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地球和地表教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570937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地球和地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地球和地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地球和地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地球和地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地球和地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地球和地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地球和地表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四单元地球和地表12.地球引力【教材目标】1、认识地球引力,知道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引力。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进行猜想、根据实验材料制定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能够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推理物体落地原因,并能用科学语言表述现象与结论。3、乐于合作与交流,对探索地球与宇宙充满兴趣。尊重证据,不迷信权威。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克服地球引力。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教学准备】曲别针、细线、透明胶带、磁铁、剪刀、记录单。健子、球、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 PPT3出示教师准备纸飞机、球、健子,找3个学生到黑板前玩一玩。2. 教师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放飞纸飞机、踢健子

2、、抛球,最终纸飞机、球、健子都落向哪里?引导学生交流。3. PPT4出示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落地的现象?出示落叶飘落、运动员跳高、瀑布飞泻、苹果落地图片,引导学生交流。4. PPT5出示学生猜测原因:这些物体最后也都落向地面,这是为什么呢?5. 教师小结: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物体下落的原因。二、活动过程PPT6出示活动一: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交流生活中物体下落的现象?1 .从正面交流:刚才我们已经交流了生活中物体下落的现象,并猜测了原因。2 .PPT7.8出示下面我们从反面交流: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不下落及原因。教师相机出示“风筝、飞机、孔明灯、热气球、火箭”等图片,提出问题:这些物体是借助

3、什么升空的?假如没有这种力量会怎样?3 .PPT9出示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在地球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来自地球的吸引力,若想克服这种引力,就得需要强大的外力来帮忙。4 .过渡:地球引力就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对地球上的物体施加引力,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验证它的存在。PPT10出示活动二:探究物体落地的原因。1. PPT11出示实验探究“移走磁铁,曲别针如何运动”,验证地球引力的存在。(D教师出示实验材料:磁铁、曲别针、细线、透明胶带,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材料设计一个“移走磁铁,曲别针如何运动”的实验。(2)小组讨论实验方案。(3) PPT12出示实验记录单,小组交流实验方案,师生总结实验方

4、法:a.将线的一端用透明胶带固定在地面上,另-端栓曲别针。b.用磁铁慢慢接近曲别针,带动曲别针竖立并悬空于地面之上。c.提出猜想:如果移走磁铁,曲别针向哪个方向移动?d.移走磁铁,观察曲别针向哪个方向移动。(4)师生交流实验注意事项:a,线的一端要用透明胶布牢牢固定在地面。b.磁铁吸引曲别针后要让曲别针悬浮于空中。(5)学生实验,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6)学生汇报实验发现。(7) PPT13出示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曲别针向下运动,落向地面。说明地球具有像磁铁-样的吸引力,可以吸引物体落向地面。2. PPT14出示实验探究剪断细线,曲别针如何运动”。(1)在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新

5、增实验材料剪刀,提出实验要求:设计“剪断细线,曲别针如何运动”的实验。(2)小组讨论实验方案。(3) PPT15出示实验记录单,小组交流实验方案,师生总结实验方法:a.将线的一端用透明胶带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栓曲别针。b.用磁铁慢慢接近曲别针,带动曲别针竖立并悬空于地面之上。c.猜想:如果剪掉细线,曲别针向哪个方向运动?d.剪掉细线,观察曲别针的运动方向。(4)师生交流实验注意事项:a,线的一-端要用透明胶布牢牢固定在地面。b.磁铁吸引曲别针悬浮于空中,磁铁要与曲别针相隔一定的距离。c.使用剪刀注意安全。(5)学生实验,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6) PPT16出示小组汇报实验发现:磁铁向上运

6、动,被磁铁吸住。得出结论:磁铁隔空也能吸住曲别针,不会落向其他方向。(7) PPT17出示根据两次实验探究,推理得出实验结论:像磁铁隔空能吸住曲别针一样,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力。3. PPT18出示出示“地球引力”的概念,让学生明确。4. PPT19出示出示资料卡,认识“上、下概念。(1)课件出示资料卡:地球像一个大圆球,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居住在地球上各个方向的人都不会感到自己头朝下。(2)科学描述上与下的方位概念:人们把站立时头顶的方向叫上,把脚底的方向叫下。PPT20出示活动三:了解地球引力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1. PPT21出示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地球引力对人类生活产

7、生哪些不利的影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2. 学生交流。3. PPT22出示地球引力对人类生活又有哪些有利的一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4. PPT23出示视频:假如失去地球引力的后果。5. 师生总结:地球引力时时处处影响着我们,假如没有地球引力,世界将陷入混乱,人类也无法生存。三、拓展活动一一展示知识链接资料,布置作业,继续激发学生对太空研究的兴趣。1. PPT24出示介绍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最早发现了地球引力,播放地球引力是如何被发现的视频。2. PPT25出示视频播放地球引力如何产生的相关知识。3. PPT26出示布置拓展性作业:(1)课后继续查阅人类是怎样克服地球引力进入太空的相

8、关资料。(2)周末观看“太空课堂”相关视频。【教学反思】13.地球内部有什么【教材目标】1 .通过学生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学习活动,使学生能运用已有知识对地球内部进行猜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愿意合作交流,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他人交换意见;能制作简易的地球构造的模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2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大胆想象,探索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3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地球内部有什么,认识地球内部结构和特点。【教学重点】学生认识地球内部结构和特点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学难点】学生对地球

9、内部结构特点感性认识的理解。【教学准备】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好相应的学习准备:地球内部结构、特点相关的知识图片资料、熟鸡蛋、荔枝(或其他带皮有核水果)科学记录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小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谈话交流对于地球的认识了解以及相关知识,提出问题:“地球内部有什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学习活动。二、学习新课:1 .教师指导学生猜测地球内部结构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学习,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结合资料对地球内部结构进行大胆猜测。教师适时出示相关图片资料,丰富学生的认识,指导学生不仅要谈对地球内部情

10、况的猜测,还要说出依据。2 .教师指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内部的方法以及历程。教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活动,交流分析小组课前搜集整理的资料,教师参与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活动,提供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教师适时出示一些图片资料进行补充,以丰富学生的认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解剖观察熟鸡蛋和荔枝之类的水果,教师参与学生小组学习活动,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观察发现相同点,提醒学生注意解剖学习活动中安全操作。教师适时出示地球构造图片,引导学生将地球内部结构图与解剖观察的熟鸡蛋、荔枝之类的水果相比较,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知

11、识予以交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解,出示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认识地壳、地幔、地核的特点。4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制作地球结构模型学习活动。教师展示已制作好的地球结构模型,激发学生制作学习活动热情,积极参与学生小组制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交流并相互交流评价。三、拓展延伸:教师提出拓展延伸问题:“地球内部运动会对我们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激发学生兴趣,提示学生课下查阅资料,拓展认识,为后面研究火山、地震形成原因做好铺垫,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1、学生与教师谈话交流,讨论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2、(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猜测地球内部结构。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课前搜集资料,观看学

12、习教师适时出示的相关图片资料,地球内部大胆有依据的猜测。(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内部的方法以及历程。交流分析小组课前搜集整理的资料,观察教师出示的图片资料。(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解剖观察熟鸡蛋和荔枝,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观察发现相同点,并与教师出示的地球构造图片相比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结合自身已有知识予以交流,学习教师出示的相关资料,丰富自身学生的认识,认识地壳、地幔、地核的特点。(4)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制作地球结构模型学习活动。3、拓展延伸课后学习,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学反思】14.地震【教材目标】1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

13、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做合理的解释。2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做到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3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地震现象,认识地震的危害,掌握防震知识。【教学重点】学生利用简单器材做地震模型实验,分析认识地震现象及地震形成的原因。【教学难点】学生利用简单模拟实验和搜集的资料探究认识地震成因。【教学准备】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好相应的学习准备:毛巾、木棒、竹片;有关地震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交流课前搜集整理的有关地震的资料,充分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产生探究问题,

14、引入本课学习活动。二、学习新课:4 .教师与学生充分交流分析有关地震方面的资料。教师进一步出示有关地震图片等资料,充分交流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感兴趣的探究问题。5 .教师指导学生设计进行探究学习活动:研究地震的成因。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发言交流讨论,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大胆猜想地震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竹片、毛巾等材料。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材料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交流讨论,了解他人观点使自己小组的实验设计不断完善。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自己小组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模拟实验学习活动。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并适时下发相关资料卡,提示学生认真观察,注意安全并做好相应记录。教师引导结合

15、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已有知识,形成自己对地震成因的认识。教师指导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分析整理模拟实验结果,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并做客观公正地分析评价,能从他人发现中补充完善自己的对地震的认识。教师小结归纳,进一步出示相关课件资料,指导学生学习认识。6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科学避震常识。教师与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地震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在学生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出示课件资料指导学生学习科学、正确的避震常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视课堂教学时间情况灵活实施)7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避震逃生演练。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有的空间、条件和材料下,学会科学正确避震自我保护的方法、知识。重点指导学生保护头部、蹲在桌子旁、蹲在墙角。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避震自我保护活动,在充足时间下,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正确避震方法。在活动中及时总结、评价,对学生灵活、积极互助、科学创造性的表现点评和鼓励。三、拓展延伸:教师进一步出示有关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方面的图片资料与学生充分交流,使学生学会科学正确认识地震给人类生活的关系和影响。激发进一步研究学习兴趣,延伸拓展课后学习活动。1、学生与教师充分交流讨论课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