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古代诗歌阅读精选20题全国甲卷区专用解析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602864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5 古代诗歌阅读精选20题全国甲卷区专用解析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专题05 古代诗歌阅读精选20题全国甲卷区专用解析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专题05 古代诗歌阅读精选20题全国甲卷区专用解析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专题05 古代诗歌阅读精选20题全国甲卷区专用解析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专题05 古代诗歌阅读精选20题全国甲卷区专用解析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05 古代诗歌阅读精选20题全国甲卷区专用解析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5 古代诗歌阅读精选20题全国甲卷区专用解析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2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专题05古代诗歌阅读黄金20题(解析版)全国甲卷地区专用一、古代诗歌阅读(2023春贵州贵阳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州桥王安石州桥踏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觉遥。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州桥范成大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注】州桥:位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本诗为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回想旧游汴京所作。山椒:山顶。指在王安石金陵住宅不远处的钟山。哀湍:指山间发出凄切声音流得很快的溪流。州桥:与王诗所咏为同一座桥。此诗为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诗人奉命出使金国经过当时被金占领的汴京时所作。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

2、确的一项是()A.王诗用实写的手法描写了作者在州桥踏月,聆听呜咽泉声的景象。B.王诗表面上只是简单地描写州桥夜景和抒发自己的感受,略显消极,实则抒发了作者深沉、含蓄的情感。C.范诗是作者过汴京时所作,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撷取了一个特写镜头,表现了中原父老的哀怨与失望。D.范诗语言朴素直白,但作者却将强烈感情浓缩于“等“询小真”等字中,使表达更加的真切而炽热,撼人心灵。2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思想感情的异同。【答案】1.A2.同:两首诗都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思考,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异:王安石的诗:思念家乡和爱国之情。作者先写自己在京时对家乡的思念,后写晚年回到家乡后对京都的思念

3、以及对往昔峥崂岁月的回想,虚实结合,感情丰富而深沉;范成大的诗: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对统治者的不满之情。诗歌表面上抒发了中原父老的故国之思,希望收复失地的渴望之情,实则喑含了作者自己的亡国之痛,也隐晦地流露出对统治者消极抗战,以及对主和政策的不满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实写”错误,应该是虚实结合。诗歌的前两句“州桥踏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觉遥”,作者回忆当年在州桥踏月,遥想金陵钟山泉水,似乎近在耳边,属于虚写;后两句“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写作者此刻在金陵听到了呜咽的泉水,又想起在州桥赏月的场景,虚实结合。故选A。2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

4、情感的能力.州桥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回忆往昔的作品,抒写了州桥夜景和自己的感受,表面上是消遣之作,其实抒发的是深沉、含蓄的爱国之情。前两句是写当年在州桥踏月,想念自己在金陵的家,属于虚写;后两句写在金陵赏月,又因听到当年想象中的凄切而急速的溪声,忆及汴京,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和爱国之情。范成大的州桥,此诗为过汴京时所作,作者以白描手法,撷取了一个特写镜头,表现了沦陷区人民盼望光复的殷切心情,隐晦地流露了作者对议和不战政策的不满,全诗在朴素的语言中把遗民盼望王师北返的急切而又失望的心情刻画得极为真实感人。州桥,是一个特定的环境,因为其南北是御路,作者经过此地,不直写自己内心的亡国之痛,而是

5、从时面写来,写中原父老的感情。丧国的痛楚,沦为异邦蹂蹒的凄惨,令中原父老苦不欲生。作者将强烈感情浓缩于“等”“询”“真”等字中,使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表达更加的真切而炽热,撼人心灵。根据以上分析,从同与异两个角度分析思想感情即可。(2023秋贵州铜仁高三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读书辛弃疾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读书陆游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注释课:阅读。3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辛诗首句感慨是非难分、得失难明,这与作者在现实中理想屡屡碰壁有关。B.“摩腹”,摸揉着肚子

6、,形象夸张地写出了古人古书让诗人无法忍受不能认同的情形。C.陆诗首句是说,就算没有五亩田园依然归隐,透露诗人不追求名利的情操。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4.从这两首诗中可以获取哪些读书方面的启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3.B4.活到老学到老,要勤学苦学。如陆游所说,即使年纪大了,宁愿没有五亩田也要读书;眼力不好了,也要读上万的文字,读书的目的是为天卜黎民百姓谋福祉。学会从书中寻找解决现实困境的办法,如正因为对是非得失感到迷茫,难分难明,辛弃疾便通过阅读去寻找答案。读书既要苦读又不要盲从,耍深入思索,尽信书不如无书(或者书本和现实会有一定差距

7、)。如辛弃疾对古人古书可笑之处的思考与探寻。【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形象夸张地写出了古人古书让诗人无法忍受不能认同的情形”错误。此处是反语,诗人不是不认同占人古书,而是不认同现实社会中的是非得失。故选B。4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陆诗第一句“归老宁无五亩田的意思是“归老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据此得到读书方面的启示:即使年纪大了,宁愿没有五亩田也要读书,陆诗第三四句”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的意思是“即使眼力不好了,也要读上万的文字据此得到读书方面的启示:活到老学到老,要勤学苦学。陆诗第二句”读书本意在元元”的

8、意思是“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据此可知:读书的目的是为天下黎民百姓谋福祉。辛诗首句感慨是非不分、得失难明,第二句写自己把平时无用的卷册书籍拿来仔细评读。这两句是说辛弃疾正是对是非得失感到迷茫,便到书中去寻找答案,由此得到启示为:当自己是非不分时,要学会从书中寻找面对现实困境的解决办法。辛诗第三句“掩卷古人堪笑处”的意思是“我合上书想占人可笑之处不正是今人的可笑之处”。辛弃疾在古人书中探寻是非得失的看法,觉得可笑。由此得到启示为:尽信书不如无书(或者书本和现实会有一定差距)。(2023春贵州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李益腰垂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寒秋。英笑关西将

9、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听晚角李益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注】李益,字君虞,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官至左散骑常侍、礼部尚书等职。李益擅长绝句,尤工七绝。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边思首句中的“腰垂锦带”显示出衣饰的华美、身份的尊贵;“佩吴钩表现出意态的勇武英俊。B.边思作为一首赠友人的自题小像诗,写慷慨悲凉的诗歌,是李益这些“关西将家子”的本愿。C.听晓角中第三句写边塞辽阔、旷远,无数塞鸿飞不到尽头。这是写边塞之广,化用了王之涣“春风不度玉门关之诗境。D.听晓角末句点题,与边塞名句“不知何处吹声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有异曲同工之

10、妙。6 .两首诗在表达征人“愁苦”之情上有什么不同?【答案】5.B6.边思中后两句诗人用自我解嘲的口吻写出了诗人无可奈何的苦涩和深沉的感慨,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悲哀和苍凉。听晓角借景抒情,从角声、塞鸿等折射出征人的处境和心情,角声悲凉、塞鸿盘旋不度,表达了诗人的愁苦悲伤。【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写慷慨悲凉的诗歌,是李益这些,关西将家子,的本愿”错。“只将诗思入凉州”表明写慷慨悲凉的诗歌并非他的本愿,立功边塞才是他平生的夙愿和人生理想。故选B。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边思中后两句“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作者自己原是将门之子,

11、如今抱负不能实现,只能把一切化为诗思,写慷慨悲凉的诗歌并非他的本愿,立功边塞才是他平生的夙愿和人生理想,“莫笑、只将“,能看出作者远大理想不能实现的无可奈何,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悲哀和苍凉。听晓角抒写边愁乡思,只有一片角声悲鸣,只有一群塞渡低回,没有看见征人的饮食起居,没有明白点示思乡主旨,诗人借景抒情,采用镜中取景、旁敲侧击的手法,从角声阵阵,鸿雁不度,折射出征人的处境和心情。不直接写人,而人在诗中,不直接抒情,而情见篇外,的确是一首含蓄蕴藉、韵味十足的好诗。(2023广西南宁南宁二中校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白居易翰林江左日,员外剑南时。不得高官职,仍逢苦

12、乱离。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词。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杜甫二人为官未能居高位,都经历了安史之乱,颠沛流离,饱受磨难。8 .“逋客”“谪仙”两句诗分别对应杜甫、李白,再次强调两位诗人的悲苦遭遇。C.最后两句谴责了统治者不怜惜、不尊重带给人间好诗的李、杜二人的行为。D.诗歌语言质朴,但句式整饬精美,除尾联外,其他各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8.“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7.C8.情感:从时间与空间两个层面写李杜影响之大,表达了诗人对李

13、杜二人的钦佩之情。结构:承上启下,由上文感叹李杜二人不幸遭遇,转而引起下文对他们诗歌成就的高度评价。【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这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谴责了统治者不怜惜、不尊重带给人间好诗的李、杜二人的行为“错误。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老天的意图你应该明白,人间最需要的正是李白、杜甫他们那样的动人诗章。表达诗人对李杜二人的赞佩。可见此处“君”并非国君,不是指当时的统治者。故选C。8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思想情感和结构安排的赏析能力。题目要求回答这两句诗的作用,并且明确了要从“情感表达”“结构安排”两方面分析。作答时,首先要弄清这两句诗的含意,体会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再联系上下文具

14、体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从情感上看,“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意思是:不朽的诗作流芳千年,声名震撼着四海人间。“吟咏”句谓二人的诗作可传至千秋万代,“声名”句谓二人的诗名传布天下四方。从时间与空间两个层面写李杜影响之大,表达了诗人对李杜二人的钦佩之情。从结构上看,上文“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是说李杜二人生逢离乱时代,一生不得志,而且到处流离,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表现了李杜悲惨的遭际和痛苦的心情;下文“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0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词”则是对他们诗歌成就的高度评价,虽然二人生活悲惨,命运不幸,但李杜二人都创作出不朽的诗篇。故“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句在结构上

15、承上启下。(2023春广西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感遇(其十一)陈子昂寻陂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释】鬼谷子,战国时楚人,通晓纵横婢阖之术,智见卓绝。青溪:山名,指鬼谷子隐居之处。9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诗中的“无垢氛表现出鬼谷子隐居山林的干净清幽,主要表现了作者对归隐的向往。B.贾岛善于“推敲”,本诗采取了以答包含问的方法,不着痕迹地将诗歌内容进行了精简。C.陈诗“舒”与“卷”二句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鬼谷子进可济世、退可归隐的自在。D.陈诗“七雄”二句写出鬼谷子处于争斗不己的乱世,揭示了鬼谷子选择隐居的时代原因。10 .两首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9.A10.相同点:两诗都通过描写隐者高洁的品质,表达了对隐居者的仰慕之情。不同点:陈诗通过描写一位身怀济世救国之才,却因时代动乱和不愿追求虚荣而归隐山林的隐者形象,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的高尚品质。/陈了昂认为不可如山般无用而长尽,也不愿与山鹿为伍,表现了作者心怀经世报国之志。贾诗则通过记叙寻访隐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