦等漂浮植物6种;还有水花生、水芹菜等湿生植物9种。每平方公里的鲜草量一般在3-5公斤,尤以苦草为多。这些植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都是生产者。水中有各种微小硅、甲、蓝、绿、裸藻等浮游生物,计约50余种,每升水中有60万个以上,其中以
11、硅藻居多,每升水约为65000个左右;绿藻居二,每升约20000个。在浮游生物中,有原生动物轮虫类、枝角类、槎足类,每升约32000个。我区的自然鱼类资源有几十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鲫、褊、鲂、绘、献塘鳗、黄颗鱼、黄鳗、乌鳗、鳏等定居性鱼类;也有青、草、鲤、鳗、鳗等涧游半洞游性鱼类;还有龟、鳖、虾、蟹等甲壳性特种水产品。2、养殖品种的种类我区养殖的种类主要有:常规品种的青鱼、草鱼、鲤鱼、端鱼、异育银鲫、团头鲂、鲤鱼等,地方名特品种的黄鳍、泥纵、乌鳗、塘鳍、黄颠鱼、蹶鱼等,甲壳类的中华绒螯蟹、青虾、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克氏螯虾等,爬行类的龟、鳖等,蛙类的美国青蛙、牛蛙;贝类的三角
12、帆蚌、褶纹冠蚌等。二、养殖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一)水产养殖生产基本情况我区地处里下河腹部,水域资源丰富。建区以来,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开发利用各类水域资源,养殖面积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极为明显。全区水域面积有12.5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5.5万亩。2011年水产养殖总面积3.9万亩,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67万吨,渔业总产值达4.76亿元,渔业增加值2.22亿元;特种水产品5250吨;我区有水产品加工企业5个,年加工水产品0.7万吨,年加工产值7000多万元;目前我区已形成温热水双茬养殖、南美白对虾高效养殖、异育银鲫“双千塘”高效养殖、池塘大规格河蟹生态养殖、河沟围网养殖、休闲垂钓
13、业等六个特色养殖基地。(二)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1、主要经验我区水产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是根据地域特点和水产资源分布状况,立足规模养殖形成区域特色,着力提高养殖的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的同步发展,其主要经验是:(1)布局规划创特色我区新兴、南洋、便仓、黄尖等镇有养殖面积3.8万亩,至目前发展精养鱼塘3万多亩,开发河沟养殖1万亩。同时我区还结合实际,利用盐城发电厂余热水建成速效多季节、反季节养殖面积IOoO亩。(2)重点产品形成一镇一品各镇按其水域特点,各自形成开发重点。新兴、南洋、黄尖等3个镇以发展南美白对虾高效养殖为主,面积达1万多亩,亩效益达3000元以上;便仓镇发展2000亩异育银鲫“双千
14、塘”养殖,(养殖产量千公斤、效益双千元),近年来该镇新发展8000亩池塘养殖大规格河蟹,亩效益3500元以上;新洋街道等城郊的养殖户以开发温热水发展河蟹育苗、南美白对虾双茬高效养殖为主,面积达1000多亩,亩效益达万元以上;新兴、南洋镇、中路港养殖场和城郊的新洋街道等地发展休闲、垂钓鱼基地,目前已发展成初具规模的5个休闲、垂钓鱼基地面积500多亩,年营业额2000多万元。(3)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针对近年来常规水产品市场饱和、价格下跌的形势,我们实施了水产养殖内部结构调整的策略,适当减少常规品种的面积和产量,扩大市场看好的名特优新品种。主要是大力发展河蟹和青虾养殖3000亩;推广养殖南美白对虾
15、12000亩;利用温热水培育五期幼蟹,南美白对虾双茬养殖面积1000亩;发展地方特色优势品种,推广各类水面养殖小龙虾、蹶鱼、乌鳗、塘鳗、黄颗鱼等IOoo多亩;全区特种水产品产量由1997年的500吨增长到2011年6000多吨。同时我们在近几年重点推广蟹池套混养特种水产品模式、池塘主养银鲫80:20模式、池塘双茬养殖南美白对虾模式等。调整综合养殖方式,如用保温大棚早期育苗暂养促使成品提前上市,推广生态养殖技术,蟹塘种草投螺,搞好放养规格与养成收获期的市场对接,以获最佳效益。2、存在问题。(1)水产养殖业产业化程度低。我区水产养殖生产的主体是个体养殖户,其生产规模较小,缺乏大型和综合性渔业养殖集
16、团等“龙头企业”,致使我区水产品在品牌创立、质量安全控制、产品深加工等方面进展缓慢,导致市场竞争力低。(2)传统的养殖模式缺乏根本性创新。养殖生产仍然是以鱼虾蟹混养为主要模式,产品中以常规鱼等“大路货”为主,河蟹规格偏小,全区河蟹产量已达200多吨,但只重150克以上的规格产品占总产量30%以下,虾类仍以放养抱卵亲虾的低水平养殖为主,产量较低(混养水面5公斤/亩左右),缺乏结构调整的新模式和典型经验。(3)缺乏水产品加工企业和市场支撑区内的水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对养殖的水产品(南美白对虾、河蟹)加工数量少。另外水产品批发市场有两个,但规模都不大,生产的水产品都是依靠经纪人经销。(4)养殖基础设施退化,试验、示范滞后池塘老化现象比较严重,水电设施配套不足,现代化养殖设施较少,养殖基础条件得不到大的改善。(5)面向水产养殖的社会化服务的支持体系不健全一方面从事养殖业的农民是从农业生产转向水产养殖的,本身文化素质低,大多数未经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