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要点 汇编7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政局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要点 汇编7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要点聚焦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现将学习要点如下:如何理解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这一重要论述,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指明了改革方向和目标。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体系,夯实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制度基础,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一、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2、重要基础和支撑当今世界,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一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畅通市场循环,疏通堵点卡点,可以充分发挥大国经济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促进国内供需有效对接,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和丰富供给能力,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二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运行效
3、率、开放程度、监管体制等都要与之相匹配,以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并持续增强发展内在动力。三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就是要推动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高标准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从而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有力地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客观认识当前我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对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要求,市场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短板,必须尽快补上。一是市场体系基础制度要进一步完善。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待增强,市场准入制度的统一性、严肃性、权威性
4、要强化,公平竞争制度刚性约束有待加强,社会信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需健全完善。二是要素市场化改革要进一步深化。科学严格保护和高效合理利用土地的界限需进一步厘清,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要加强,有关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领域的制度规则有待健全。三是市场环境和质量要进一步优化。部分地方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政策阻碍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市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信息、标准等“软衔接不够,影响市场流通效率。四是监管效能要进一步提升。一些领域和地区仍然存在监管责任不落实、监管制度不健全、监管能力不足问题。三、认清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点任务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坚持目标
5、导向和问题导向,牢牢把握工作着力点。一是不断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全面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平等、全面保护各类所有制企业产权,推动涉产权冤错案件依法甄别纠正常态化机制化。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增强公平竞争刚性约束,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第三方评估制度。二是深入推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对土地利用计划的管理和跟踪评估,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和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完善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界传输、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三是加快改善市场环境和质量。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
6、,制定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问题清单,清理废除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的规定和做法。建设高水平商品和服务市场,推动市场高标准联通。四是全面提升监管现代化水平。推进综合协同监管,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跨部门协同监管等方式,加强各类监管的衔接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快推进智慧监管。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要点聚焦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现将学习要点如下:如何理解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7、:“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这进一步指明了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着力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有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建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并全面推开,成为推动各地区各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生态保护补
8、偿、河湖长制、林长制,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改革举措全面实施。制定修订环境保护法等30多部生态环境领域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覆盖各类环境要素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对重点区域、重点工作开展监督帮扶,探索建立国家和地方协同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新机制。改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组建生态环境部,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省以下生态环境保护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等改革持续深化,生态环保铁军建设加快推进。批准实施多项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多边公约或议定书,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生态环境挑战中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
9、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并形成一整套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化绿色发展法律和政策保障,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健全排污权、碳排放权等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支撑。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10、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建立健全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落实各类主体责任,提高市场主体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为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推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合力的有效路径。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多方共治、坚持市场导向、坚持依法治理的基本原则,达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效果。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总
11、体要求和决策部署,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企业自治良性互动。坚持多方共治,明晰政府、企业、公众等各类主体权责,畅通参与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环境治理的良好格局。坚持市场导向,完善经济政策,健全市场机制,规范环境治理市场行为,强化环境治理诚信建设,促进行业自律。坚持依法治理,健全法律法规标准,严格执法、加强监管,加快补齐环境治理体制机制短板,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要点聚焦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12、宣言和行动纲领。现将学习要点如下:如何理解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这是我国资源环境领域一项重大的、基础性的机制创新,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环境要素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一项重要制度改革,对于提升资源环境要素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安全利用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一、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是运用市场化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提出,“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是指,在政府设定总量管理目标和科学初始分配配额基础上,由各市场主体以实际使用或
13、排放额同初始配额之间的差额余缺为标的,对于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重要资源环境要素开展市场化交易的一整套制度体系。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有助于形成各类市场主体内在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于改善环境质量、节约利用资源、推动技术进步具有很强的杠杆效应。二、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具有现实紧迫性我国资源相对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水资源严重短缺,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高。“十三五”时期,我国能源资源粗放利用问题较为突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经合组织成员国平均水平的3倍,加之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期,未来能源资源消费还会持续增长。通过
14、市场化交易将资源环境要素价格显性化,成本收益内部化,将产生重要影响:一是有助于在全社会树立资源环境有价的理念,增强“节约有收益、浪费有成本”和“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集约低碳发展意识;二是有助于推动节能降碳相关技术、管理、制度创新,推动市场主体根据自身节能降碳边际成本,以市场化交易形成的资源环境要素价格为指引,主动调整生产模式,促进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高,带动和扩大相关社会投资;三是相比于行政分解式、命令控制型的资源环境要素管理模式,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交易更为“柔性”,可以提高资源环境权益在不同部门、行业、地区之间的配置效率,将有限的指标动态配置给使用效率更高的主体,降低全社会节能降碳成本
15、。三、我国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已取得积极进展排污权方面,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开展了试点,截至2023年12月,全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总金额达到245.15亿元。用能权方面,目前我国在浙江、福建、河南、四川开展用能权交易试点,履约行业主要包括钢铁、化工、有色等高耗能行业。用水权方面,2016年设立中国水权交易所,到2023年底累计完成用水权交易2113单、交易水量34.97亿立方米。碳排放权方面,全国碳市场自2023年7月上线以来,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成为全球覆盖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与2012年相比,2023年我
16、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水耗分别下降了26.4%34.4%.45%,主要资源产出率累计提高了约58%,碳市场覆盖范围内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保持双降趋势。能够取得这些成效,相关市场化交易制度的建立健全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四、不断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总的看,我国对资源环境要素配置的行政性管控仍然较多,市场化、激励型办法需要不断健全强化。下一步,需要从5个方面着力:一是要强化总量刚性约束,优化完善配额分配方法,做到科学合理,体现奖优罚劣;二是要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行业范围,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三是要推动数据标准统一规范,加强数据质量监管力度和运行管理水平;四是要健全交易制度和技术规范,完善确权、登记、抵押、流转等配套管理制度;五是要持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强化法治支撑和保障等。通过不断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化交易的价格发现和优化配置功能,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党的