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望岳》教学设计二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望岳》教学设计二篇.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望岳教学设计(二篇)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涵,品味诗歌意境,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2、准确把握诗人情感,理解并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峨第一山”。这第一山便是闻名中外的五岳之首一一泰山,是中国唯一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自古以来,泰山就吸引来了很多文人墨客,并留下了许多著名诗词。唐朝大诗人杜甫就曾慕名而来,并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五言古诗,知道是什么吗?(板书课题)二、以题切入,初步感知。1、解题意。谁来说一下你对题目的理解?诗题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2、释作者。你对作者又有哪些了解呢?生说师补充。三、初读诗歌,
2、音准句通。1、 谁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2、 读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美。(课件展示朗读节奏)学生对照节奏自读,指名读,齐读。四、品读诗歌,感知情怀。(-)合作探究前三联,赏析诗歌,欣赏泰山,理解情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前三联的内容,并思考:每一联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望泰山?体现了泰山怎样的特点?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共同探究第四联,发挥想象,感受意境,感知豪情。结合课下注释理解第四联的内容,并思考:你怎样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诗人登山了吗?那他怎么知道“一览众山小”的呢?这时的泰山又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怎样才能登上泰山绝
3、顶呢?(三)联系背景,读懂诗人。1、从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展示写作背景)五、拓展延伸,传承情怀你还知道哪些曾立下壮志后终成就一番伟业并留下千古名句的人?六、小结: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只要立下志向,并坚定地走下去,终有一天,我们也会到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杜甫最后这句诗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顶峰的誓言,其实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让我们把这句诗铭记在心,勉励自己的人生。(齐读最后一联)(附)板书设计望岳远望一、导入新课我们伟大的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山大川数不胜数。要说山,最有名的当然是“五岳”了。那么,请问大家“五岳”分别指的是哪几座山?哪座山是
4、“五岳之首”呢?(学生答复)从古到今,为赞美、歌颂泰山,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其中,一位唐代大诗人所写的一首诗历来被人们誉为吟诵泰山的压卷之作。那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呢?作者是如何描绘、赞美泰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学生自主结合课下注释解题,明白是作者近岳而望,并没有登山。二、作家作品简介及背景介绍天宝三年,25岁的杜甫科举不第。当时,他父亲杜闲在由东州任司马。杜甫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呢?三、朗读诗歌1、教师配乐朗诵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本诗的诵读节奏。2、学生自由朗读3、学生
5、个别朗读,其他学生点评。4、学生齐读。四、初步感知诗的内容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学习小组交流,有否疑难及互答)2、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3、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归纳。五、再次诗朗诵,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出示问题,小组研讨:1、透过第一联,你可以知道泰山的怎样的形象?2、第二联,哪两个词用得最好?表现了泰山怎样的形象?3、第三联表现了泰山怎样的形象?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小组研讨展示,教师总结。六、教师小结。七、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全诗2、预习本课其余两首诗歌附:板书设计望岳杜甫写景:一二句:远望之景:夫如何、青未了绵延深远、青翠苍郁三、四句:近望之景:钟神秀,割昏晓神奇秀丽、巍峨高大五、六句:细望之景:生层云、入归鸟,云雾缭绕、飞鸟盘旋七、八句:极望之情:凌绝顶、众山小(勇于攀登,俯视一切抒发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