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策略.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一、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一)学科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教育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过程,存在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学科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它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的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并非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总是把自己的知识与兴趣、情感、意志及个性等联系在一起,以整体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从教师处得到的不仅有知识信息,而且有情感、意志、个性等多种心理因素的综合信息。其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并非只是一个知识的受体。他们同
2、时也是掌握知识的主体,以自己特有的兴趣、情感、意志及个性选择和把握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各种信息。再次,作为教学载体的教材,记录的不仅是文字、符号、公式、定义和定理,还包括各种心理信息。如语文教材的记叙文中刻画的人物性格,说明文中的观察、想象,议论文中渗透的理性的光芒与意志的色彩,即使是自然科学,也在传递坚贞不屈的意志信息,执著追求的情感信息等。最后,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师生双方的双向交流过程,是师生作为完整的生命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表现和形成的过程。(二)学科教学过程自身具有很多优势,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1 .学科教学
3、具有时空优势从教育时空层面看,各科的课堂教学是占据学生和教师时空最多的场所,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智能的培养、心理的发展,绝大部分是在这一特定的时空中完成的,忽略了这一时空优势,就等于放弃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场所.2 .学科教学具有资源优势从教育资源层面看,各科教学本身包容了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无论是工具课、人文课,还是自然课、技能课都有许多显性的或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可资利用。如果将这一资源白白流失,不仅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是不合理的,而且所进行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不完全的。3 .学科教学具有人力优势从教育队伍层面来看,学科渗透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利
4、于在学校中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果单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工作,则未免会孤掌难鸣,势单力薄。学科渗透是一种全员性策略,使每个学科教师都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Z)学科渗透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标志1 .学科渗透为心理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开辟了一个广阔的领域学科渗透涉及到心理学的许多分支学科,诸如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差异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它可以使这些心理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指导功能,并可使这些理论在应用研究领域中找到发展的生长点。2 .学科渗透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规格要求是多方位的、综合的,人的心理素质的
5、优化也不是通过单一的途径就能一蹴而就的。学科渗透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自身有效的补充和积极的建构,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的一种改进与提升,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在更广、更深的范围内发展。(四)学科渗透促进了教师整体队伍的发展学科渗透可以促使更多的教师学习心理学理论,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的讲授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学习准备状态的了解,更不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学科渗透要求教师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既要培养学生的认知因素,又要培养学生的非认知因素。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把教学内容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学科渗透则要求多渠道开发教育资源,尤其强调把学生本身作为一种教育资
6、源,要求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总之,学科渗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型的教书匠变为研究型的教育家,这必然有力地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二、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科学设定学科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和灵魂,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质量规格和水平,传统的教学目标只简单地定位于知识、技能的传承,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元的体系,涵盖知、情、意三个领域。任何一门学科课程的目标都应同时反映学生的心理层面才能形成完整的目标体系。一方面,学科内容传递的过程以人的心理发展为基础,服从心理规律,使学科内容心理化
7、,这是解决教育过程中学生与课程矛盾问题的正确策略;另一方面,学科内容的传递是着眼于学生整体发展的,即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完善人格是相互交融、并行不悖的。因此,注重情意因素是近年来国内外现代化课程设计的一个显著特点,当前流行的“情知课程”、“情知教学”,强调的就是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应该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情感过程和认识过程“双轨式”统一。科学地设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教学目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心理目标要结合教学内容,不能脱离学科教学的内容,贴标签式地为心理健康教育而教育;二是心理目标要结合实际,不能套用相同的模式。教师应了解学生实际、班级集体实际,针对学生差异及集体差异而设定相应的目
8、标;三是心理目标要以认识目标为基础,要知、情、意相结合,不能割裂三者之间的联系。(二)充分挖掘各门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心理教育因素1 .社会科学类学科社会科学类学科包括语文、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等,这些学科的教学内容中都直接或间接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语文学科的教材是由一篇篇生动形象的课文组成,所选课文都反映了自然、社会、艺术、科学之美,它们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为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凭借物。语文学科教学中,除了课文教学外,作文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写日记,引导学生在日记中迁移情绪和升华情感,有助于他们
9、克服消极的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还可以通过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对学生进行是非、美丑、爱憎、荣辱等人格教育,使学生不仅在写作文,更是在学做人;更可以让学生自由命题作文,“我手写我心”,就人际关系、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苦闷,成长过程中的进步、喜悦等方面,抒发内心感受,调节不良情绪,促进个性和谐发展。在思想品德课、政治课中也涉及了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教师应认真地挖掘、利用。此外,历史、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自然风貌、风土人情等激发学生的高级社会情感、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培养学生良好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2 .自然科学类学科自然科学类学科包
10、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卫生、自然常识等等,其间所包蕴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亦极为丰富。数学学科看似抽象,实则充满了美感。比如,字母表示数字,文字语言简化为符号语言,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几何中的五角星的美,黄金分割的美,圆形的美,图形对称和谐的美;推理论证严谨内在的美;解题方法新颖巧妙的美等。在教学中应当不断地揭示并展示给学生,培养其审美的意识,陶冶其审美的情感。数学是严谨的,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是灵活的,通过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大胆探索、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启发学生的创
11、造思维,形成学生的创造个性,进一步具有创造能力。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教学内容中也能挖掘到许多心理教育的因素。如,演示和实验中需要敏锐的观察力、稳定的注意力、恒久的坚持力、顽强的耐挫力等;解决问题和推导结论过程中,需要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丰富的想象力、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等。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产生对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对客观世界的奥秘与真理的追求热情,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并形成认真、细致、耐心、踏实等良好个性特征。3 .体育艺术类学科体育艺术类学科主要包括体育、音乐、美术、舞蹈等。与社会科学类学科和自然科学类学科相比,体育艺术类学科蕴含着更为丰富的心理健康教
12、育资源,甚至可以认为,音乐、美术、体育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曾明确指出:“体育之效,在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调情感,强意志J体育运动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使身体各部分产生良好的共济作用;能使参加者精神振奋、胸襟开阔、心情松弛、自信提高,获得身心保健的双重愉悦。目前通行的运动心理疗法,就是以适度的体育运动,形成积极的生理和心理效应的一种治疗方法。音乐可以改善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活跃思维,丰富想象,改善情绪状态,有利于调整和改善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消除孤僻儿童与周围环境的情绪和认识障碍,加强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和自我信心。因此,在学校开设音乐课,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
13、非常必要的。舞蹈是生命的动态形式,是用身体有节奏的运动来表达感情和生命意识的诗画艺术,它最早成为“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能表现音乐、语言所不能表现的内在生命的极致状态。人们既能通过舞蹈消除情感紧张,又能以象征的方式使情感具体化,从而达到高度的自我意识。对青少年学生来说,舞蹈课不仅对身体,而且对心理;不仅对体质,而且对气质;不仅对情感表达,而且对智力开发,都有重要的作用。美术中的绘画的颜色和线条本身就能引起不同的心理感受,更主要的是绘画是人们认识社会、参与生活的一种行为,在绘画中人们表达着自己对生活、对事物最直接、最朴素的感受,是一种表达内心的艺术。绘画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去发现自己,更多地了解自
14、己。此外,绘画还被称作“无错误的学科”,它对学生的错误和新的尝试有更宽松的态度,也不存在任何需要死记硬背的唯一正确的答案,这就大大降低了挫折感对学生的伤害,使活动过程更易体验到愉快。除了上述的学科教学外,在学校开设的其它学科,如:劳动技术、书法、计算机等等的教学内容中,也同样蕴含了许多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学科教师应善于把握教学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点及接触点,从而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三)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1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中,学生常常是客体,没有“主权”,在多数情况下不得不屈从于教师的意志。学生很少有机会按照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内心兴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件,去学
15、自己想学的知识,去独立地发现问题,总是受到种种压抑、束缚、摧残以至于变得被动消沉,丧失生气,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首先在观念上就要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认识,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在其内心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勇气,这样,学生的自信心、自主性和创造性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2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引导、维持、调节、强化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机制。它直接影响学习的兴趣、热情及学习的效果。学生在适度的学习动机下,智力活动是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开放的,学生会产生自尊、自信、自主、创造等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使身心健康发展。激发学
16、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要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学习热情;二要阐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激发求知欲望;三要创造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四要适当组织竞赛,激发外在动机;五要运用反馈原理,强化学习动机。3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主宰课堂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不会学习,不会独立获得知识,这是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一大顽症。学生不会学习,是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缺乏学习自信心的重要原因,这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妨碍学生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因此,学科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学习,学生学会了学习,就会对学习产生胜任感,产生一种“我能学好”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自信心。同时,学生自主学习更能体会到学习的欢乐,增强学习兴趣,有更多的好心情、好体验,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在不同层次上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