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docx(5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育一、,J茸教育的基本特点1、/浮教育的特殊特点2、小学教师的特点小学教育的特殊性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的基础,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名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据有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1)国家有设有学校以及使人民享受教育的义务(2)父母或隔户人有使学龄的子女或被监护人就学的义乌(3)全社会旬除适龄儿童和青少年的种种不良影响和障碍的义务。4、小学教育的全
2、面性小学教师的特点:劳动特点,素质一、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1)复杂性。教师劳动不仅有体力付出,还有脑力付出,是复杂的脑力付出。复杂性体现在:首先,教育目的全面性。其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最后,劳动对象的差异性。(2)创造性。体现在因材施教、教学上的不断更新和教师的“教育机智三个方面。(3)示范性。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5)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教育影响据有滞后性。(6)系统性。教师劳动的系统性是指由教育的系统性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决定的。二、,J茸教师的素质(1)教师的职业
3、道德素养(2)教师的知识素养(3)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4)教师的心里素养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背(背过)(1)专业教师专业理念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遵守的一套行为规范?为实现美好生活而提升自我的内在品格和德性。教师的专业理念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2)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内容。(3)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指教师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和心智活动方式。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
4、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五、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浮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六、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1、根据童年期儿童的生理发展水平,允许他们进行系统的学习,但不应让他们过度疲劳和过度紧张。2、培养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不断地向小学生提出要求并即使提示,使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得到发展。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3、使小学生了解学习在人的一生中的重
5、大价值,培养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优良的学习品质。4、培养4浮生初步的分辨是非能力,逐步发展他们对道德的理解能力,能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思考,逐步学会科学地看待社会和人生问题。培养儿童初步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作用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二、教育目的的层次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三、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一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根据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四、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我们
6、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都口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资本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五、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1)强调教育为社会建设主义社会服务。(2)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规格和素质的要求。(3)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六、确立小学教育的基本依据2012题目(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7、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标的理论依据七、素质教育的概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早就有理想、有道理、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八、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九、前制度化教育特点(
8、1)教育主题确定(2)教育的对象相对稳定(3)形成系统的文化传播活动(4)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5)由以上因素结合而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十、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课程一、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相统一(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3)要适合小学生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二、课程的作用(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保证。(2)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学的依据,是师生联系和交往的纽带。(3)课程是教学方法的
9、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的应用的根据(4)课程是国家检查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三、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四、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校安排整个课程检查、衡量学校工作和质量的基本依据五、课程计划的内容: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学周安排。课程标准是教两写、教学、评价和考试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六、课程的类型(1)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2)必学课程与选修课程(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
10、程(4)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儿童七、课程开发的模式(1)目标模式,泰勒(2)过程模式,斯腾豪斯(3)情境模式,劳顿文化分析理论,情景模式的可操作性程序五步骤:情境分析,目标表达,制定教学方案,阐明和实施,检查、反馈、评价和改进。八、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考试制度。九、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11、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1)三维目标观,即教学的目标朗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2)综合课程观,课程的设置要更加综合体现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培养学生综合的视角和综合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既分化又综合的现实。(3)内容联系观,既课内容的教学,要努力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相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4)学习方式关,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5)发展评价观,重视学习的过程评价,通过评价发挥促进学习的作用。(6)校本发展观
12、,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发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特色发展。十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T立学生的发展”(1)关注每一位学生(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十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1)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需要(2)促进教师专业不断发展(3)不断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十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1)确定研究课题(2)查阅文献与阅读文献(3)提出研究假设(4)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5)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6)做出结论(7)撰写成文十四、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教育观
13、察法(2)教育调查法(3)教育实验法(4)教育行动研究法(5)教育叙事研究法(6)个案法(7)历史法十五、教育行动研究的步骤(1)确定研究课题(2)拟定研究计划(3)实施行动研究(4)进行总结评价小学学校管理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是学校管理工作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的行为准则。(2)科学性原则。指学校领导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按照党和政府要求,遵循教育的客观性规律和发展趋势,从学校实际出发进行管理的准则。(3)民主性原则。指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之共同参与、监督学校管理工作的行为准则(4)教育性原则。指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时时体现教育性的行为准则(5)规
14、范性原则。指通过编制各种管理计划,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来组织、协调、控制学校的常规管理活动,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的行为准则(6)系统性原则。是指以实现学习整体目标为主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达到学校管理最优化的行为准则。(7)效益性原则。指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收益的行为准则(8)动态性原则。指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根据管理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与方法的行为准则。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行政管理法,法律方法,思想教育法,经济方法,学术方法。学生指导(身心发展)观察的品质(1)观察的目的性(2)观察的客观性(3)观察的精细性(4)观察的敏锐性意志的基本
15、特征(1)意志有明确的目标(2)意志对活动有调节作用(3)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4)意志以随意动作为基础意志的品质(1)意志的自觉性,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地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2)意志的果断性,指迅速地、不失时机的采取决定的品质。(3)意志的坚持性,指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的品质性格的结构特征(1)性格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2)早期经验的影响,学龄前是人智力发展的一个高峰阶段(3)教育与实践活动的影响起着主导作用(4)个人勤奋的影响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第一,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第二,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第三,人格发展过程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2)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