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农业农村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邮市农业农村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高邮市农业农村“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保障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高质量推动“三农”工作,根据省市目标要求,结合我市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三五”回顾(一)总体发展成就“十三五”期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各级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稳步开展农村改革治理,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工作。1、种养结构不断优化。全面实施农业结构
2、战略性调整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培植农业新品种、新模式、新业态。全市实现绿色果蔬2.3万亩、特粮特经15万亩;稻田综合种养4.64万亩,小麦、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分别达405.98万亩、410.515万亩,其中优质食味稻面积128.47万亩,粮食总产量420.52万吨;建成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园区20家,总占地面积4万亩左右,休闲观光旅游年接待游客达65.2万人次,营业额约2.16亿元。累计调减罗氏沼虾养殖面积3.7万亩,创成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6家、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23家,创建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16个。高邮已成为全省最大的就鱼、赤眼蹲、黄颗鱼苗种繁殖基地。2、产业龙头快速发展。出台高邮农业
3、龙头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试行)(2018-2023年),通过鼓励企业提档升级、发展贸易流通、农业招商引资和高层次的合作等扶持政策,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共计108家,其中:省级21家、市级27家,实现年销售额160多亿元,上缴税金3亿元以上,带动农户32万多户。建成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8家,7家企业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农业板”成功挂牌。3、信息应用发展迅猛。全市农产品线上年销售额突破14.92亿元。高邮先后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江苏省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县、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最美县域”、京东“一村一
4、品一店示范县、阿里巴巴全国农业电商50强县等荣誉称号。1个园区获评江苏省智能农业示范园区,2个镇获评省农业电子商务示范镇,11个行政村获评江苏省“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2家企业获评省农业电商示范单位,2家单位获评省数字农业农村基地,8家企业获评“扬州市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单位网络智慧农业、综合信息管理、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等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企业不断涌现。175个益农信息社(标准社)和1个市级运营中心全部建成,信息进村入户实现全覆盖。4、质量品牌有效提升。创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40万亩、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水稻)基地25.05万亩,19家企业被列入“江苏省农产品品牌目录”,
5、35家企业的83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5家企业的10个产品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高邮鸭蛋、高邮湖大闸蟹被列为区域公用品牌,高邮鸭、高邮鸭蛋被推荐为江苏农产品品牌优秀案例和中国特色农产品,高邮湖大闸蟹获批“高邮湖大闸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江苏省著名商标“,高邮咸鸭蛋、高邮湖大闸蟹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高邮湖大闸蟹行业协会、高邮市鸭蛋协会获批江苏省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项目。高邮先后获得“原味大闸蟹之乡”“中国湖泊河蟹产业发展示范市”“中国大闸蟹生态养殖示范市”“江苏省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江苏省平安渔业示范县”和“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5、农业机械广泛推广。全市农机总动力达73.8
6、1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达1850台,插秧机达2233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达1579台,高性能植保机达1662台,粮食烘干机达948台。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97.2%,麦、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水平达90%。农机装备逐步向大中型、高性能方向发展,作业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积极推进,2018年底,全市13个乡镇、园区全部完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达标乡镇建设,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96%,创成font”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2019年创建成江苏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6、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年新增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3万亩以上。粮食
7、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两区”划定全面完成,建成高标准农田25.17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87万亩,新拆建排涝泵站17座、灌溉站287座、桥梁289座、闸站43座、渡槽27座、渠系建筑物9329座,新建水泥路273.87公里、硬化渠道265.63公里。建成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个,八桥农业园区创成国家农业科技园、江苏省现代农业示范园。高邮鸭集团、高邮鸭良种繁育中心新址搬迁工程一期全面完工。7、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连续三年出台退养还湖实施方案,累计退出高邮湖围网养殖面积6.03万亩,高邮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编制完成,6个罗氏沼虾养殖尾水处理试验示范点已经建成并
8、投入运行。新建各类畜禽粪污处理设施12处,290家畜禽规模养殖场通过治理验收,畜禽规模养殖场治理率、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均达100%。化肥使用量(折纯)比2015年降低8%以上,农药施用量下降20.6%,氮肥利用率达40%以上,土壤理化性状、耕地生产能力有所改善。“五位一体”长效管护运行平稳,“户保洁、组收集、村集中、镇中转、市转运处理”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实现全覆盖。8、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以“三保三助三提升”为重点,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给药,救助困难对象4196户;高质量、个性化开展四轮最贫困家庭帮扶,累计帮助253户最贫困家庭走出困境。持续推进
9、“亿千百”脱贫攻坚工程,大力实施产业物业帮扶,着力增强村级自身“造血”功能,30个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25个市级物业产业项目落地见效。2023年底,全市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6995户13571人实现整体脱贫,170个行政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45万元以上。9、体制建设平稳推进。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全部挂牌成立,村主办会计异地交流任职全部完成。村务卡结算制度全面推行,村级支付全部实现“非现金”结算。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进一步规范,农村各类集体产权进场交易有序开展,农村产权累计完成交易额24.91亿元。村级债务规模有效控制,有息债务总额和利率大幅下降。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资”管
10、理水平逐步提升,百企联百村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持续加大,高效农业保险种(养)业品种实现全覆盖,常规种植业保险覆盖面达95%,高效设施农业保险占比稳定在52%以上。10、重大项目进展有序。利用扬州高邮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等平台,通过“烟花三月”国际旅游经贸节、“邮文化节”“双黄鸭蛋节”等节庆活动,务实开展高邮特色农业招商推介、项目集中签约、项目季度冲刺赛等农业专题招商工作,农业项目投资实现新突破。新实施农业项目87个,吸引投入农业民资44.8亿元、外资0.96亿美元,新增注册资本26.7亿元,新增扬州市级开工农业重大项目24个、高邮市级开工农业重大项目63个,
11、新增扬州市级竣工农业重大项目20个、高邮市级竣工农业重大项目52个。(二)相关目标任务完成情况1、农业生产方面。至2023年底,全市粮食总产量达84.35万吨,油料总产量13万吨左右;水稻面积80.5万亩、单产618.5公斤,小麦面积80.72万亩、单产397.2公斤,稻麦周年单产连续九年保持吨粮水平;主要农作物70%以上面积实行统防统治,其中:水稻、小麦病虫全承包统防统治达35%;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率达93%。淡水养殖面积稳定在46万亩左右,水产品总量17.5万吨,其中:特水养殖面积font36.5万亩、产量7万吨左右。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近20万亩左右,食用菌类65.8万平方米,其中:设施
12、蔬菜种植面积6万亩,城郊永久性“菜篮子”工程蔬菜生产基地1.1万亩,蔬菜总产量达64.28万吨,产值达30.29亿元,自给率达80.5%。生猪年养殖量达40多万头、家禽3800多万只、山羊近4万只、奶牛1700多头,生猪、肉禽、蛋禽、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90.09%、95.47%、85.24%、100%o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5处、有机肥加工项目7处,规模畜禽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利用率font94.88%,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6%以上。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20192人次。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比重分别达75.6%、99%o新增农业产
13、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5家、扬州市级12家。新型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达75.27%o2、农村经济方面。至2023年底,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315元。备案及登记注册并实质性运行家庭农场67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45家、土地股份合作社57家。新培植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国家级5个、省级20个、扬州市级12个、高邮市级42个。农村产权交易发生交易项目6440笔,实现交易额24.91亿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424个,总投资1.2亿元。70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全部实现脱贫,所有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预定目标。(三)面临的形势与困难“十三五”期间,全市上下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
14、位置,坚持系统思维、精准发力,主动作为、创新突破,农业农村发展成效明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但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仍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难题或困难。1、现代农业建设方面。一是农业生产资源环境约束加紧,直接劳动力较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效不明显,传统农业风险大,附加值低,同质化严重,经济效益不高,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农业园区进展不快,部分园区基地规模较小,布局较为分散,产业规模集聚效应不明显,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三是农业企业贷款难、融资难,导致建设资金仍然紧张,束缚了龙头企业的发展。2、农村环境整治方面。一是村庄布局散落,旧屋闲置、土地浪费,零散村庄硬质化未通、“空心村”“关门户”较多。二是农村年轻人较
15、少,常住人群受习惯影响,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意识缺乏,乱扔乱倒、乱堆乱放现象客观存在。三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范围广、任务重,水产养殖尾水问题治理缺少技术、资金,给农村环境带来较大影响。3、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养老、教育、医疗等供给仍显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仍然较大,部分乡镇集聚资源要素能力有限,农村社会建设管理服务不健全、存在短板,部分村集体经济仍较为薄弱,农村社会治理能力和乡村文明水平有待提升。二、“十四五”发展(一)指导思想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以“一园一区一基地”为突破点,不断强化村
16、集体制度和经济建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集聚,以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为抓手,以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稳定粮食生产,促进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向高质量发展,以农业产业政策为突破口,全力争取国家农业项目,加快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链建设。同时,加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强化厕所革命,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加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加强农村基层设施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快速发展,强化试验示范,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二)发展目标1、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方面种植业:粮食全年面积稳定在170万亩、总产84万吨以上,其中夏粮面积82万亩、总产32万吨以上,小麦面积稳定在80万亩、单产400公斤以上;秋粮面积89万亩、总产52万吨以上,水稻面积稳定在80.5万亩、单产620公斤以上。加快水稻等种植业新品种、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