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 监测技术操作管理专家共识2023要点.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602140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iCCO 监测技术操作管理专家共识2023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PiCCO 监测技术操作管理专家共识2023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PiCCO 监测技术操作管理专家共识2023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PiCCO 监测技术操作管理专家共识2023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PiCCO 监测技术操作管理专家共识2023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PiCCO 监测技术操作管理专家共识2023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iCCO 监测技术操作管理专家共识2023要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PiCCO监测技术操作管理专家共识(2023)要点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严重烧伤、器官移植、心脏手术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管理,指导临床决策。其测量的准确性受到测量通路、定标时间间隔、临床治疗等因素影响,且医护人员对PiCCO监测技术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匮乏,故目前临床实践间差异较大,然而,目前尚无PiCCO监测技术操作管理相关指南及规范标准。1 PiCCO监测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有哪些?相对于中心静脉压(CVP)和肺动脉楔压,PiCCO监测技术所获取的全心舒张末容积(GEDV)和胸腔内血容量(ITBV)作为心脏前负荷容积指

2、标,受呼吸和心脏功能影响较小。而基于心肺交互关系的前负荷动态指标每博变异度(SVV)及脉压变异(PPV)较CVPxGEDV等静态前负荷指标能更好地预测容量反应性。推荐意见1:适应证:适用于需要进行容量状态、心功能、血管张力、血管外肺水评估等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症患者。(证据等级:1eve15,推荐级别:强推荐)变、局部皮肤软组织感染;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证据等级:1eve15,推荐级别:强推荐)2 PiCCo动脉置管操作管理2.1 置管部位选择推荐意见3:首选股动脉作为热稀释导管的留置血管,还可选用腋动脉、肱动脉,不推荐常规使用挠动脉置管。(证据等级:1eve15,推荐级别:强推荐)2.2 置管

3、操作推荐意见4:推荐在置管时采用超声引导。(证据等级:1eve11,推荐级别:强推荐)推荐意见5:置管操作均应使用无菌技术。可剪掉置管部位的毛发进行备皮,而不要用剃毛刀。推荐使用氯己定乙醇溶液消毒皮肤。(证据等级:1eve11,推荐级别:强推荐)3 PieCo监测技术具体操作流程5,推荐级别:强推荐)4 PiCCO监测校准时间间隔推荐意见7:建议至少每8h进行一次经肺热稀释法校准。当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可适当增加校准频率。对于大量失血失液、液体复苏或循环突然变化等情况,需重新进行校准。(证据等级:1eVe15,推荐级别:强推荐)5 CVC置管部位对PiCCO监测结果的影响?推荐意见8:首选锁骨

4、下静脉或颈内静脉作为温度指示剂的注射通道。当股静脉作为温度指示剂注射通道时,需在仪器中(若可选)选择相应的中心静脉置管选项。(证据等级:1eve15,推荐级别:强推荐)推荐意见9:不推荐将PiCCO动脉导管和CVC置于同一侧腹股沟。(证据等级:1eve15,推荐级别:强推荐)推荐意见10:当导管发生移位时,会对PiCCO测量值产生影响,因此应先通过X线平片或超声确认静脉导管头端位置。(证据等级:1eve13,推荐级别:强推荐)PICC不适宜用于PiCCO监测,但单腔5Fr或三腔6Fr的PICC可使用。(证据等级:1eve13,推荐级别:弱推荐)6机械通气对PiCCO监测结果的影响?推荐意见12

5、:SVV和PPV仅在无自主呼吸、潮气量8m1kg且无心律失常患者中才可准确预测其液体反应性。PEEP对EV1W的影响尚不明确。(证据等级:1eve15,推荐级别:强推荐)7俯卧位时对PiCCO监测结果的影响?推荐意见13:ARDS患者采取俯卧位时,部分患者会出现GEDVI和CI增加,而EV1W的变化趋势尚不明确。(证据等级:1eve13,推荐级别:弱推荐)8肾脏替代疗法(RRT)对PiCCO监测结果的影响?推荐意见14:RRT透析导管位置对PiCCO的测量结果影响较小,但不建议将PiCCO动脉导管和RRT透析导管置于同一侧腹股沟。(证据等级:1eve13,推荐级别:强推荐)RRT启动、中断或停

6、止即刻进行热稀释测量,应等待血温稳定后再进行。(证据等级:1eve13,推荐级别:强推荐)推荐意见16:RRT运行时血泵速度对PiCCO的测量结果影响较小。(证据等级:1eVe13,推荐级别:弱推荐)9体外膜式氧合(ECMO)对PiCCO监测结果的影响?推荐意见17:低流量(1.51/min)VV-ECMO治疗不影响经肺热稀释技术获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随着体外血流量的增加,经肺热稀释技术测得的EV1W有增加趋势,而反映容量指标的ITBV或GEDV的变化趋势仍不明确。(证据等级:1eVe13,推荐级别:弱推荐)10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PiCCO监测结果的影响?推荐意见18:接受主动脉内

7、球囊反搏治疗的患者,无法使用动脉脉搏轮廓分析技术进行监测,但仍可使用经肺热稀释技术。(证据等级:1eve15,推荐级别:弱推荐)11特定疾病对PiCCO监测结果的影响?1eve15,推荐级别:强推荐)12PiCCO监测期间需要进行哪些维护?12.1 评估推荐意见20:每日评估导管留置必要性、敷料/固定装置的完整性及皮肤损伤的潜在风险。(证据等级:1eve15,推荐级别:强推荐)12.2 消毒液的选择推荐意见21:选用氯己定乙醇溶液进行皮肤消毒。若对其不耐受,可选择聚维酮碘、70%酒精或氯己定溶液。皮肤完整性受损的患者,先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再使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证据等级:1eve11,推

8、荐级别:强推荐)12.3 敷料选择及更换时间推荐意见22:应使用无菌透明敷料覆盖穿刺点。如患者出汗较多、穿刺点渗血渗液时可用无菌纱布覆盖。对于高风险非隧道式置管患者,可使用氯己定敷料。(证据等级:1eve15,推荐级别:强推荐)行更换。若穿刺部位发生渗液、渗血或敷料出现卷边、松动、污染及完整性受损时,应及时更换。(证据等级:1eVe15,推荐级别:强推荐)12.4 动脉导管与附加装置更换时间推荐意见24:若无感染征象或导管功能障碍,导管不宜常规更换。压力传感器及系统内其他组件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每96h更换一次。(证据等级:1eve15,推荐级别:强推荐)12.5 并发症监测与预防推荐意见25:监测期间,及时识别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观察穿刺侧肢体温度、颜色及远端动脉搏动情况,及时识别栓塞风险。(证据等级1eve15,推荐级别:强推荐)12.6 导管内采血推荐意见26:建议使用闭环系统从导管内采血采血前后严格无菌操作。在疑似血流感染的危重患者中,动脉导管抽取血培养可替代静脉穿刺采血。(证据等级:1eve15,推荐级别:强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