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当代离婚现状原因及心理学分析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当代离婚现状原因及心理学分析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当代离婚现状、原因及心理学分析目录1前言22当代离婚现状23当代离婚的原因23.1 社会改革23.2 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变33.3 家庭关系的影响33.4 国民意识的转变33.5 性观念的转变44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当代离婚状况分析44.1 择偶观44.2 家庭观54.3 性事观55总结与展望75.1 总结75.2 展望8参考文献H1前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在这样的社会转型期中,社会的变革给婚姻的稳定也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巨大冲击。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人离婚率的攀升速度也随之提高。离婚是当代社会才开始使用的字眼。现代人离婚,不管男女都可以提出来;但在中国古代,并不存
2、在夫妻离婚这个概念几2当代离婚现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离婚率在不断提高,离婚对数从1985年的45.8万,扶摇直上到2005年的178.5万。根据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2008年全国共有226.9万对夫妻办理离婚手续,比上年增加17.1万对,增长幅度达8.1%o中国民政部发布的“二零零九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共有一百七十多万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比上年同期增长10%以上。从绝对离婚对数的数据可以看到,中国的离婚率正在呈加速攀升的态势。如今“离婚”再也不是什么令人难堪的字眼,它早已成为每个公民应有的权利,既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也越来越被全社会所理解和接纳。因此,中
3、国的大城市曷至农村,离婚率都在急剧上升。过去很多年来,高离婚率已经成为西方社会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不过,动辄离婚的现象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西方。现在的中国年轻人越来越重视婚姻的内容而不把形式看得过重,不愿再接受无爱的婚姻,爱来则合,缘尽则散。他们不愿为掩护婚姻关系之名去忍受长期的痛苦,因而当今中国社会的离婚率历年来有所上升。3当代离婚的原因3.1 社会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社会进入改革鼎新的剧烈过渡时期。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实施后,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体系的建立,并为婚姻制度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和行动目标。此后,中国政府大力宣传贯彻婚姻法,各省广泛深入地进行了群
4、众性婚姻制度改革活动。在婚姻制度上的变革,从根本上影响了当代中国人对于离婚这一脱离婚姻方式的观念。所以社会的改革是构成现今中国离婚现象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离婚本是婚姻自由的体现,但是,在传统婚姻制度中,“从一而终”的思想影响深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施行后,现代法律与传统礼教、情理和风俗等多个因素不断发生矛盾和冲突,他们从很大程度上造就了现今离婚的种种现象。3.2 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变妇女解放,女性在社会上与家庭中取得与男子同等的地位,对于妇女对待离婚这一态度也是影响深远。因此,妇女的政治地位也有了明显地提高。从婚姻法的颁布以及随后开展的贯彻婚姻法社会运动使妇女解放从城市扩展到广大农村,从沿海较为
5、发达的地区扩展到相对落后的广大内陆,从精英扩展到社会全体妇女,从轰轰烈烈的政治舞台深入到家庭与婚姻这一最普遍也最强固的传统阵地。女性思想从中国传统封建礼教中释放出来,更加独立,更加能思考自己本身的价值。所以,在对待离婚这个问题上也更加自由自主。3.3 家庭关系的影响说到家庭社会地影响,主要应该关注的就是因为婚姻这层关系而建立起来的姻亲关系。姻亲关系常是影响婚姻稳定与品质好坏的重要因素。在许多姻亲关系中又以婆媳关系之间问题最多,此种关系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一直存在。感情的事是最难搞定的人生习题,男女之间的爱情问题已经一拶筐,一旦结了婚之后,媳妇见了公婆,这时的婚姻才是真正出现了“第三者”。当然,自
6、家事还是要老的、小的相互沟通,婆媳问题理得好是家和万事兴,理不好,那就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且,并不是只有当代中国人在离婚这个问题上才会碰到婆媳问题,古代依然存在:光绪皇帝夹在慈禧太后和珍妃之间;唐明皇夹在梅妃和杨贵妃之间。所以可以说,无论古今无论中西,人们的离婚原因和背景都大大受到这一点的影响。3.4 国民意识的转变现代都市中宗法意义上家庭观念的瓦解以及个体意识的加强促使得他们婚姻家庭观念呈现出一种多元的状态。在中国改革开放这30年之前,离婚者被视作怪物。时代不同,情感不同,情感所遭受的命运完全不同。在这21世纪初,中国女性意识抬头,女人们开始认识到所谓传统的归宿,有时是一个泯灭自我价值的桎
7、梏,没想清楚就被安排着进入婚姻生活,停止了自我探索和成长。所以,当今女性们勇敢地提出离婚,一肩扛起家庭与经济责任,独立之路虽然辛苦,但是重新发现自己地新生命,这样的代价仍然值得。现在的中国女性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或是如何善待自己,所以才有勇气离婚,毕竟整个社会对离婚的女人并不厚道,连带地也歧视在单亲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虽然中国这30年来对于离婚态度地转变已经天翻地覆。离婚的人并没有做错事,不过是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就如同当初选择结婚一样。爱得不多就分手,有人觉得离婚就是婚姻的一部分,就看你怎样对待它。就如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说:“死并不是生的对立,而是生的一部分”O3
8、.5 性观念的转变“万恶淫为首”的古训表达了中国人强烈的保守的性态度,“男女授受不亲”的成规显示了中国人对性的一种谨慎的戒防。在黑暗中摸索了几千年,她们如今终于从各种媒体上懂得了“高潮”、“快感”,并且设法获得它。中国人真正感受到性观念变革是在改革开放以后。1980年,新婚姻法的公布和提倡并推行独生子女政策让每个家庭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两个看起来和性并不直接相关的事件改变了中国人此前性是为了生育的观念。著名性社会学家李银河说的那样,性的开放是经济发展的结果,经济发展为性的开放提供了可能。到上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朝着多元化方向进发,中国人也逐渐接受各种新的性观念,并开始乐于将其付诸实践。
9、中国的性观念日趋多元、开放。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中国女性很突出地一个进步就在于,她们敢于在性满足、性体验方面追求台男性一样的平等。渴望性高潮是中国女性地巨大转变,她们再也不满足于被动的状态,而是在追求性生活的质量。而中国人对性这一方面认识的改变,也造成了中国现在离婚的这一社会现象的加深。4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当代离婚状况分析4.1 择偶观择偶观念与婚姻稳定性的关系十分密切,许多婚姻的悲剧缘于最初的择偶不当。中国的择偶观念变化,主要是未婚女性择偶观念的变革。首先,当初的政治联姻转变为如今的经济婚配,物化或钱化的条件成为把握婚恋天平的重要筹码。北京的一次调查显示,近1/3的女性希望男方有高收入,而
10、愿意选择男方比自己的收入低的女性达不到1%。这种拜金不拜人或重经济实力轻感情基础的择偶价值标准很难为日后的婚姻生活注入情感的活力。其次,不少年轻人仿效西方人,迷恋“感觉”婚姻,以求潇洒走一回,她们用一时激情替换持久的感情,用生理冲动取代心理爱恋,于是就草率成婚,最终又因激情的消退、“感觉”的淡化以及对缺乏感情基础和共同情趣的婚姻失去热情,走向离婚。第三,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剧,我国传统的狭小通婚圈逐步扩大,跨大地域空间的异地择偶日渐增多。据统计,仅我国农村的跨县婚姻目前已达到14%。这种异地婚姻往往由于缺少来自原居住地社区和家庭关系网络的支持和约束,又面对更为严重的地区文化习俗差异的摩擦而相对不稳
11、定。值得一提的是,女性择偶观念的变化还表现为婚后对原先配偶选择的反省和对择偶标准潜意识的调整,当这种调整或改变了的择偶标准与现有的配偶发生严重脱节时,就会放弃眼前的婚姻换取重新选择的机会。4.2 家庭观当代中国家庭观念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和家庭成员之间以及家庭内部男女之间的关系上。家庭关系一般可以分为家庭纵向或代际关系及家庭横向或同辈关系。过去,我们在处理家庭关系时,总是以家庭纵向的利益关系为重,先是父母或家长居于家庭权力结构的最高峰,接着又是独生子女演化为家庭活动的中心,而夫妻横向关系一直处于附属的位置。这种重纵轻横的传统家庭观对保持婚姻的稳定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人
12、们对夫妻横向关系本身的质量,特别是个人对在家庭纵横向关系中的位置和心理感觉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提出更高的要求,人们愈发不情愿地通过委屈求全或牺牲自己去保持家庭的稳定和完整。当家庭的重心从过去的血缘关系向姻缘关系转移,又从姻缘关系向自我需求转移时,婚姻的变动就不可避免了。与此同时,当代中国家庭内部男女之间的关系也发生重大的变化,过去的男权夫权思想逐步让位于男女平权的意识,在一些家庭里,妻子甚至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创造者,大有提升自己作为家长之势,而不少男性仍然习惯于摆大丈夫的架子,继续要求妻子承担全部家务,为自己提供服务。这样后滞的传统家庭分工观念与当代家庭男女角色和地位变化之间的矛盾,势必引发婚姻关
13、系的危机。4.3 性事观夫妻之间的性愉悦既是婚姻关系的生理基础,又是婚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用生育行为取代性行为,人们可以大谈生儿育女,却羞于直论性事。性罪恶观念异化了人的正常的性欲念和性活动。在性关系上男女尤其不平等,男人可以随时泄欲和追求性满足,而女人只能被动地去感受这些行为,绝不可以主动地向男人提出性要求,更谈不上去获取性享受,至于因性事问题而调整婚姻关系,更是不可想象。此外,家庭伦理和社会舆论都对婚前婚外性行为实行强有力的社会控制,女子未婚失身和已婚女子红杏出墙,不仅是当事人甚至是整个家庭与家族的耻辱。随着社会对性事看法的逐步放开,对性科学知识的积极传播,人们在获得更
14、多性知识的同时,对性愉悦追求也变得越来越强烈和敏感,特别是妻子性平等意识的增强以及生育与性事在避孕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的彻底分离,使得夫妻性生活是否和谐满足在婚姻关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因“性生活不协调”而离婚的案例明显增加,据调查约占全国离婚人数的34.17%o而且,婚前性行为日渐活跃与中国男子不喝“二锅头”观念的矛盾以及人们对婚外恋容忍程度的提高与婚姻关系私有观念的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当代中国的婚姻生活。关于离异观前辈们有过“离婚难”、“不敢离婚”和“懒得离婚”的痛苦经历。离婚对社会稳定不利和离婚是当事人思想品质有问题等形而上学观点左右着社会对婚姻纠纷的调解,社会舆论的道德批判、所在单位的
15、行政处分和年迈父母的苦口婆心甚至以死相谏渚B使离婚当事人事前不敢轻举妄动,事中经受反复折腾,事后落得身败名裂。在这种反离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离婚事件是少了,但无端的婚姻纠纷和个人痛苦却在扩大和延伸。改革开放以来,择偶观念、家庭观念和性事观念的历史性变革,一方面揭开许多貌合神离的所渭“幸福婚姻”的虚假面纱,另一方面又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动摇了不少婚姻赖以生存延续的伦理道德的支柱,最终把当代中国众多的婚姻推向不合就分的十字路口。此时,离异观就主宰着不稳定婚姻的命运,其根本性的转变成为近年来离婚率持续上升的最重要的原因。当代中国离异观的变更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第一,离异的家庭行为变为个人行为。当
16、离异再也不必把家庭的荣辱与父母的好恶牵扯进去时,当孩子的筹码减少对父母分手的约束份量时,离婚的家庭压力和社会责任相对缓解,人们就更习惯于把离婚看作是个人生活过程中一个平常的变动。第二,离异的男性单向行为变为男女双方的共同行为。旧时代的男性可以娶妻纳妾和单方面休妻,女性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而今越来越多的妇女摆脱了在离异问题上的被动的不平等的境遇,对自己的婚姻生活行使更多的自主权,女性主动提出离婚的比率上升,足以说明了这种变化。第三,离异的不光彩或不道德行为变为正常的社会行为。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下,否定离婚的封建主义的社会伦理观念和歧视离婚的世俗偏见受到批判,把离婚看成是绝对的坏事,并把离婚行为机械地同个人思想品质联系在一起的做法也得到相应的纠正。由于社会舆论对离婚采取更为理解和宽容的态度,由于相关单位领导逐步减少对离婚行为的行政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