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县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570218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鼓县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铜鼓县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铜鼓县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铜鼓县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铜鼓县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铜鼓县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鼓县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手段,环境质量进一步优化,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三、强化源头防控(四)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实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减污降碳政策体系分类指导。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分类要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调整应增加碳达峰碳中和有关管控要求,探索在涉重点产业、重点区域的管控单元增加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要求。增强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能源结构、产业布局的引导作用,严格落实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在项目立项审批、能评、环评等环节上,严把“准入关”“审核关”。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有序推动重点区域、重点流域

2、落后和过剩产能退出。依法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县生态环境局、县发展改革委、县自然资源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加强生态环境准入管理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审批要严格落实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三线一单”、环评审批、取水许可审批、节能审查以及污染物区域削减替代等要求,采取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装备,能耗、物耗、水耗要达到清洁生产先进水平。持续加强开发区环境治理,明确布局和产业发展方向,高起点设定项目准入类别,引导产业向“专精特新“转型。积极推进“两高”项目碳排放环评试点,增加二氧化碳排放评价内容。探索在开发区等规划环

3、评中增加碳排放评价内容。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政策,严禁违规新增钢铁、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县生态环境局、县发展改革委、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水利局、县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六)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统筹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能源供给体系清洁化低碳化和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进一步提升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装机占比和发电量占比。因地制宜发展其它清洁能源。加大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选址和前期工作力度。大力推动先进储能、氢能等新技术发展,提高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的消纳能力。推动加快电网项目建设,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有序控制煤炭消费增长,严格合理控制散煤、锅炉、工业炉

4、窑等非电用煤,新、改、扩建工业炉窑采用清洁低碳能源,县级不再审批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煤改电”、“煤改气”替代改造。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大力发展城市燃气,加快推进工业燃料替代。支持经济发达、符合条件的乡镇使用天然气。鼓励学校、医院、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居民社区建筑和构筑物、个人家庭自有建筑物等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到2025年,全县新能源发电装机力争达到IOOO兆瓦以上,力争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上级下达的目标。(县发展改革委、县生态环境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水利局、县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加快形成绿色低

5、碳生活方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和碳排放。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对绿色低碳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的投入,鼓励大型商超优先引入绿色低碳产品,增加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成果转化推广清单的宣介力度,强化落地应用。推广应用绿色包装和节能环保新材料,推行减量化、复用化的包装产品,大力推广循环快递物料设备。引导企业开展绿色(低碳)产品认证,淘汰高能耗产品和技术,支持企业取得节能低碳产品认证和标识,探索开展碳标签建设。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引导公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到2030年,全县绿色

6、出行比例不低于50%。深化碳普惠试点示范,推广公共机构低碳积分制(绿宝碳汇)应用。(县发展改革委、县生态环境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财政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城市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四、重点领域防控(八)推进工业领域协同增效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广绿色设计,探索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产品分销以及回收处置利用全产业链绿色化,加快工业领域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综合利用全流程绿色发展。推进工业节能和能效水平提升。依法实施“双超双有高耗能”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开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推动一批重点企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落实大气环境容量约束下的有色金

7、属、焦化等行业去产能政策措施。有色行业铜冶炼推广短流程冶炼、连续熔炼技术,锌冶炼推广高效清洁化电解技术,加快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化工行业加强化工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终端应用。铜鼓县已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笋(竹)精深加工三大支柱产业为主的生态+大健康生态工业产业体系。到2025年,全县炼钢、化工等重点领域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鼓励重点行业企业探索多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技术工艺,开展协同创新示范。探索实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应用试点。(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发展改革委、县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九)推进交通运输协同增效完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8、。加快建设集农资、煤炭、化工、建材、工业品、快销品为主的物流仓储配送区,优化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推进多式联运型和干支衔接型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发展城市绿色配送体系,加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加快新能源车发展,有序推动老旧车辆替换为新能源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探索开展中重型电动、燃料电池货车示范应用和商业化运营。完善加氢、充电岸电等基础设施。加快淘汰老旧船舶,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船舶应用,稳步提高船舶岸电使用率。加快推进客运码头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设施的建设、改造和运行维护。(县交通运输局、县发展改革委、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商务局按

9、职责分工负责)(十)推进城乡建设协同增效优化城镇布局,合理控制城镇建筑总规模,加强建筑拆建管理,多措并举提高绿色建筑比例,引导超低能耗建筑、近零碳建筑发展。强化既有建筑能耗管理,开展绿色建筑创建,推动新建建筑全面实施65%节能标准。到2025年,全县城市建成区内新竣工建筑100%为绿色建筑。合理控制城市照明和景观亮化能耗,积极推广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应用。鼓励在特色建筑、室内外装潢中使用竹建材产品,推广竹建材景观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区域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加固等项目中实施光伏、地热、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进太阳能光伏在城乡建筑中的分布式、一体化应用。推动建筑垃圾源头

10、减量,鼓励小规模、渐进式更新和改造,分类处理建筑垃圾,探索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和建筑拆除废旧材料循环利用新模式。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统筹考虑减污降碳要求,协同推进垃圾、粪污、农业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生态环境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城市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一)推进农业领域协同增效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协同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节能减排与污染治理。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加强种植业面源污染治理,优化稻田水分灌溉管理,推广优良品种和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加快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构建绿色有机农产品产业链。加强高

11、标准农田建设,加快退化耕地治理。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争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等项目,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促进畜禽粪污就近还田利用。优化水产养殖空间布局,积极争取水产养殖百万亩绿色高标准池塘改造乡项目,推广生态健康养殖,适度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鱼菜共生等多层次综合水产养殖模式,开展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到2025年,全县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3%,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比例达到IO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以上,改造后高标准池塘产能提高50%以上。加快老旧农机报废更新

12、力度,推广先进适用的低碳节能农机装备,落实老旧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标准。科学处理农业有机废物,推进废旧农膜回收。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强化秸秆焚烧管控。充分利用秸秆、畜禽粪便等生产沼气、生物液体燃料和发电,推广绿色用能和可再生能源替代。持续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和基料化利用,探索推动秸秆资源转化为环保板材、炭基产品等。(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二)推进生态建设协同增效全面加强天然林保护。进一步推深做实林长制,推进退化林修复和低产低效林改造,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专项和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持续增加森林蓄积量。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推进木竹资源可

13、持续利用。强化生态保护监管,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落实不同生态功能区分级分区保护、修复、监管要求。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推行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有序开展退坏还湖还湿,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迁徙通道保护修复,加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原生地保护修复。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综合治理项目,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有序推进铜鼓县城城区水生态修复及治理工程。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城市绿色生态网络,科学规划布局城市绿环绿廊绿楔绿道,推进城市生态

14、修复和功能完善。优化城市绿化树种,降低花粉污染和自然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优先选择乡土树种。提升城市水体自然岸线保有率。开展生态改善、环境扩容、碳汇提升等方面效果综合评估,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与净化功能。(县林业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发展改革委、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水利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五、优化环境治理(十三)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控制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全域全境全面治理。加大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污染共同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以及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力度。一体推进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与节能降碳行动,加快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有序推进水泥、焦化行业及燃煤锅炉超

15、低排放改造,探索开展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改造提升工程试点。实施VOCs等大气污染治理,优先采用源头替代措施,实施全过程污染物治理。推进涉气行业绩效分级,强化涉气重点开发区环境监管。实施区域联防联控和跨区域联动。到2025年,全县氮氧化物、VOCs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10吨、10吨,VOCS原辅材料替代比例、工业污染源治理“三率”和企业排放稳定达标率进一步提升,臭氧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推进大气污染治理设备节能降耗,提高设备自动化智能化运行水平。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管理,加快使用含氢氯氟烧生产线改造,逐步淘汰氢氯氟烧使用。建立移动源清洁替代和污染物排放清单(台账),推进移动源

16、大气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协同治理。筛选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双高”热点网格,加大减污降碳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区域划定“双近零”排放控制区。(县生态环境局、县发展改革委、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四)推进水环境治理协同控制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循环利用。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推进开发区用水系统集成优化,逐步实现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梯级利用和再生利用。探索推进城市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在有条件的区域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及再生水调蓄设施。探索推广污水社区化分类处理和就地回用。推进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优化工艺流程,提高处理效率;鼓励污水处理厂采用高效水力输送、混合搅拌和鼓风曝气装置等高效低能耗设备;提高污泥处置和综合利用水平;在污水处理厂探索建设太阳能发电设施。推进“三水”统筹治水新格局,深化水源涵养和河湖生态缓冲带建设,实施重点河湖生态流量(水位)管控;充分利用生态系统净化能力,推动有条件的重点排污口下游、河流入湖口、支流入干流处等因地制宜建设生态工程净化水质。推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