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基础知识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基础知识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桃花源记?根底知识题一、给以下划线字注音1、晋太元中()2、缘溪行()3、便舍船()4、豁然开朗()5、屋舍俨然()6、阡陌()7、黄发垂髻()8、便要还家()9、遂与外人间隔()10、缺乏为外人道()11、及郡下()12、诣太守()二、翻译以下句子,并解释划线的词语1、渔人甚异之。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问所从来。5、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三、解释划线字的含义,并指出它们的词性1、便舍船2、屋舍俨然3、处处志之4、寻向所志四、区别下边几个词古今意义的不同1、阡陌交通古义:今义:2、妻子邑人古义:今义:3、无论魏
2、晋古义:今义:4、来此绝境古义:今义:五、选用原文句子,概括渔人在桃花源所见的景和人景:人:六、简要答复以下问题1、课文结尾处写道:“寻向所志,遂迷,“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说明什么?2、课文按照渔人行动的顺序,记叙了他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分析说明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3、举例说明文章的前后照应之处。七、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有错误的请改正1、“落英缤纷指的是秋天草木凋零。2、“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指的是与世人的衣着有很大的差异,仿佛另一个国度,另一个民族的服饰。3、“皆叹惋说明村人是因为听渔人表达自汉至晋的历史变化而叹惋。4、文章结尾没讲清“遂迷是怎样发生的,是作者的失误。K参
3、考答案一、给以下划线字注音1、 jì;n2、 yuá;nXI3、she4、 huò;5、shè;yn6、qinmò;7、tiá;o8、yohuá;n9、suì;jià;n10、wè;i11、jù;n12、yì;二、翻译以下句子,并解释划线的词语1、捕鱼人对此感到非常惊讶。异:对感到惊讶。2、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豁:开阔。3、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4、问(渔人)从哪里来。所:处所。5、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
4、听消息。咸:都。6、带着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邑人:同乡人。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7、这个人(为他们)详细的介绍了自己所知道的事。具言:详细地说出。三、解释划线字的含义,并指出它们的词性1、舍弃、离开。动词2、房屋。名词3、做记号。动词4、标记。名词四、区别下边几个词古今意义的不同1、交错相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2、妻子和孩子。专指妻子。3、不要说,更不必说。不管,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4、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五、选用原文句子,概括渔人在桃花源所见的景和人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人:衣:悉如外人貌:黄发垂髻行:往来种作神:(见人)
5、大惊情:怡然自乐。六、简要答复以下问题1、这篇文章带有传奇色彩,而非实事实记。作者生活于东晋末期,当时社会政治黑暗,动乱不安,民不聊生。文章中描绘的桃花源景象,只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理想社会。课文结尾的几句话,说明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这种幸福美好的生活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2、文章的主要意图是通过桃花源中的生活情形来表现作者的社会理想,所以中间局部写得详细,无论是写村落的概貌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动人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地,如见其人。开头和结尾只跟故事的传奇性质有关,所以写得简略。3、举例说明文章的前后照应之处。“忘路之远近跟下文的“处处志之是相互照应的,说明渔人此前没有到过这个地方。(2)从“问所从来可以看出,通向桃源的路一向不为“外人所知;从下文“遂与外人间隔也可以看出,在此之前确实没有“外人来过。渔人离开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下文重寻桃源的行动埋下伏笔。“处处志之是指做了记号,“寻向所志,寻的正是这些标记。七、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有错误的请改正1、错。“落英指落花,写的是暮春季节。2、错。“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3、正确。4、错。作者的意图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所以用模糊语言来表达渔人复寻而不可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