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讲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党课讲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遵循和理论指南。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动因(-)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中国特色,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走的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
2、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这继承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自己要想成功,也要带领别人成功,自己要想富裕,也要带领别人一起富裕,自己不愿意遭受的苦难也绝不能让别人再遭受。这种胸怀天下的优秀品格超越了国家界限,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他国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二)破解世界难题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
3、前所未有,人类面临多种复杂问题。二十大报告中总结到“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本国优先”的发展逻辑着眼全球,世界狭小而拥挤,处处是激烈竞争,从“共同发展”的角度着眼全球,世界宽广而博大,处处是机遇。唯有各国责任共担、命运与共才能破解世界发展难题。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要求(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
4、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包含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五个方面要求。(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学理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的既有时代特色又有中国韵味、既富科学性又富历史感的伟大理念。1 .发展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马克思认为人之所以会形成各种形式的集合状态是基于共同利益,“共同体”可以理解为基于共同利益形成的人的聚集。马克思先后使用“自然共同体”“虚幻共同体”“真正共同体”来描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马克思提出的“真正共同体”要求要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5、没有国家、没有阶级的共产主义,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是理想社会的终极价值追求,还有很长一段路才能实现,在目前仍然存在阶级、国家冲突的语境下,习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朝着马克思所指示的终极价值方向设定的一个当下的、务实的目标。2 .升华了中国和平外交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外交目标的确立,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领导人一以贯之的中国和平外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与创新。这种发展与创新突出表现在,确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目标,不仅向世界传递了中国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的美好愿景,而且明确提出建设“五个世界”,将这一美好
6、愿景的目标具体化、路径清晰化。3 .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以和为贵”的思想深入中华民族血液,家和则万事兴、国和则天下平、天地和则万物生。从国家观看,中华文化自古以来追求和平,讲究“国虽大,好战必亡”,主张“敦亲睦邻,协和万邦”;从国际观来看,中华文化有超越国家的“天下”观念,追求普遍安全,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从发展观看,秉持“立己达人,兼善天下”的价值取向,不仅自己要发展,也希望别国共同发展;从文明观看,中华文化包容性很强,没有唯我独尊、排除异己,坚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从自然观看,中华文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崇尚“道法自然,天人合”O习总书记提出的“五个世
7、界”正是结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超越了地域限制、家国观念,上升到人类共同发展的高度,赋予传统文化以更加丰富、深刻的时代内涵。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一)以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丛林法则的世界“不同,我国倡导各国不分大小、强弱平等交往,共同维护持久和平的世界。中国在与别国发展双边、多边关系时将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以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道路、创造条件。(二)以奉行新安全观推动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过去传统安全观是以国家为单元,零和消极竞争为主,即一方的安全增加以另一方安全减少为代价。针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习
8、总书记提出新安全观倡议,主张“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新安全观,为世界指出一条新型安全之路。(三)以一带一路合作推动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一带一路”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倡议,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周边、着眼全球、综合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的重大战略构想。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已从思想理念构建转为全面实施阶段,成为推动全球共同繁荣的重要平台。(四)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科技进步和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文明融合,有利于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作为新型文化形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国坚持扬弃“同质性文化价值观”,积极构建“尊异性文化价值观”。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价值支撑,超越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差异,为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提供了价值基石。(五)以绿色低碳理念推动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改变了中国过去为发展经济牺牲环境的旧观念,也为全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等新挑战,秉着对中国发展负责、对世界发展负责的态度宣布科学合理的“双碳”目标,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推动世界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